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讓人喜愛,絲絲縷縷的柳葉,一片碧色染綠了大江。
這樣的名柳最好是送到金鑾殿去,讓一片陰涼移入雕滿花紋的綺窗。
巴江:指流經川東一帶的長江。
可惜:可愛。
金鑾殿:唐代宮殿名。殿與翰林院相接,皇帝召見學士常在此殿。
綺(qǐ)窗:華美的雕花窗戶。
大中六年(852)四月,西川節度使杜悰調任淮南節度使。李商隱奉柳仲郢之命,備辦餼牽(米面牛羊)親往渝州(今重慶市)及界首迎送,詩當作于此時。此詩題為《巴江柳》,實際它并不是一首單純的詠物詩。聯系李商隱的身世看,這首詩顯然是借詠柳來抒發用世之情的。
參考資料:
1、王朝謙.巴蜀古詩選解: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713-714
2、鄭在瀛.李商隱詩集今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620
小詩開篇即點題。“可惜”二字表明詩人對巴江柳的愛憐態度。第二句描寫柳色。望王山下,巴江兩岸,那成行成排的楊柳,柔條紛披,新葉繁茂,青蔥凄迷,如錦似繡。倒映在水中,把一江春水都染綠了,以至于分不清哪是柳色,哪是水色,意境是新鮮、優美的。詩人不用“工筆”去刻畫楊柳婀娜多姿的形態美,而是用“潑墨”去烘染它氣象恢宏的色彩美,以色繪春,秀逸迷人,頗見匠心。“綠侵江”,兼用擬人、夸張手法,狀柳色之豐盈、濃重、蒼翠欲滴。楊柳執意要分綠與巴江,讓江水與它同美,一起來裝點春天。一個“侵”字寫活了楊柳,賦予它動感和情感,可謂以一字而盡傳精神。
楊柳不僅“風流可愛”,而且濃蔭清涼,可以為夏日的人們消暑除熱。于是詩人聯想到,巴江柳應該“好向金鑾”,“移陰綺窗”,去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辭采的富麗,襯托出希望的美好。《南史》記載,劉悛之為益州刺史,曾獻蜀柳數株,齊武帝把它們種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賞不罩,甚為鐘愛。詩的后兩句化用這個典故,但其用世之意更為明顯。
這首詩一、二句詠物寫實,作者傾筆于柳色,流露出不盡喜愛之情;可柳生巴江,不得地利,徒有其色,難遇知音,惋惜之意見于言外。三、四句由柳色想到柳蔭,暢言巴江柳的輝煌前程,借歷史典故,抒自我心志。但柳蔭終未移入綺窗,有才難被大用,惋惜之意又深一層。由此可見,這“可惜”二字,實為全詩之主眼。而無限“惜柳”之情,正是詩人自傷沉淪、自嘆失意的心靈寫照。
李商隱這首詠物詩,不離不即,既切合于江柳,又在詠柳中表現自己的情思。全詩借柳寫入,以虛襯實,景中含情,意在言外。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贈揭景哲茂才別。元代。范梈。 司揭本楚官,子孫以官氏。揭陽漢建侯,氏實出于史。同源而異流,流各昧其源。泛舟在中河,安得窮昆侖?驅馬燕山市,路逢子揭子。為我述其先,本自司揭始。及乎旴徙洪,著與揭陽通。以茲究其源,瀕海而南東。南東煙濤惡,將身犯蛟鱷。遠拜故侯墳,遺蹤尚如昨。歸來見翰林,贈以雙南金。集賢亦敬嘆,高文留賞音。二公天下士,子亦庭階美。胡不攬家氈?黃朱耀閭里。九萬扶搖風,相看尚轉蓬。高樓有橫笛,送雁上長空。
枕煙亭聽白三琵琶 其一。清代。鄧漢儀。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后偏能說戰場。颯颯悲風飄瓦礫,座間人似到昆陽。
今年今日汝七帙,明日明正又一年。海屋春偷寒意入,驪珠月向晦時懸。
碧桃送實符同至,蒼柏將圖酒并傳。手理蠹魚千萬卷,可能三度蝕神仙。
錢叔寶七十歲宴為文沽所役忽忽不暇存故人除夕把盞始悟叔寶七十誕辰遂成一律燒燭書之亦不暇辨為何語也。明代。王世貞。 今年今日汝七帙,明日明正又一年。海屋春偷寒意入,驪珠月向晦時懸。碧桃送實符同至,蒼柏將圖酒并傳。手理蠹魚千萬卷,可能三度蝕神仙。
晚至圣恩寺宿四宜堂。清代。張岡。 暮隨白云至,山月尚未出。言尋石門幽,谷口煙蘿密。欣逢采樵人,招我入禪室。曇花空外香,石溜巖下急。虛堂面五湖,碧動軒窗色。浮生疲津梁,茲焉偶棲息。聞鐘寒不眠,風竹聲蕭瑟。
得東山居主人戀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漁鄉居賦雜興六首 其二。宋代。許及之。 借得漁鄉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