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
酒泉子·長憶西湖。宋代。潘閬。 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
我經常想起漫游西湖, 整天站在樓臺上,扶欄遠眺那湖光山色的情景:湖面上三三兩兩的釣魚小船, 小島上天高淡遠的號色。
最難忘的是,一陣悠揚的笛聲隱隱約約地從蘆花蕩里傳長時, 驚動了棲息在那里的白鷺, 它們倏地成群飛起,排列成行。西湖的景色使我艷羨神往, 因此一旦離開它,閑暇時, 又撩起我垂釣的情趣,開始整修釣魚工具,此刻仿佛又置身于清涼爽闊的西湖秋色之中了。
西湖:即今杭州西湖。
盡日:整天。
憑:靠著。
闌(lán):橫格柵門。
島嶼:指湖中三潭印月、阮公墩和孤山三島。
依約:隱隱約約。
白鳥:白鷗。
水云:水和云融為一起,淡藍乳白相間,給人清涼爽快之感,這里指西湖秋天的景色。
參考資料:
1、李振國主編 .《宋詞譯評》 .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0.07 :第2頁 .
2、徐培均主編 .《唐宋詞吟誦》 . 上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2001 :第115頁 .
潘閬共作《酒泉子》十首,來吟詠錢塘地區的自然景物,是憶杭州的組詞。每首詞都以“長憶”起句,是宋詞中最早的組詞。把山水形勝作為詞的描寫重點,作者潘閬可以說是一個早期嘗試者。此詞寫的是杭州西湖的景色。
參考資料:
1、謝真元主編 .《一生必讀宋詞三百首》 .北京市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7.2 :第2頁 .
詞上片寫到秋高氣爽的時節,憑欄遠眺,西湖水如明鏡,孤山景色清爽,幾只漁船悠然自得,寥寥幾筆,勾勒了一幅遠近相宜、意趣恬淡的優美畫面,寫景靜中有動,以動襯靜。“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前句寫風物,后句寫背景,相映生輝。“三三兩兩”句點漁舟位置,有悠然自得、不擾不喧的意思。以“三三兩兩釣魚舟”映襯湖水的寬闊,以笛聲依約、白鳥成行烘托景致的幽雅。將依依相思之情融入筆端,描寫極富詩情畫意,經“憶”字提示,下文便從現實中脫開,轉入回憶。接下來由眼前的不懈思念,引出當年無盡的棲遲,用感情帶動寫景。“憑闌樓上”用到這里,表明作者終日留戀的同時,還使以下諸景因之入目無遺。
詞下片蘆花叢中傳來依約的笛聲,驚動了白鳥從水里飛起,用“忽驚起”狀白鳥(即白鷺)翩然而逝、倏然而驚的形態,色彩明快,頗具情味,樸實的白描中透出空靈。“別來”二字將思路從回憶拉到現實。“閑整釣魚竿”不僅應上片之“釣魚舟”,而且以收拾魚竿、急欲赴西湖垂釣的神情,襯托憶西湖憶得不能忍耐、亟想歸隱湖上的念頭。詞之下片,營造出釣翁漁隱出沒的寥闊蒼茫的背景,以景寓情,寄托了詞人的“出塵”思想。
全詞情景交融,先寫西湖光景,后寫憶者之情。詞中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并用,景中寄情,情中寄景,選景高潔,情調閑雅,用筆淡煉,純用白描,藝術手法甚為高超。結尾與起首自然照應,用筆清閑。全篇意境悠遠,情懷逍遙,表現了作者吟詠瀟灑、舒卷自如的過人才氣。
潘閬(?~1009)宋初著名隱士、文人。字夢空,一說字逍遙,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一說揚州(今屬江蘇)人。性格疏狂,曾兩次坐事亡命。真宗時釋其罪,任滁州參軍。有詩名,風格類孟郊、賈島,亦工詞,今僅存《酒泉子》十首。 ...
潘閬。 潘閬(?~1009)宋初著名隱士、文人。字夢空,一說字逍遙,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一說揚州(今屬江蘇)人。性格疏狂,曾兩次坐事亡命。真宗時釋其罪,任滁州參軍。有詩名,風格類孟郊、賈島,亦工詞,今僅存《酒泉子》十首。
嘆馬二絕贈趙公簡 其二。清代。引履祥。 豈有千里心,所戚惟窮老。屢鞭腹自饑,蹢躅悲荒草。
鄭惠叔閣學守建寧三首。宋代。袁說友。 周這士也貴,如圭璧璠璵。東陜與南土,出入本裕如。高冠不可羈,位次實有余。輕此一葉舟,孰肯戲魯儒。自公抗章行,益以貴士夫。
萬年山。宋代。高似孫。 依松屈曲疑無路,十里廿里香深沍。殿臺平入蓬萊圖,人煙盡屬天臺賦。山奔萬馬逼人立,泉吼晴雷半天注。亂峰發地翠參錯,沓嶂參差龍屈怒。陰磴仍遺前臘雪,陽崖競拔千年樹。亦容羽客賣丹來,更有神僧飛錫渡。佛界焚香玉女跪,海舟獻寶胡兒踞。未午催敲集梵鐘,隨云共展升堂具。冥搜窮日不知極,妙盡所歷何容遽。平生略持山水眼,是處且了林泉素。揮支公錢極易事,分龐翁榻良難遇。青山不是世閑無,山若識人人也住。
晚桂。清代。許傳霈。 百卉俱飄息,叢桂出高岡。年年七八月,空際散天香。有桂獨后發,若自甘退藏。繁枝零玉露,翠節霏輕霜。西風戰陣陣,清籟雜金商。紉蘭既失佩,裂荷早無裳。仙骨經折磨,高韻起抑揚。仰天望蟾闕,一枝列上方。高擷此花者,徐步樂翱翔。何以同此質,瞠焉不可望。無知在草木,有意聽彼蒼。冬榮本我輩,先后何自妨。晚楓愛紅葉,晚菘饒秋光。嗟哉澗底樹,金粟綴郎當。遲遲非本意,羞與眾草芳。月中能寄語,乞為謝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