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第后賦菊。唐代。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jié)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后別的花就凋零了。
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彌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不第:科舉落第。
九月八:九月九日為重陽節(jié),有登高賞菊的風(fēng)俗,說“九月八”是為了押韻。
殺:草木枯萎。《呂氏春秋·應(yīng)同》:“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
黃金甲:指金黃色鎧甲般的菊花。
根據(jù)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引《清暇錄》關(guān)于此詩的記載,此詩是黃巢落第后所作。黃巢在起義之前,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被錄取。科場的失利以及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益發(fā)不滿。考試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寫下了這首《不第后賦菊》。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19
2、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03-1304
黃巢流傳下來的三首詩中,有兩首是以菊花為題材的詠物詩。其中,《題菊花》寫道:“颯颯西風(fēng)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表現(xiàn)了他頑強的斗爭精神和必勝信念。這首《不第后賦菊》的境界比《題菊花》更雄偉、豪邁。在這首詩中,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農(nóng)民起義軍的英雄風(fēng)貌與高潔品格。
首句“待到秋來九月八”,意思是重陽佳節(jié)未到,而詩人即賦詩遙慶之。“待到”二字迸發(fā)突兀,“驟響如爆竹”,具有凌厲、激越的韻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陽節(jié)的前一天,從詩情奔騰的湍流來考察,詩人不寫“九月九”而寫“九月八”,并不僅僅是為了押韻,而且還透露出一種迫不及待,呼喚革命暴風(fēng)雨早日來到的情緒。
次句“我花開后百花殺”,一方面向讀者展示了一種不可抗御的自然規(guī)律,用金菊傲霜盛開與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強烈對比,顯示出菊花生機盎然的頑強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農(nóng)民革命風(fēng)暴一旦來臨,腐敗的唐王朝立刻就會像“百花”遇霜一樣,變成枯枝敗葉。
第三、四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則是對菊花勝利遠景的預(yù)見和憧憬。第三句寫味,“沖天香陣透長安”,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沖天香陣”。“沖天”二字,寫出了菊花香氣濃郁、直沖云天的非凡氣勢;“香陣”二字說明金菊勝利時決非一枝獨放,而是群體皆榮,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觀念;一個“透”字,又顯示了菊花香氣沁人心脾、芳貫廣宇、無所不至的進取精神。
第四句“滿城盡帶黃金甲”,“滿城”是說菊花無處不有,遍滿京都;“盡帶”是說這遍滿長安的菊花,無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黃金甲。“滿”、“盡”二字,則狀摹出菊花奪魁天下時的奇觀——重陽佳節(jié),菊花盛開,整個長安成了菊花的世界,這就充分展示出農(nóng)民革命風(fēng)暴摧舊更新、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菊花,歷來被視為華夏的國花,詠菊花而寫不出國魂者,皆下品。黃巢的這首詩托物言志,借詠菊以抒抱負,境界瑰麗,氣魄恢宏,筆勢剛勁,格調(diào)雄邁,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長劍,氣沖霄漢的英雄形象,諸如“我花開后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句,語調(diào)斬截,氣勢凌厲,對后世許多有志之士的思想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guān)東發(fā)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tǒng),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昭宗天復(fù)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nóng)民起義結(jié)束。 ...
黃巢。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guān)東發(fā)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tǒng),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昭宗天復(fù)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nóng)民起義結(jié)束。
韶光庾嶺轉(zhuǎn)青陽,忽訝君來共此鄉(xiāng)。看到瑤華須發(fā)冷,吟殘玉屑齒牙香。
雨中春樹誰先發(fā),雪后園林獨未荒。聽得漏聲花外盡,一簾清影正飛霜。
擬高青邱梅花詩九首 其八。清代。陳世濟。 韶光庾嶺轉(zhuǎn)青陽,忽訝君來共此鄉(xiāng)。看到瑤華須發(fā)冷,吟殘玉屑齒牙香。雨中春樹誰先發(fā),雪后園林獨未荒。聽得漏聲花外盡,一簾清影正飛霜。
盡道今年春較早。梅與人情,覺得梅偏好。一樹南豅香未老。春風(fēng)已自生芳草。來自城中猶帶曉。行到君家,細雨吹池沼。悵望沙坑須會到。玉溪此意年時少。
蝶戀花·盡道今年春較早。宋代。韓淲。 盡道今年春較早。梅與人情,覺得梅偏好。一樹南豅香未老。春風(fēng)已自生芳草。來自城中猶帶曉。行到君家,細雨吹池沼。悵望沙坑須會到。玉溪此意年時少。
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飲浦江高樓有詩紀(jì)事依。近現(xiàn)代。陳三立。 寄命湖船帶夢游,又依海客戀殘秋。楹書壁掛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樓。映照須眉能玩世,支離皮骨故工愁。持杯各在飛鴻側(cè),咽入天風(fēng)與唱愁。
題鑒園圖。。李宣龔。 事業(yè)欲安說,溪邊柳成圍。當(dāng)時叩門人,百過亦已衰。此園在城東,地偏故自奇。世俗便貴耳,濁醪爭載窺。那識賞寂寞,但聞簧與絲。我向喜獨游,扁舟弄漣漪。拊檻一片云,鐘山遠平籬。花竹不迎拒,魚鳥無瑕疵。豈惟客忘主,青溪吾所私。中間共出處,就官淮之湄。上瘠民力瘁,百無一設(shè)施。鄂渚得再覿,征車方北馳。歸涂望楚氛,微服鹢退飛。陵谷事已改,變遷到茅茨。相逢忽攬卷,不收十年悲。鄭記似柳州,平淡乃過之。夙忝文字飲,可能欠一詩。巷南數(shù)椽屋,有枝亦無依。儻免熠耀畏,慆慆還當(dāng)歸。芳草結(jié)忠信,吾言茲在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