落羽辭金殿,孤鳴咤繡衣。
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唐代。李白。 落羽辭金殿,孤鳴咤繡衣。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
落羽的鳳凰不如雞,離開了金鑾殿,只好扇動錦衣孤寂哀鳴。
槍打出頭鳥,誰叫你那么喜歡提意見?那么會說話?那么會作詩?讓笨嘴鳥兒妒忌,現(xiàn)如今只好飛回隴西的故林了。
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詩題一作《敕放歸山,留別陸髓御不遇,詠鸚鵡》。金門,漢代宮門名,又名金馬門;侍御,侍御史.官名,唐為御史臺成員。王侍御、陸侍御,名字不詳;鸚鵡,鳥名。種類甚多,羽毛色彩美麗。舌肉質(zhì)而柔軟,經(jīng)反復(fù)訓(xùn)練,能模仿人舀的聲音。
落羽,羽毛脫落。金殿,金鑾殿。唐宮殿名。
繡衣,御的代稱。《漢書》:“王賀為武帝繡衣御史。”
隴西,古地區(qū)名。菠指隴山以西地區(qū)。約當(dāng)今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張華《禽經(jīng)注》:鸚鵡,出隴西,能言鳥也。李白祖籍也在隴西。西:一作山。
參考資料:
1、漆劍影.《唐宋題書畫詩選析》:長征出版社,1991年:第30頁
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變相地放逐出京,也就是他自己所說的“勃賜歸山”。這首詩就作于他離開長安之前,即“初出金門”時,去尋訪王侍御史,不遇,看到他壁上堿的鸚鵡,便借詠畫,抒寫自己遭受讒言,而被迫離開京城的苦悶和怨憤心情。
參考資料:
1、漆劍影.《唐宋題書畫詩選析》:長征出版社,1991年:第30頁
四旬詩既是詠畫中鸚鵡,又是寫詩人自己。前兩句說,鸚鵡羽毛脫落,離開了金殿,獨自依托在侍御家的墻壁上哀鳴,實際上是在寫自己遭受挫折,從翰林院失意歸來,形單影只,前來向侍御史傾訴衷腸。后兩句說,鸚鵡能模仿人說話,終究要被遺棄,最后還得飛向隴西出生之地,實際上也是在說,冉己敢于陳述意見,終究見棄于唐明皇,只好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去了。題畫與言情,兩相嚙合,取譬精巧,可見詩人高超的藝術(shù)造詣。
詩人用鸚鵡的能言喻指自己的才華,既然自己不為朝廷所用,那就只有回歸故里了。古時隴西盛產(chǎn)鸚鵡,而隴西正是李白郡望所在,因而詩人對鸚鵡有同病相憐之感。詩中以“隴西”與“金殿”對舉,其失落之感尤為強烈。
而這只鸚鵡不是一般的鸚鵡,是從金殿里來的,金殿里的鸚鵡來到此地的原因:一是敗羽,二是能言。正因為這樣,所以只能孤鳴在野,而且嘆息自己失去了錦繡衣裝。因為“能言”而“終見棄”,所以只能獨自飛向隴西,其實這是詩人以鸚鵡自比,寫鸚鵡的遭遇,其實就是抒發(fā)自己的情懷,自己就是那只敗羽而多言的鸚鵡。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諸將八首 其七。明代。李夢陽。 天下軍儲盡海頭,材官郡國遍防秋。若道成功無造偽,豈應(yīng)屠賈坐封侯。
輞川集二十首。華子岡。唐代。裴迪。 落日松風(fēng)起,還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寒柳金明俱已休。哪堪回首舊風(fēng)流。縱橫盲左凌云筆,寂寞人間白玉樓。
情脈脈,意悠悠。空懷家國古今愁。何須更說前朝事,待唱新詞對晚秋。
鷓鴣天 讀《柳如是別傳》。近現(xiàn)代。金克木。 寒柳金明俱已休。哪堪回首舊風(fēng)流。縱橫盲左凌云筆,寂寞人間白玉樓。情脈脈,意悠悠。空懷家國古今愁。何須更說前朝事,待唱新詞對晚秋。
聚景園。宋代。高似孫。 翠華不向苑中來,可是年年惜露臺。水際春風(fēng)寒漠漠,宮梅卻作野梅開。
詠三友花。清代。孫元衡。 爭迎春色耐秋寒,開向人間歲月寬。嫩蕊澹煙籠木筆,細香清露滴銀盤。繡成翠葉為紋巧,蒂并叢花當(dāng)友看。日日呼童階下掃,濃陰恰覆曲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