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陰崖側(cè),夙夜懼危頹。
寒泉浸我根,凄風(fēng)常徘徊。
三光照八極,獨不蒙余暉。
葩葉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榮,己獨失時姿。
比我英芳發(fā),鶗鴂鳴已衰。
詠蕙詩。魏晉。繁欽。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植根陰崖側(cè),夙夜懼危頹。寒泉浸我根,凄風(fēng)常徘徊。三光照八極,獨不蒙余暉。葩葉永雕瘁,凝露不暇晞。百卉皆含榮,己獨失時姿。比我英芳發(fā),鶗鴂鳴已衰。
蕙草生長在大山的北面,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蕙草生長在背陽的高峰上,日夜擔(dān)憂唯恐墜落下來。
冰冷的泉水浸泡著我的根,寒冷的風(fēng)隨時吹打著我的身軀。
日、月、星的光輝能普照大地,然后由于山崖的阻隔,蕙草只能承受到一點微弱的光線。
花和葉子一直都很枯槁,身上也一直披著露霜。
百花盛開之季,而蕙草卻獨獨發(fā)育遲緩而顯得與季節(jié)不合。
待到蕙草開花的時候,已是暮春時節(jié),百花凋零了。
蕙(huì)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俗名“佩蘭”,綠葉紫花,有清香味,魏武帝(曹操)以之為香燒之,俗習(xí)以為佩帶它可以除臭避疫。
陰崖:背陽的山崖。
夙夜:朝夕,日夜。危:原指危險,這里是高處之意。頹(tuí):墜落。
徘(pái)徊(huái):回旋往返,意為隨風(fēng)搖擺。
三光:指日、月、星的光芒。八極:八方之極遠之地,極言其遠。
蒙(méng):蒙受,承受。余暉:傍晚的陽光,這里指微弱的光線。
葩(p?。夯?。瘁(cuì):同“悴”,憔悴,枯萎,枯槁。
暇(xiá):閑暇。晞(xī):消失,逝去。
百卉:百花。榮:花木的花。
時姿:時節(jié)下的姿態(tài)。
比:等到。
鶗(tí)鴂(jué):杜鵑鳥。杜鵑鳥常常暮春時鳴叫,因而它的叫常常是花落時節(jié)的象征。
參考資料:
1、夏傳才主編;張?zhí)m花,程曉菡校注.《三曹七子之外建安作家詩文合集校注(上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06:第35-36頁
2、蕭滌非,姚奠中,胡國瑞等著.《漢魏晉南北朝隋詩鑒賞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172頁
作者繁欽身處東漢末年,社會動蕩不安,自己雖有才能,但社會環(huán)境的險惡,使他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建功立業(yè)。而詩中蘭花的這一不幸遭遇,也正是作者自身的寫照。 于是,作者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歷,寫下了該詩。
參考資料:
1、俞為民編選.《深谷幽香·蘭花》: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16頁
在古代的詠蘭詩中,大多是贊美蘭花的高潔品性的,然而該首詠蘭詩與一般詠蘭詩不同,它詠敘了蘭花因托身非地而遭遇的不幸。
全詩可分為兩個部分。從“蕙草生山北”至“獨不蒙馀暉”為第一部分。寫蘭花所生長的環(huán)境?!稗ゲ萆奖保猩硎馈笔强倢?,蘭花生長山的北面,生非其地。接下來“植根”六句,是具體描寫這一惡劣的環(huán)境。
在這惡劣的環(huán)境中,幼小的生命怎么生活。詩的后半部分就著重描述了在險惡環(huán)境中的蕙草是怎樣頑強抗爭的。但任憑環(huán)境再惡劣,蕙草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芳香,盡管百花都已開過,蕙草也在最后一個發(fā)出了動人心魄的芳香,即使這芳香姍姍來遲,卻顯示了一種精神,一種頑強的、百折不撓的精神。但是蕙草剛剛發(fā)出芬芳,卻又到了百花凋謝的季節(jié),對于花草來說,開花吐香是其一生最輝煌的時期,然后蕙草的輝煌是如此的短暫。詩到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種不言而傷的情調(diào),詩人對此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與惋惜。
詩人身處東漢末年,當時各個勢力割據(jù),社會動蕩不安,民不聊生。詩作也正是反映了一部分中下層文士的極端苦悶又不甘沉淪的情緒,詩中那個陰冷凄清的環(huán)境正是東漢社會黑暗的一個側(cè)面寫照。
全詩采用“比興”的手法,“怨而不怒”的態(tài)度,并用敘事體第一人稱的口氣,以形象的語言把詠物與身世之慨結(jié)合的天衣無縫,表現(xiàn)的感情有時哀怨動人,生動形象。
繁欽(?-218)字休伯,東漢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曾任丞相曹操主簿,以善寫詩、賦、文章知名于世。 ...
繁欽。 繁欽(?-218)字休伯,東漢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曾任丞相曹操主簿,以善寫詩、賦、文章知名于世。
橫浦十詠 其八 東坡祠。宋代。劉黻。 何年海上還,坐鎮(zhèn)此山川。筆硯歸京闕,衣冠帶瘴煙。一生忠膽在,萬古黨名傳。吾道多流落,西風(fēng)問老天。
柳家井畔,感傳書無路。霧閣荒唐吊龍女。便一枝、橫竹吹入湖煙,平波上、驚起老魚秋舞。
下界忒無聊,我勸銀蟾,飛到人間最空處。身世玉壺中,詩意高寒,曾遍染、湘天風(fēng)露。
洞仙歌 湖天望月。清代。易順鼎。 柳家井畔,感傳書無路。霧閣荒唐吊龍女。便一枝、橫竹吹入湖煙,平波上、驚起老魚秋舞。下界忒無聊,我勸銀蟾,飛到人間最空處。身世玉壺中,詩意高寒,曾遍染、湘天風(fēng)露。都說道今宵月朦朧,偏照出離愁,者般清楚。
老犍坡。清代。沈溎。 山徑崔嵬不易行,扶搖直上午風(fēng)輕。鞏關(guān)西望河千里,一抹煙云絕頂生。
江南春色渺無涯,借得芳枝似酒賒。點染已經(jīng)元老手,品題還許大方家。
丹心獨對年年樹,玉貌空傳處處花。雪夜門深清夢遠,敢將桃李向人誇。
雪中賞紅梅奉次涯翁先生時邃翁攜酒共飲懷麓堂二首 其二。明代。邵寶。 江南春色渺無涯,借得芳枝似酒賒。點染已經(jīng)元老手,品題還許大方家。丹心獨對年年樹,玉貌空傳處處花。雪夜門深清夢遠,敢將桃李向人誇。
山居二十詠 其十三 雙魚。宋代。洪適。 犀角透魚龍,石肌蘊星斗。亦有無情花,枝頭魚貫柳。
臘月十四夜將歸復(fù)宿江樓。明代。何鞏道。 未得理歸棹,還棲江上樓。鐘疏遙隔水,寒淺尚疑秋。月色從今滿,江聲自古流。夜烏啼不住,知是宿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