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闌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
青林枕上關山路,臥想乘鸞處。碧蕪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
虞美人·玉闌干外清江浦。宋代。李廌。 玉闌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青林枕上關山路,臥想乘鸞處。碧蕪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
獨倚欄桿向遠處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連天涯都一片蒼茫。好風像扇子,好雨似掛著的珠簾。只見岸上紅花開放,汀洲覆滿綠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斷上漲。
想象自己的夢魂進入了關山之路,那游冶的舊處在哪里呢?如今只剩夢影依稀,不堪回首。碧綠的平野延伸至天際,引起離人無盡的歸思。只有在偶然的美夢中,才能回到長期思念的南方。
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蘇淮陰市北淮河與運河會合處。浦,水濱。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邊的野草。
青林:喻夢魂。
乘鸞:指仙游。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簫,穆公為筑鳳樓,二人吹簫,鳳凰來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參考資料:
1、惠淇源編注.婉約詞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02
2、《線裝經(jīng)典》編委會編.宋詞鑒賞辭典....01.: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142
(闌:欄)
這首詞,是寫春夏之交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懷人情緒。
上片從近水樓臺的玉闌干寫起。清江煙雨,是闌干內(nèi)人物所接觸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個空遠無邊的境界。“好風如扇”比喻新穎,未經(jīng)人道,春夏之交,往往有這樣的景色。陶淵明詩“春風扇微和”的扇字是動詞,作虛用;這里的扇是名詞,作實用;同樣給人以風吹柔和的感覺。“雨如簾”的繪景更妙,它不僅曲狀了疏疏細細的雨絲,像后來楊萬里詩“千峰故隔一簾珠”那樣地落想;而且因為人在玉闌干內(nèi),從內(nèi)看外,雨絲就真像掛著的珠簾。“岸花汀草、漲痕添”,也正是從隔簾看到。“微雨止還作”(蘇東坡句),是夏雨季節(jié)的特征。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漲痕,所以說是“時見”。“漲痕添”從“岸花汀草”方面著眼,便顯示了一種幽美的詞境。這是精細的描繪,跟一般寫壯闊的江漲氣勢采用粗線條勾勒的全不相同。
下片由景入情。見到天涯的雨,很自然地會聯(lián)想到離別的人,一種懷人的孤寂感,不免要涌上心頭,于是幻想就進入了枕上關山之路。只有模糊的夢影可以回憶乘鸞的舊蹤。碧蕪千里的天涯,自然引起“王孫游兮不歸”的悠悠之思呢。可是溫馨的會面,在夢里也不可能經(jīng)常遇到。“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這么一結(jié),進一層透示這僅有的一霎歡娛應該珍視,給人的回味是悠然不盡的。
這首詞雖是相思懷人之作,但格調(diào)清朗疏淡,沒有一絲纏綿悱惻的凄清,在同類題材中不多見,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詞境。
藝術(shù)手法上,這首詞層次分明,對比鮮明;上片寫白天,下片寫晚上;上片寫景,下片抒情。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fā)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fā)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霽后郭西間步。清代。朱鐘。 遠煙畫山色,作意媚新晴。不盡郭西路,有時花里行。水春交樹影,村午聚雞聲。小借茅亭坐,溪田看耦耕。
海山作農(nóng)農(nóng)較苦,累級開畬燒宿莽。畬成得粟不償勞,歲晚空瓶誤饑鼠。
不如陳郎腹果然,日日閉門耕紙?zhí)铩b偶Z尚許餉遠客,植來時和南風篇。
題陳貴白畬齋。宋代。戴表元。 海山作農(nóng)農(nóng)較苦,累級開畬燒宿莽。畬成得粟不償勞,歲晚空瓶誤饑鼠。不如陳郎腹果然,日日閉門耕紙?zhí)铩b偶Z尚許餉遠客,植來時和南風篇。
游俠篇 其二。魏晉。張華。 秦人不窺兵。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
為玄度壽母 其二。明代。李云龍。 浮嶠千峰郁翠盤,北堂開處對巑岏。囊馀鮑氏珍珠黍,地有何姑云母丹。琪樹舞風回色鳥,玉笙吹月下文鸞。遙知鄧岳多仙侶,碧海觴飛玉露漙。
登高。宋代。陳絳。 勸君莫辭滿酌酒,瑤林瓊木皆良友。就中此會難暫忘,一年兩經(jīng)九月九。茱萸含香又滿頭,黃菊飄英再盈手。清歡未見玉山頹,高空任待金烏走。落帽聲名何足取,孟嘉一會登龍首。梅仙耳熱遺我詩,詩筆如椽膽如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