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
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落第長安。唐代。常建。 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考場失意,千百年來就是讀書人心中永遠的傷痛,無數(shù)士人在仕進之旅中嘗盡辛酸。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將這種情緒訴諸筆端。常建的《落第長安》和無名氏的《雜詩》就充分刻畫了金榜無名的失望和痛苦,無顏歸家的無奈與悲傷。
唐代詩人常建一生沉淪失意,《落第長安》是他落第失意之作。本詩以設(shè)疑起句,詩人本來有個充滿幸福和溫馨的家,但不能回去,還要留在異地他鄉(xiāng)。這種設(shè)疑的手法,促使讀者往下讀。“恥”、“失路人”揭出了謎底——政治清明卻金榜無名,作者這個落榜之人只能無限羞愧。
作者不回家,是因為害怕家鄉(xiāng)的花鳥會恥笑于他。從“鶯花笑”三個字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的羞愧之深。花鳥都會恥笑他,那么人會怎么樣?結(jié)果不言而喻。詩人在這里運用擬人的手法移情于物,以虛寫實,用“鶯花笑”表現(xiàn)人的復(fù)雜情感,細膩而生動,讓人回味無窮。
既然害怕遭人恥笑,那就不回去了吧。可有家哪能不回呢?對家園的思念又是那樣的深切!詩人落第后的沮喪和有家難歸的無奈在詩中表現(xiàn)得極為深切,我們仿佛聽到了作者的無聲嗚咽,這種壓抑的情感,更讓人同情,更能引起失意人情感的共鳴。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鄂渚。大歷中,曾任盱眙尉。 ...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鄂渚。大歷中,曾任盱眙尉。
宋氏五女(若芬五女:若華、若昭、若倫、若。唐代。王建。 五女誓終養(yǎng),貞孝內(nèi)自持。兔絲自縈紆,不上青松枝。晨昏在親傍,閑則讀書詩。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少年絕音華,貴絕父母詞。素釵垂兩髦,短窄古時衣。行成聞四方,征詔環(huán)珮隨。同時入皇宮,聯(lián)影步玉墀。鄉(xiāng)中尚其風(fēng),重為修茅茨。圣朝有良史,將此為女師。
勤王北望感懷十三首 其七。唐代。康有為。 國土同孤注,君王類置棋。金輪篡唐日,叔帶亂周時。弧眼哀褒姒,衣冠孰柬之。人謀雖欲盜,天命豈能違。
湖上曲。宋代。陳起。 秋千索外闌干側(cè),一曲凝云花影直。玉瓶風(fēng)暖醉忘歸,春水不分楊柳色。
梅蕊破初寒,春來何太早。輕傅粉、向人先笑。比并年時較些少。愁底事,十分清瘦了。影靜野塘空,香寒霜月曉。風(fēng)韻減、酒醒花老。可殺多情要人道。疏竹外、一枝斜更好。
戛金釵。兩漢。佚名。 梅蕊破初寒,春來何太早。輕傅粉、向人先笑。比并年時較些少。愁底事,十分清瘦了。影靜野塘空,香寒霜月曉。風(fēng)韻減、酒醒花老。可殺多情要人道。疏竹外、一枝斜更好。
城隅官閣下臨河,監(jiān)稅閒來載酒過。兩岸蟬聲喧濕翠,一天鷺影落晴波。
憑欄自有幽人樂,趨市能無估客歌。三載政成心似水,柏臺還說薦書多。
題王仲文監(jiān)稅臨清閣卷 其二。明代。藍仁。 城隅官閣下臨河,監(jiān)稅閒來載酒過。兩岸蟬聲喧濕翠,一天鷺影落晴波。憑欄自有幽人樂,趨市能無估客歌。三載政成心似水,柏臺還說薦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