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后,分付新春與垂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洞仙歌·詠柳。宋代。蘇軾。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后,分付新春與垂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江南年底,早梅花開后,分配新春和垂柳。細腰肢自己有格調風流,于是又是和身體清英很優秀。
永豐坊那畔,一整天沒有人,誰看到金絲弄晴天白天?秋海棠花還是種子、未飄散的那時,綠葉成陰,沒有一個故事、漸漸的消瘦了。又有誰是東風追逐你而來的呢,就吹散眉間皺紋一點春天。
臘:古代在農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歷十二月叫臘月。
分付:付托,寄意。
格:格調
骨體:骨架軀體。
永樂坊:地名。在洛陽。
盡日:一整天
金絲:比喻柳樹的垂條。
斷腸:秋海棠花的別。飛絮:飄飛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樹、蘆葦等的種子。
一成:宋時口語,“漸漸”,指一段時間的推移。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672-674
2、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81
這首詞寫作年代不可確考,朱祖謀認為詞意與《殢人嬌》略同,把它編入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因為據《紀年錄》,這年三月一日,蘇軾在汴京與王詵會于四照亭,上王詵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嬌》與之?!稓徣藡伞奉}“小王都尉席上贈侍人”,與《紀年錄》所記相合。其詞結句,“須信道、司空從來見慣”,對王詵似有規諷。據史載王詵為人“不修細行”,生活糜爛,則他對歌女侍妾,必然輕薄寡情,那么,王詵家中侍女受玩弄、遭冷落的悲苦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抖聪筛琛诽日媸菍懡o倩奴的,其內容當會與倩奴有關。集中這首詞題“詠柳”,可至這首詞借柳以喻人。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672-674
這首詞上片寫柳的體態標格和風韻之美。起拍說臘盡梅凋,既點明節令,且借賓喚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緊承“臘盡”,寫臘月已盡,新春來臨,早梅開過,楊柳萌發。柳絲弄碧,是春意繁鬧的表征,故說“分付新春與垂柳”。“分付”,交付之意,著“分付”一詞,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嬈,均凝集于垂柳一身,從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贊美了柳的體態。柳枝婀娜,別有一種風流,很似少女的細腰。杜甫《絕句漫興》早有“隔戶楊柳弱裊裊,恰如十五女兒腰”之句。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稱頌她有合格入流的獨特風韻,并進而用“清英秀雅”四字來品評其骨相。這就寫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雋、雅潔、秀麗,見出她與濃艷富麗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質特色,從她的體態美,進而刻畫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轉入對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嘆。換頭三句,寫垂柳境況清寂、麗姿無主。長安永豐坊多柳,生永豐園一角的垂柳,盡管明媚春光中修飾姿容,分外妖嬈,怎奈無人一顧。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楊柳枝詞》,據唐人孟棨《本事詩》載:白居易有妾名小蠻,善舞,白氏比為楊柳,有“楊柳小蠻腰”之句。白居易年事高邁,小蠻還很年輕,“因為楊柳之詞以托意,曰:‘一樹春風萬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坊里東南角,盡日無人屬阿誰?’”后宣宗聽到此詞極表贊賞,遂命人取永豐柳兩枝,移植禁中。作者在這里化用樂天詩意,略無痕跡,但平易曉揚的語句中,卻藏有探沉的含義?!睌嗄c“四句,緊承上文,寫垂柳的凄苦身世,說:一到晚春,綠葉雖繁,柳絮飄零,她更將百無聊賴,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減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東風的吹拂,足可消愁釋怨,使蛾眉般的彎彎柳葉,得以應時舒展。正如宋初詩人幸夤遜《柳》詩聽說:“既待和風始展眉?!边@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處,“又莫是”便是嚴峻而無情的回答。
全章用擬人法寫柳,垂柳是詞中的“主人公”。它身段苗條。體態輕盈,儀容秀雅。然而卻寂寞無主,被禁錮在園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溫暖,也看不到改變命運的希望。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麗命蹇的佳人。詞中句句寫垂柳,卻句句是寫佳人:這佳人或許是向蘇軾索詞的倩奴,或許是與倩奴命運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說,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飽和感情的筆墨,描寫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運多舛的少女形象,對之傾注了同情。
宋代詞論家彭孫說:“詠物詞極不易下,要須字字刻畫,字字天然。方為上乘?!保ā督鹚谠~話》)詠物含瘟深湛,在于寄托,“貴有不枯不脫之妙?!保ā渡徸泳釉~話》)蘇軾此詞正具有這些優點。它句句刻畫垂柳,清圓流楊,形神兼到,熨貼自然。并借柳喻人,把人的品格與身世融入對柳的形神描幕之中。物中有人,亦物亦人,既不粘滯于物,也不脫離聽詠課題。就風格而論,此詞纏綿幽怨,嫻雅婉麗,曲盡垂柳風神,天然秀美處有似次韻章質夫的《楊花詞》,而又別具一段傾城之姿。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偈頌一百零九首。宋代。釋可湘。 東家點燈,古家暗坐。一樣元宵,生涯各做。暗坐底默默提撕,點燈者明明照破。
永州書懷。宋代。徐照。 嗜茶疑是病,羸瘦見詩形。天斷征鴻過,汀多香草青。興高貧不覺,身遠事皆經。歸路當游岳,僧言極可聽。
舟次清口 其一。宋代。黃裳。 海岱東西六轉春,投閒休說去思人。此方緣盡回頭處,別有仙源可出塵。
水中蒲。元代。胡奎。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魚。楚楚東家女,盈盈樓上居。泠泠撫瑤瑟,粲粲被羅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濁水珠。美玉尚待價,明珠終不污。
重陽侍老人飲。宋代。陳文蔚。 九十慈親鬢發播,今年菊早去年花。一尊細說重陽事,似此清歡有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