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霜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卻是有,年年塞雁,歸來曾見開時。
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詩。微云淡月,對江天、分付他誰。空自憶,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
漢宮春·梅。宋代。晁沖之。 瀟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霜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卻是有,年年塞雁,歸來曾見開時。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詩。微云淡月,對江天、分付他誰。空自憶,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
水邊的梅花是多么瀟灑,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橫斜著挺出三兩枝。春風也不知道愛惜,任憑雪壓霜欺。燕子無情無意,只因怕冷,輕易地失去她開花的日期。惟有南歸的鴻雁,年年南飛時能看見她的芳姿。
清淺的小溪,如一條白白的絲練,請問那些華麗的堂宇,又如何能趕得上這茅屋疏籬?最令人傷心的是,自從知己朋友離去之后,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絕的歌詩。只有微云輕輕飄浮,淡淡的月光隱約迷離。面對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潔又都是為了誰?但那高潔的江梅,依舊倚風自笑,并未減淡她的清香,因為風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質,本來就不在乎別知與不知。
漢宮春:張先此調詠梅,有“透新春消息”,“漢家宮額涂黃”句,調名來于此。
東君:又名東皇、東帝,傳說中的司春之神。春于方位屬東,故名。
塞雁:邊塞之雁。雁是候鳥,秋季南來,春季北去。
玉堂:指豪家的宅第。何似:哪里比得上。
分付他誰:即向誰訴說。
風流:高尚的品格和氣節(jié)。
參考資料:
1、李索主編 .宋詞三百首賞析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 :215-217 .
2、畢寶魁著 .宋詞三百首譯注評 :遼海出版社 ,1998年 :217-218 .
這首《漢宮春》詞的著作權,歷來存有爭議。一說為晁沖之作,一說是李邴作。《梅苑》、《樂府雅詞》、《花庵詞選》及《全壽備祖》等,都將它歸于李邴的名下,后代有不少人沿襲這個說法。《直齋書錄解題》、《苕溪漁隱叢話》等著作,則認為它是兄沖之的作品。
參考資料:
1、王兆鵬,郁玉英,郭紅欣著 .宋詞排行榜 :中華書局 ,2012 :247-248 .
此詞詠梅之孤高與環(huán)境冷落而有所寄意。作者選擇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詞,刻畫梅與周圍環(huán)境,宛若一幅水墨畫,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給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詞風格疏淡雋永,句格舒緩紆徐。
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襯,極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兩句,極寫梅的孤潔瘦淡。芳潔固然堪賞,孤瘦則似須扶持,以下二句就勢寫梅之不得于春神,更為有力:“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風欺。”梅花是凌寒而開,其蕊寒香冷,不僅與蜂蝶無緣,連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輕失花期”。因燕子仲春社日歸來,其時梅的花時已過,故云。一言“東君不愛惜”、再言燕子“無情”,是雙倍的遺憾。“惟是有”一轉,說畢竟還有“南來歸雁,年年長開時”,其詞若自慰,其時無非憾意,從“惟是有”的限制語中不難會出。這幾句,揮灑自如,靈動飛揚,筆力不凡。
下片化用林逋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野“江梅”的風流與冷落。
過片三句言“清淺小溪如練”,梅枝疏影橫斜,自成風景,雖村野(“茅舍疏籬”),似勝于白玉堂前。“傷心”兩句感嘆“梅妻鶴子”的詩人林逋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橫斜”之詩竟成絕響。“微云”三句,以問句的形式,言林逋逝后,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動,也無人能賞,只不過孤芳自賞而已。結尾三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將梅之孤高自許的風流標格推向高潮,從而收束全篇,造成余韻深長。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
晁沖之,宋代江西派詩人。生卒年不詳。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晁氏是北宋名門、文學世家。晁沖之的堂兄晁補之、晁說之、晁禎之都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早年師從陳師道。紹圣(1094~1097)初,黨爭劇烈,兄弟輩多人遭謫貶放逐,他便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隱居,自號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當權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終生不戀功名,授承務郎。他同呂本中為知交,來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齋讀書志》的作者。 ...
晁沖之。 晁沖之,宋代江西派詩人。生卒年不詳。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晁氏是北宋名門、文學世家。晁沖之的堂兄晁補之、晁說之、晁禎之都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早年師從陳師道。紹圣(1094~1097)初,黨爭劇烈,兄弟輩多人遭謫貶放逐,他便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隱居,自號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當權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終生不戀功名,授承務郎。他同呂本中為知交,來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齋讀書志》的作者。
題沈啟南問寢圖 其一。明代。張萱。 莪蒿露結葉初乾,白首萊衣歲若干。此日開圖空掩泣,終天無復夢魂安。
中秋雞鳴寺獨坐。明代。陳履。 疏星淡月秣陵秋,獨客翛然動遠愁。萬里音書懸北雁,孤山風物異南樓。光搖石室涼應透,影落銀河凈欲流。是處旅魂驚不定,清砧遙夜送聲幽。
古有採鞠茱萸篇而無一語及淵明長房舊事鞠茱。宋代。楊冠卿。 落英拾秋鞠,委佩紉芳蘭。以其清且芬,可服仍可餐。吳茱味苦辛,奚亦登君盤。囊紗縈臂玉,恍記汝南山。黃鵠招不來,仙子何時還。
嶺上見大江及匡廬諸峰。。項安世。 背立梧桐嶺,面對匡廬峰。江流過其下,渺渺去朝宗。萬山左右衛(wèi),如陣復如墉。壯哉天地間,偉觀人所鐘。自有此山來,來往賞憧憧。豈是千載人,無有此心胸。定應出圣宅,山鬼閟其蹤。茲行亦奇事,突兀肯相供。多言恐怒來,急下扶吾筇。
賀王郎季輔新補博士弟子。明代。于慎行。 諸生魯國受經初,標格王郎玉不如。倚馬舊傳文考賦,籠鵝雅學右軍書。家聲此日標瓊樹,世業(yè)當年論石渠。手澤應須開萬卷,早懷三榮詣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