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采蓮子·船動湖光滟滟秋。唐代。皇甫松。 船動湖光滟滟秋,貪看年少信船流。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蕩著小船來采蓮。她聽憑小船隨波漂流,原來是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姑娘沒來由地抓起一把蓮子,向那少年拋擲過去。猛然覺得被人遠遠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滟滟:水面閃光的樣子。
舉棹:括號里的“舉棹”“年少”,均為和聲。
年少:指少年男子。信船流:任船隨波逐流。
無端:無故,沒來由。
這首清新雋永的《采蓮子》,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xiāng)的風物人情畫,富有民歌風味。
“船動湖光滟滟秋。”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見。短短一句話,便勾勒出一幅極富詩情畫意的秋景圖,用船動時“湖光滟滟”來顯現(xiàn)秋色,足見作者構思之巧妙。在如此美麗的景色中發(fā)生的感情故事,也必定是浪漫而動人的。以景襯情,收到了良好的表達效果。
“貪看年少信船流。”通過“信船流”,交代船動的原因。原來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蓮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視著意中人,以致船兒隨水飄流而動。“貪看”二字,充分刻畫了采蓮女的情竇初開,大膽無羈。這種大膽無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癡情憨態(tài),把采蓮女純真熱情的鮮明個性和對愛情的灼烈渴求,表現(xiàn)得神形畢肖。
“無端隔水拋蓮子。”“蓮”諧音“憐”,有表示愛戀之意。姑娘采用了傳統(tǒng)的諧音包含的雙關隱語,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饒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這一拋蓮子,實在是太大膽,不僅是人世間的禮法,連少女自己的矜持也不顧了。
“遙被人知半日羞。”從“遙”字可知看到的人離她很遠,并未有什么表現(xiàn),更沒有笑她,或許根本沒看到,只是采蓮女的猜測而已,而她卻以為心事被窺破而嬌羞滿面,可見采蓮女雖然大膽卻終究逃不過女兒家怕羞的心理。作者筆觸到此戛然而止,留下無盡的懸念,讓人玩味。當眾少女和聲再起時,可以想見,那是伴隨著一片會心的歡笑的。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蕩起層層波瀾。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蓮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拋擲過去。這個充滿戲謔、挑逗和愛慕的一擲,進一步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出江南水鄉(xiāng)姑娘大膽熱情的性格。南朝以來,江南地區(qū)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說出“愛戀”、“相思”之類的字眼,而用同音詞構成雙關隱語來表示。
此詞人物刻畫生動形象,風格清新爽朗,音調和諧,和聲作用精妙,既有文人詩歌含蓄委婉、細膩華美的特點,又有民歌里那種大膽直率的樸實風格,自然天成,別有情趣,頗見作者純圓渾熟的藝術造詣。
皇甫松,字子奇,自號檀欒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皇甫松《醉鄉(xiāng)日月》3卷。其詞今存20余首,見于《花間集》、《唐五代詞》。事跡見《歷代詩馀》。 今有王國維輯《檀欒子詞》一卷。 ...
皇甫松。 皇甫松,字子奇,自號檀欒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皇甫松《醉鄉(xiāng)日月》3卷。其詞今存20余首,見于《花間集》、《唐五代詞》。事跡見《歷代詩馀》。 今有王國維輯《檀欒子詞》一卷。
送沈道立太史奉使肅藩。明代。于慎行。 親函璽綬賜王侯,百二秦關亦壯游。華岳三峰天外落,洪河一葦日邊流。星潢色動金城夜,鼓角寒生玉塞秋。咫尺昆崙應可問,乘槎莫到海西頭。
次韻徐宰雪句。宋代。方岳。 雪花飛盡江頭蘆,秋崖有屋窗未糊。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與留須臾。傳觀玉帝整嚴衛(wèi),雜沓環(huán)佩紛前驅。夢隨姑射扣瑤陛,身入閶闔排銀鋪。明毫一色寶階凈,端木六出瓊林孤。綠章封事見名姓,白霓仙子軒眉須。乃知天喜愛民尹,分此雪與耕田夫。山川盡入古圖畫,園林已作春規(guī)模。逢船誰可載書共,松醪未擬炊書沽。金仆姑寒憶戰(zhàn)士,玉玲瓏暖無歌姝。煮茶安用碧跳脫,眠蓑自勝紅氍毹。盟鷗久與說心腹,買犢大欠耕膏腴。頻年歲入少生計,何日詔下蠲田租。甑塵但憂脫粟飯,甌滑未議羹莼鱸。群公豈堪立仗馬,賤子只跨尋詩驢。第令吾民不知餒,如彼蔡人何足誅。沖寒索米徙者眾,啼饑載道攜其孥。邊烽有警事方爾,民瘼未軫天地無。轅門誰曳丈二組,羽書夜下尺一符。少遲獸狝渤海盜,當復蚊浮高陽徙。平淮有碑徜須刻,筆墨可但唐宗儒。
題喻彌陀接待院。宋代。釋寶曇。 作成寶缽梅花供,帶得金池蓮葉香。百億萬僧同一飽,彌陀接待勝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