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
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
城頭早角吹霜盡,郭里殘潮蕩月回。
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
南海旅次。唐代。曹松。 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城頭早角吹霜盡,郭里殘潮蕩月回。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
抒發內心的懷鄉之情最好不要登上越王臺,因為登高望遠只會使內心的思鄉情結更加無法排解。
我正在南海這個鴻雁無法飛到的地方客居,故園的音訊又有誰可以傳達呢?
城頭的角聲吹去了霜華,天已經亮了,護城河里尚未退盡的潮汐還蕩漾著殘月的投影。
長年郁結在心中的歸思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年年春天一到便被催發開來。
南海:今廣東省廣州市。
越王臺:漢代南越王尉佗所建,遺址在今廣州越秀山。
裁:剪,斷。
當:一作“逢”。無雁處: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飛向南方過冬,據說飛至湖南衡山則不再南飛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無雁處”。
霜盡:此處指天亮了。廣州天氣暖和,天一亮霜便不見了。
郭:古代在城的外圍加筑的一道圍墻。蕩:一作“帶”。
發:一作“向”。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詩(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806 .
2、于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425 .
此詩作于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之前。曹松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人,因屢試不第,長期流落在今福建、廣東一帶。這首詩就是他連年滯留南海(郡治在今廣東省廣州市)時的思歸之作。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425 .
2、徐燕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1320-1321 .
此詩抒寫羈旅之情。首聯“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從廣州的著名古跡越王臺落筆,但卻一反前人的那種“遠望當歸”的傳統筆法,獨出心裁地寫成“憶歸休上”,以免歸思泛濫,不易裁斷。如此翻新的寫法,脫出窠臼,把歸思表現得十分婉曲深沉。
頷聯“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鴻雁南飛不過衡山回雁峰的傳說,極寫南海距離故園的遙遠,表現他收不到家書的沮喪心情。言外便有嗟怨客居過于邊遠之意。李煜的“雁來音信無憑”(《清平樂·別來春半》),是寫見雁而不見信的失望;而曹松連雁也見不到,就更談不上期待家書了,因此對句用“誰道有書來”的反問,來表現他的無限懊惱。
頸聯“城頭早角吹霜盡,郭里殘潮蕩月回”,展示了日復一日喚起作者歸思的凄清景色。出句寫晨景,是說隨著城頭凄涼的曉角聲晨霜消盡;對句寫晚景,是說伴著夜晚的殘潮明月復出。這一聯的描寫使讀者想起唐詩中的有關詩句:“三奏未終天便曉,何人不起望鄉愁”(武元衡《單于曉角》);“回潮動客思”(李益《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在唐人心目中,明月、曉角、殘潮,都是牽動歸思的景色。如果說,李白的《靜夜思》寫了一時間勾起的鄉愁,那么,曹松這一聯的景色,則融進了作者連年羈留南海所產生的了無終期的歸思。
歸思這樣地折磨著作者,平常時日,還可以勉強克制,可是,當新春到來時,就按捺不住了。因為新春提醒他在異鄉又滯留了一個年頭,使他歸思泉涌,百感交集。“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形象地揭示出羈旅逢春的典型心境,把他對歸思的抒寫推向高潮。句中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處于抑制狀態的歸心,進而表現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歸思泛濫,那就像被春風催開的百花,競相怒放,不由自主。想象一下號稱花城的廣州,那沐浴在春風里的鮮花的海洋,讀者不禁為作者如此生動、獨到的比喻贊嘆不已。這出人意表的比喻,生動貼切,表現出歸思的紛亂、強烈、生生不已、難以遏止。寫到這里,作者的南海歸思在幾經婉轉之后,終于得到了盡情的傾吐。
這首詩在藝術上進行了富有個性的探索,它沒有采用奇特的幻想形式,也沒有采用借景抒情為主的筆法,而是集中筆墨來傾吐自己的心聲,迂曲婉轉地揭示出復雜的心理活動和細微的思想感情,呈現出情深意曲的藝術特色。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后,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余,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
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后,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余,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枕上聞風。明代。紀青。 疏懶而今成自然,醒來不是聽雞年。霜風一夜寒多少,重理禪衣覆足眠。
登天安門城樓。近現代。陳仁德。 揮手憑欄意氣橫,狂飆浩蕩掃神京。只今惟有寒鴉噪,曾伴樓頭萬歲聲。
投項子京。明代。吳孺子。 湖上梅花出短墻,一開半落湖水香。春陽羞澀杏花細,桃花李花亦不忙。君家有酒藏床頭,可憐花月未肯游。愿君醉我君亦醉,花前慎勿嗔莫愁。房櫳窈窕嬌欲留,懊恨歸來纖月流。不知此景誰能酬,空將好句為君投。
白鶴吟示覺海元公。宋代。王安石。 白鶴聲可憐,紅鶴聲可惡。白鶴靜無匹,紅鶴喧無數。百鶴招不來,紅鶴揮不去。長松受穢死,乃以紅鶴故。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吾何為而喜。惡者自惡,吾何為而怒。去自去耳,吾何闕而追。來自來耳,吾何妨而拒。吾豈厭喧而求靜,吾豈好丹而非素。汝謂松死吾無依邪,吾方舍陰而坐露。
舟次三水寄竹泉上人。宋代。李震。 片云遠隔五羊城,白足高僧事事清。吟對梅花看月色,坐題桐葉聽秋聲。一塵不及人間跡,萬慮都忘物外情。賣卻床頭琴與劍,幾回相見話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