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葩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
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材卓犖,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宋代。丘處機。 春游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葩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材卓犖,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上片寫梨花開放的時間、風姿、周圍的環境。前兩句點出梨花開于晚春的寒食節前后,“春游浩蕩”表明是芳草萋萋、漫天飛花的暮春季節。“白錦”二句,以白錦和白雪比喻梨花的潔白無瑕與香花爛漫的盛開模樣,反用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形象真實而鮮明。“靜夜”至上片末,寫梨花開放的環境,暮靄沉沉天地闊的靜夜里,梨花悄悄地綻放在月光溶溶的夜色中。“冷”字,生動地烘托出寧靜、微寒的夜景,使讀者想到曹雪芹的“冷月葬花魂”。人間與天上都溶浸在皓月與花色交織而成的氛圍中,月光皎潔、花似雪明,給人一種高潔、脫俗的感受。
下片前三句用典,繼續以“天姿靈秀”的姑射真人來比喻梨花,《莊子·逍遙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這三句就是用這典故,這位神人,修養已經達到神化難測的境界,暗寫梨花的冰清玉潔與靜若處子的仙姿。“萬化”諸句寫作者的體會與想法。由上句的“神人無功”,這位藐姑射山神人雖有大功,卻無意于求功,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志向;作者又由梨花的清高絕俗、不與群芳同伍,感慨世俗之人未能欣賞,就好像俗人對作者的清高傲骨未能賞識。畢竟,世人多醉我清醒,這種不食人間煙火、超塵拔世的清涼境界,也只有能進入洞天福地修行的有道者,才能心領神會。此詞雖是詠物,實即詠自己,這正是文人詠物詞的寄寓手法。此詞把梨花獨特超群的氣質,寫得生動鮮明,讓人有清新脫俗、靈秀異常的感覺,雖結尾不免落入談道論教的范圍,但仍不失為一首佳作。詞人所選取的歌詠之物,往往是個人內在性情與藝術風格的表征,因此丘處機歌詠浩氣清英、仙材卓犖的梨花,可以看出其清新脫俗的風格、靈秀異常的神人氣息,而表現于作品中,則呈現了清拔脫俗的風格特色。
丘處機,乾道,字通密,道號長春子,是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人以及執掌天下道教的宗教領袖。登州棲霞人士(今屬山東)。中國金代著名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道教領袖、政治家、文學家、養生學家和醫藥學家。元世祖時,追封其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
丘處機。 丘處機,乾道,字通密,道號長春子,是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人以及執掌天下道教的宗教領袖。登州棲霞人士(今屬山東)。中國金代著名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道教領袖、政治家、文學家、養生學家和醫藥學家。元世祖時,追封其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酷暑嘆。明代。謝遷。 漠漠炎埃障大荒,火輪停午晝偏長。科頭竟日真如醉,赤腳層冰未當狂。強學地仙揮羽扇,為迎田父倒荷裳。桔槔聲里心猶渴,安得天風送雨涼。
次韻昌甫聞予過仲益見寄。宋代。韓淲。 離群常恨不能佳,桂到秋深處處花。幽討既尋泉水矣,傍搜豈忘月軒耶。翁留觴酌時煨栗,友為爐熏更作茶。不是襟期安得此,世間馀事我何加。
題樊川杜相公別業。唐代。錢起。 數畝園林好,人知賢相家。結茅書閣儉,帶水槿籬斜。古樹生春蘚,新荷卷落花。圣恩加玉鉉,安得臥青霞。
重過東湖二首。宋代。趙蕃。 敝車羸服豫章城,幾向東湖得細行。不但屢來人似識,白鷗相慣亦忘驚。
病中驚雨起作二首 其二。。盧青山。 衾中起臥兩惶惶,奈汝羈懷不可降。收作夢魂才一點,散于夜色復千方。遙思矮屋空山里,舊有斜窗斷燭光。今夜此光馳萬里,迢迢來照鬢髯長。
三月十八日水濱閒步 其二。明代。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