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為有。唐代。李商隱。 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云母屏風后面的美人格外嬌,京城寒冬已過卻怕短暫春宵。
無端地嫁了個做高官的丈夫,不戀溫暖香衾只想去上早朝。
云屏:雕飾著云母圖案的屏風,古代皇家或富貴人家所用。
鳳城:此指京城。
無端:沒來由。金龜婿:佩帶金龜(即作官)的丈夫。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難以精確考證,朱世英推測此詩大約寫作于公元846年(會昌六年)至851年(大中五年)之間,即李德裕罷相以后,詩人之妻王氏去世之前。這段時間李商隱個人和家庭的處境都十分艱難。
詩歌一、二句“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描述一對宦家夫婦的怨情。開頭用“為有”二字把怨苦的緣由提示出來。“云屏”,云母屏風,指閨房陳設富麗,“無限嬌”稱代嬌媚無比的少婦。金屋藏嬌,兩情繾綣,當春風送暖,京城寒盡之時,便雙雙地怕起春宵來了。丈夫既富且貴,妻子年輕貌美,兩人處在云屏環列的閨房之中,更兼暖香暗送,氣候宜人,理應有春宵苦短之感,應該不會產生“怕”的心情。首句的“因”和次句的“果”有抵牾之處,這就造成一種懸念引人追詢答案。
三、四句“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通過少婦的口說出“怕春宵”的原因。冬寒已盡,衾枕香暖,兩口子情意款洽,本應日晏方起,可是偏偏嫁了你這個身佩金龜的作官夫婿,天不亮就要起身去早朝,害得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守在閨房里,實在不是滋味。這些似是枕畔之言,當丈夫正欲起身離去時,妻子對他說了這番話,又好象是埋怨自己,流露出類似“悔教夫婿覓封侯”那樣一種癡情;或是責怪丈夫,向他傾訴“孤鶴從來不得眠”的苦衷。“無端”二字活畫出這位少婦嬌嗔的口吻,表達了她對丈夫、對春宵愛戀的深情。其實,妻子的苦惱也是丈夫的苦惱。
前面的“為有”和“鳳城”二句就正面描述了丈夫的怨情。應當說他“怕春宵”比妻子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留戀香衾,不愿過早地離去,撇下嬌媚多情的妻子,讓她忍受春宵獨臥的痛苦;還怕聽妻子嗔怪的話,她那充滿柔情而又浸透淚水的怨言,聽了叫人不禁為之心碎。不愿早起離去,又不得不早起離去。對于嬌妻,有內疚之意;對于早朝,有怨恨之情;對于愛情生活的受到損害,則有惋惜之感。“辜負”云云,出自妻子之口,同時也表達了丈夫的心意,顯得含蓄深婉,耐人尋味。
這首詩的中心字眼是第二句里的“怕”,關于怕什么的問題,三、四兩句的解答是“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僅僅因為丈夫要早起上朝,就產生這么大的怨氣,似乎有點不近情理。總之讀完全詩,讀者由“怕”字造成的懸念并未完全消除,詩有言外之還意,弦外之音。
屈復的《玉溪生詩意》分析說:“玉溪以絕世香艷之才,終老幕職,晨入暮出,簿書無暇,與嫁貴婿、負香衾何異?其怨也宜。”李商隱一生長期沉淪幕府,落魄江湖,不是他沒有才能,或有才能得不到賞識,而是不幸卷入牛李黨爭的漩渦之中,成了朋黨之爭的受害者。當他認識到這一點時,已為時太晚,不可自拔。“無端嫁得金龜婿”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悔恨莫及的痛苦心情。
這首絕句含蓄深沉而又富于變幻。前兩句一起一承,一因一果,好像比較平直。但著一“怕”字,風波頓起,情趣橫生。后面兩句圍繞著“怕”字作進一步的解說,使意境更加開拓明朗。這樣寫,前后連貫,渾然一體。其中“為有”“無端”等語委婉盡情,極富感染力。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次韻馬參議留別。宋代。葉夢得。 戎車百兩去難攀,秣馬前驅矢石間。析木舊津吞朔易,神都新令愯完顏。傳聲已報連三捷,觸熱那辭冒百艱。束縛會看擒頡利,灰釘何待執戎蠻。清談一笑時能共,妙語千篇未可刪。緩帶且從黃閣老,峨冠行奉紫宸班。分攜坐嘆虛懸榻,老病懷歸祇故山。他日小舟能過我,萬峰深處有柴關。
壬辰重九即席。宋代。韓琦。 中山風物有前緣,經賞重陽第五年。莫為素毛悲晚歲,且吹黃菊酌芳筵。退求僻郡疑邀寵,甘老窮邊似好權。笑問此身何計是,不如嘉節倒垂蓮。
贈董士勉歸海州并問訊劉貢寓學正。明代。鄭真。 風云浩渺泛靈槎,三徑歸來菊有花。疏廣宅東天入海,龍且城外水囊沙。賓筵且復成娛樂,帝闕終須拜寵嘉。好語黌宮劉博士,休將簡策問生涯。
月溪橋。明代。張岳。 月色清且虛,溪流靜而澈。二者相涵映,空山境奇絕。創始昔何人,石虹跨丹穴。幽篁迷舊溪,回磴距飛轍。中有亡懷子,長笛橫翠鐵。一曲寒兔泣,再曲溪石裂。夜深斗柄移,孤峭厲嵽嵲。安得雙飛鴻,相從問真訣。營魄感晦盈,深淵積冰雪。危橋未可梯,茲意吾能說。
自題三十八歲小照 其二。清代。鄭孝胥。 吾年垂四十,頗亦厭虛辭。結習渾難盡,鳴秋略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