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
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孱云愁,格調還依舊。
點絳唇·詠梅月。宋代。陳亮。 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孱云愁,格調還依舊。
整夜思念著遠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邊,橫斜著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
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晝一樣,那一縷縷情思、一陣陣暗香,都透出在這幽靜的夜晚。
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將伴人進入夢鄉,夢中很可能見到遠在千里外的長久思念的知音。
你知道不,縱然屢遭風吹雨打的摧殘,梅的品格還是依然如故。
點絳(jiàng)唇:詞牌名,此調因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得名。
水邊清淺橫枝瘦:橫(héng)枝,指橫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條稀疏。“水邊”句,化用林逋(bū)《山園小梅》詩意。其一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其二云:“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句意為清澈的淺水池邊橫斜著稀疏的梅花枝條。
小窗如晝: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晝。晝:白天。
共:和。
俱:一起。
透:透出,透過。
清入夢魂:即“魂入清夢"的倒裝,指梅和月的靈魂品質進入了我清幽的夢境。
千里人長久:“千里”句,化用蘇軾《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句意。意為祝愿千里外的知音天長地久。
雨僝(chán)云僽(zhòu):梅月經受雨和云的折磨。僝僽:折磨。黃庭堅《宴桃源》:“天氣把人僝僽,落絮游絲時候。”
倦(juàn):指屢次(遭受雨和云的折磨)。
格調:品格和情調,此處專指品格。
依舊:像以前一樣,指品格不變。
參考資料:
1、王兆鵬.婉約詞選:鳳凰出版社,2012:208-209
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天,詞人從浙江東陽趕赴江西探望自己的好友辛棄疾。詞人趕到紫溪等待朱熹相聚,由于朱熹有事未能前來,詞人于是便辭別辛棄疾東歸。詞人走后,辛棄疾作了一首《賀新郎》詞,詞人看到后,就寫了這首詞來贈答。
參考資料:
1、王兆鵬.婉約詞選:鳳凰出版社,2012:208-209
“一夜相思”一句用擬人手法寫梅花,“相思”竟至于“一夜”,體現了詞人孤獨寂寞之狀。“水邊清淺橫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意,既寫梅花的形象,亦暗寫月。“水邊清淺”是梅生長的環境;“橫枝瘦”形容梅花的風韻姿態;“瘦”字照應上句,是“相思”的結果。“相思”是此詞意脈。“相思”不得,故夢;夢不得,故千里尋人,遙致情懷;尋人致語仍難遺繾綣孤寂之情,遂有問;由問而突出梅花在凄雨寒云之下傲然挺立的清標風神,從而也就抒寫出詞人堅持正義不怕打擊不屈不撓的人格,完成了意境創造。
“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這兩句詠月與梅。上句寫月,暗及窗內之人,“如晝”二字描繪了皓潔的月色,月照“小窗”,體現出室內人的難眠之意;下句“情”因“相思”而生,“香”從嗅覺上寫梅花,“透”字自月光轉出,而用“共”、“俱”二字將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情景交融。
“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兩句意蘊豐富。這里的“清”既指月亮的清輝,亦指梅花的清香;清輝幽芳伴人入夢,體現了夢境的和諧、溫馨。“千里人長久”化用蘇軾《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意,寫詞人對遠方友人的祝愿,既含有相思之情,又暗中關合一個“月”字,意境綿邈,含蓄委婉。
“雨僝云僽倦,格調還依舊。”這兩句詠梅言志,先以疑問句突出詞情,繼而寫梅花遭受風雨摧殘而格調還依舊”,表現了梅花在風雨中傲然挺立的清標風神。梅花的“格調”,正是詞人高潔品質和堅持正義、不怕打擊、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
這首月下詠梅詞,托梅言志,借月抒懷。詞人把梅、月、人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來寫,寥寥數筆,點染出梅花的幽姿清韻、暗香芳魂,也描繪出月亮的清輝,創造了一個清幽溫馨而又朦朧飄渺的境界。通篇寫梅月,卻不道出半個“梅”字“月”字,而能盡得其象外之物,環中之旨,脈絡井井可尋,是一首“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佳作。這首詞把梅的品格和詞人的心境表達得曲折盡意,饒有余味。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后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謚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宋史有傳。 ...
陳亮。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后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謚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宋史有傳。
泛舟三首 其二。宋代。劉敞。 雪消泉似漲,冰解舟可通。操篙不憚冷,環渚故無窮。歌詠淹短日,醉酣輕朔風。何須萬乘相,始辨鴟夷翁。
漢鐃歌十八曲 其十七 遠如期。明代。王世貞。 遠如期,招四夷。皇帝坐殿上,麒麟辟邪,符拔騊駼。拖沓焉施弛,苑囿付民居。詔司農,罷輪臺。皇帝坐殿上,干羽舞兩階。群臣上,壽玉卮。單于來,單于來。
滕縣。明代。楊起元。 疇昔之京國,荒涼見茲縣。今我復斯來,甫田昔為佃。頗聞長官仁,招集得民便。麥秀匝四野,牛羊勿履踐。但愿風雨時,民獲飽粱面。前日江淮行,稍聞趙代甸。連年苦旱魃,黔首盡離散。不覺投匕箸,豈復顧廚饌。茲土景物舒,舉目皆可忭。天人本相待,有備故無患。彼豈無父母,夫何罹此變。無乃期會繁,反令慈惠殄。征夫徒駪駪,憂喜付聞見。
聞角。元代。黃庚。 譙角咿嗚到枕邊,邊情似向曲中傳。梅花三弄月將晚,榆塞一聲霜滿天。織錦佳人應有恨,枕戈老將想無眠。爭如二月春風市,賣酒樓頭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