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青青色,移根此地來。
不曾臺上種,留向磧中栽。
脆葉欺門柳,狂花笑院梅。
不須愁歲晚,霜露豈能摧。
使院中新栽柏樹子呈李十五棲筠。唐代。岑參。 愛爾青青色,移根此地來。不曾臺上種,留向磧中栽。脆葉欺門柳,狂花笑院梅。不須愁歲晚,霜露豈能摧。
因為喜愛你那青蔥的秀色,所以把你移種到這個地方來。
不曾被植種于御史臺中,只能栽于這沙漠之中。
柏樹傲視那葉片脆弱易折的門前柳樹,嘲笑那花朵濫放媚俗的院內梅花。
不用發愁歲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樹摧損呢?
李十五棲筠:李棲筠,安西節度府判官。
臺:指御史臺。漢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樹,后因稱御史臺為柏臺或柏府。
磧:沙漠。
這首詩作于公元755年(天寶十四載)。這是一首典型的詠物詩,呈給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勵之意。
開篇二句敘述移栽柏樹的原因,言辭極為樸實、淡雅,頗有古韻。“愛爾青青色,移根此地來”,以如此恬靜、閑適的筆觸引領全文,令人如處炎炎夏日,避身于柏樹濃陰之下,一股清涼之氣溢滿全身,令人心馳神往。
頷聯二句是詩人對這株柏樹命運的嘆惜:很明顯這是詩人引以自喻,即自己不能被任用于朝堂,只好兀兀效力于邊塞。其實,柏樹無論栽于何處,那“青青”秀色是不變的,也正如詩人不論身處廟堂之高還是居身于邊塞之遠,都能時時以報國為己任,其高風亮節如翠柏常青,千載而后濃陰仍能蔭庇后人。
“脆葉欺門柳,狂花笑院梅”二句運用了擬人和倒裝的修辭手法,十分生動傳神地表達了詩人對那些竊居高位,卻不思加強自身修養、為國為民,只是一味地飾言媚上、互相傾軋、爭權奪勢的無恥之徒的蔑視與嘲笑。
最后,“不須愁歲晚,霜露豈能摧”,夸贊柏樹有四季常青的優良品質,足以傲視嚴寒。同時也是詩人自明心志,表達了任何挫折困難都無從磨滅自己一心為國的志向。
全詩清新、秀雅,頗有建安風骨之氣象。先寫移栽的原因,飽含著對柏樹青蔥本色的贊賞;承此而嘆惜柏樹的命運,又蘊涵對其不棄沙漠之地,仍然茁壯成長的欽佩之情,轉而貶斥楊柳與梅花的無聊、纖弱,更襯出柏樹的不同凡響;最后高揚柏樹的歲寒本色。全詩的意境也同這柏樹之品質的升華一樣登上更高的臺階。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宋駙馬王詵江山勝覽圖。。顧應祥。 王郎妙手絕代無,生綃寫出江山圖。飄揚天趣入三昧,點染意象爭錙銖。遠山模糊近山碧,澄江一帶橫秋色。老樹參差曲岸妨,回波搖蕩崩堤仄。人家臨水盡開門,儼如雞犬聲相喧。萬杉路隔煙霞洞,獨木橋通楊柳村。忽然突起作險狀,兩厓怪石森屏障。峰回麓轉勢復平,賈舶漁舟互來往。樓臺隱隱云中起,疊嶂層巒青未巳。風帆渺渺天際來,咫尺渾同千萬里。
浩浩歌。明代。周是修。 君莫欺,貧賤兒,陋巷陳平終帝師。君莫誇,富豪子,銅山鄧通終餓死。世間萬事如轉燭,明日升沈安可卜。請君聽我浩浩歌,古往今來情奈何。春花片時忽如霰,旱雨一夕翻成河。枯榮否泰更相代,天運循環理無怪。君看梓澤與梁園,空馀野草荒煙在。荒煙野草昔寥寥,還見樓臺凌碧霄。眼前興廢盡如此,且飲美酒令愁消。
送周仲鳴使歸二首次夏嚴州韻 其一。。張羽(鳳舉)。 猶是行春隊里仙,聞名未勝見時賢。交從暇日酬知己,飲托雄文紀盛筵。出郭圖書留近驛,隔江燈火候歸船。送君便重思前度,不道長安遠日邊。
詠物二十四首。清代。周凱。 胎生聞說有鯊魚,多少鯤鮞出尾閭。入腹依然容乳哺,此中空洞定何如。
寄詩(一作絕微之)。唐代。崔鶯鶯。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