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縱游淮南。唐代。張祜。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十里多長的街道市場處處相連,月明之夜佇立橋上看美女神仙。
人生一世要死就應該死在揚州,禪智山風光旖旎是最好的墓田。
淮南:即揚州。
十里長街:指當時揚州城內最繁華的一條大街。據《唐闕史》記載:“揚州勝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終紗燈萬數,輝羅耀烈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十里取其約數,所指即九里三十步街。市井:市場。
橋:指二十四橋,唐時揚州風景繁華,共有二十四個橋。神仙:唐人慣以“神仙”代指妓女指歌兒舞女。
合:應。
禪智:寺名。即禪智寺,一名上方寺,亦未竹西寺,在揚州東北五里,地居蜀岡上,寺本隋煬帝故宮,后施舍為寺。山光:寺名,即山光寺,原稱果勝寺,在揚州東北灣頭鎮前,古運河之濱,隋大業中建。原為隋煬帝行宮,后舍宮為寺今不存。
參考資料:
1、蔡景仙.山水田園詩詞鑒賞: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323
2、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出版社,2010.02:589
唐代的揚州是當時著名的大城市,有“揚一益二”之稱,這一時代的許多著名詩人都有游覽揚州的經歷并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名作,把這座藝術城市渲染得色彩繽紛,令人神往。詩人張祜游覽揚州,目睹當地的秀麗繁華而情不自禁的發為之歌唱,《縱游淮南》就是詩人在漫游淮南后所作。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唐詩鑒賞辭典珍藏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1519
2、靖宇.唐詩多功能多用途詞典 上:遼海出版社,2001.09:161
詩題中的“縱”字,不可輕易放過,表明了詩人游覽的盡興和滿足。
起句平易流暢,直抒胸臆,詩人毫不掩飾對繁華的揚州城的贊嘆。揚州城漫長的街道上,家家戶戶比肩而居,似乎并無特出之處。但打開想象,似乎摩肩接踵的人群,鱗次櫛比的高樓,和各式各樣的店鋪,都一起涌到了眼簾。出語平淡,但是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次句出現了三個意象:月、橋、神仙。共同營造了揚州城傍晚的秀美繁華,首句主要是針對白天繁華的揚州城,而夜晚,卻別有一番風味。每到傍晚,揚州城的娛樂場所競相熱鬧起來,到處彩燈高掛,妓女們爭奇斗艷、逞技獻巧,或吟詩,或唱曲,或跳舞,盡情地享受著美好的太平時光。天上的郎朗明月和華彩的人間燈火珠聯璧合,交相輝映。
第三句“人生只合揚州死”,詩人筆鋒一轉,不寫“生”而寫“死”,如此美好的時光,詩人應該沉迷享樂還來不及,而詩人卻想到“死”,初看似乎不近人情,細思方覺巧妙,其中寓含了詩人深深的眷念之情。詩人完全為揚州城的繁華所陶醉了,他已經舍不得離開這里,生的時候可以選擇長居揚州,而死后也要葬在揚州。詩人以其設想之奇險而出人意料,讀之令人拍案叫絕,驚嘆不已。這句詩是全篇中之警策。“死”被寫得活色生香,將揚州城令人神往的美寫到極致。詩人用死事入詩,且又是詩人現身說法,造成了極為傳神的夸張效果。
第三句為揚州景物傳神,第四句則只是第三句的具體補充。“禪智山光好墓田”,禪智寺本隋煬帝故宮,既是煬帝故宮,其山光水色之秀美,自可想見。故宮遺址而作好墓田,全然詩家口吻。細玩詩意,除極贊揚州風物這層意思外,對隋煬帝亦或略帶微諷。
此詩用夸張而又細膩的筆法,盛贊了揚州優美的風光,抒發了對揚州的喜愛之情。詩人用筆出語驚人,以死事入詩,表明喜歡之深與熱愛之切。除極贊揚州風物外,此詩對隋煬帝奢靡誤國亦略帶譏諷,其中隱寓了人事之滄桑變化,造成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
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水龍吟。兩漢。佚名。 洞天景色常春,嫩紅淺白開輕萼。瓊筵鎮起,金爐煙重,香凝錦幄。窈窕神仙,妙呈歌舞,攀花相約。彩云月轉,朱絲網徐在,語笑拋球樂。繡袂風翻鳳舉,轉星眸、柳腰柔弱。頭籌得勝,歡聲近地,光容約。滿座佳賓,喜聽仙樂,交傳觥爵。龍吟欲罷,彩云搖曳,相將歸去寥廓。
次韻玉汝謝橘。明代。王鏊。 洞庭自是君家果,霜落晴洲色漸深。收子未儲千顆玉,封侯寧抵萬株金。不移淮北生生意,相饋燕南歲歲心。莫怪野人芹自美,江陵千樹不同林。
臨江仙 其一。宋代。周紫芝。 水遠山長何處去,欲行人似孤云。十分瘦損沈休文。忍將秋水鏡,容易與君分。試問梨花枝上雨,為誰彈滿清尊。一江風月黯離魂。平波催短棹,小立送黃昏。
和江景吳寅長經理屯田道中見寄。明代。蘇葵。 強追霜押窘于徊,天放檐花著意催。自昔到公金擲地,如今慚我釜鳴雷。驅馳莫管青山訝,凋瘵真煩赤手培。王道本來嫌掊尅,曾將阡陌咎誰開。
銅雀瓦硯歌一首謝林法曹。宋代。劉克莊。 涼州賊燒洛陽宮,黃屋遷播僑鄴中。兵驅椒房出復壁,帝不能救憂及躬。臺下役夫皆菜色,臺上美人如花紅。九州戰血丹野草,不聞鬼哭聞歌鐘。時人肆罵作漢賊,相國自許賢周公。一朝西陵瘞弓劍,帳殿寂寞來悲風。美人去事黃初帝,家法乃與穹廬同。繁華銷歇世代遠,惟有漳水流無窮。時時耕者钁遺瓦,蘇侵土蝕疑古銅。后來好事斲成硯,平視端歙相長雄。參軍得之喜不寐,攜歸光怪夜吐虹。謂宜載寶餉洛貴,顧肯割愛遺山翁。翁生建安七子后,幼覽方冊夢寐通。白頭始獲交石友,非不磨礪無新功。復愁偷兒瞰吾屋,竊去奚異玉與弓。書生一硯何足計,老瞞萬瓦掃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