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誤。清代。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這首曲子出自《紅樓夢》,象征著封建婚姻的“金玉良姻”和象征著自由戀愛的“木石前盟”,在小說中都被畫上了癩僧的神符,載入了警幻的仙冊。這樣,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賈寶玉和薛寶釵的結合,便都成了早已注定了的命運。這一方面固然有作者悲觀的宿命論思想的流露,另一方面也曲折地反映了這樣的事實:在封建宗法社會中,要違背封建秩序、封建禮教和封建家族的利益,去尋求一種建立在共同理想、志趣基礎上的自由愛情,是極其困難的。因此,眼淚還債的悲劇也像金玉相配的“喜事”那樣有它的必然性。
然而,封建壓迫可以強制人處于他本來不愿意處的地位,可以使軟弱的抗爭歸于失敗,但不可能消除已經覺悟到現實環境不合理的人的更加強烈的反叛。沒有愛情的“金玉良姻”,無法消除賈寶玉心靈上的巨大創痛、使他忘卻精神上的真正伴侶,也無法調和他與薛寶釵之間兩種思想性格的本質沖突。“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結果終至于賈寶玉萬念俱灰,棄家為僧;薛寶釵空閨獨守,抱恨終身。所謂“金玉良姻”,實際是“金玉成空”!作品中表現了曹雪芹的思想傾向和他對封建傳統觀念大膽的、深刻的批判精神。
這首曲唱的是寶玉、寶釵、黛玉三個人。
本來曲牌名都是固定的,如《山坡羊》、《寄生草》之類,按其格式往里填詞。《紅樓夢曲》的這些曲名全是作者臨時撰杜的,既像曲牌,又是對內容的概括或提示。像這首《終身誤》的曲牌名,就是對寶、黛愛情悲劇的感慨,可作標題看。
曲中的“俺”,當然是寶玉。薛家到了榮國府后,就有一種輿論說,寶釵帶的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寶釵具備封建階級女性的一切“美德”,她比黛玉更符合榮府少奶奶的標準,不管她自己是否有意去爭取,她都是勝利者。
然而寶玉一心只在從小一起長大的林妹妹身上。第三十六回,寶玉睡中覺時連喊帶罵地說出這樣的話:“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緣?我偏說木石姻緣!”寶、黛志向一致,趣味相投,在大觀園長期生活中建立起死生不渝的愛情。
有情的不能成為眷屬,無情的反倒硬被拉在一起,這是封建時代常見的婚姻悲劇,貴族社會也不例外。黛玉在那個“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里淌著眼淚度過了短暫的一生死了。寶玉同冷美人寶姐姐結了婚。沒有愛情的婚姻能有什么幸福?他對黛玉刻骨銘心的愛情一刻不停地折磨著他,加上家業破敗,他親愛的姐妹們或死或散,全部被拋入黑暗的深淵。
他對這個世界徹底幻滅了,最后毅然“懸崖撒手”,當了和尚,一定了之。寶釵要孤獨凄涼地去熬未來的歲月,其實也是個失敗者。寶、釵、黛三人的愛情悲劇,實質是社會悲劇。
整部《紅樓夢》像一個巨大的生活長流,各種矛盾自然地交織在一起,自然地演進,自然地激化,自然地結束。作者很少安排巧合的情節。高鶚的續書把黛死釵嫁扭在一起,“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一邊極喜,一邊極悲,很富戲劇色彩,但這未必符合曹雪芹原意。曹雪芹究竟怎樣安排、處理寶、釵、黛三者結局的具體情節,已不易推知了。
曹雪芹把《終身誤》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寶玉對寶釵和黛玉兩人截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發了寶玉對誤他終身的“金玉良緣”的憤恨。曲子以寶玉的口吻寫就,說明寶玉婚后盡管終日面對的是寶釵,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死去的黛玉。同時又表達了對薛寶釵在得到了婚姻的同時,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和終身幸福的深深同情。“晶瑩雪”看似形容寶釵的高潔,實際上是說寶釵內心的冰冷無情。在沒有心靈共鳴的情況下,縱然寶釵恪守封建婦德,和寶玉相敬如賓,也撫不平寶玉內心深處的傷口。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先祖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后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先祖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后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繇佛山溯流仙城望海珠寺。明代。謝元汴。 敢以批鱗筆,來探江上珠。流多興廢事,寫出霸王圖。黃纛蠻君貴,牂牁漢跡孤。不須臨碣石,炎澥小蓬壺。
贈得一禪師。宋代。敖陶孫。 舊時典正父,今日一浮屠。四海誰知己,三更忽撚須。空山吼獅子,暗壁縛於菟。何日當吾眼,藜休淡爾臞。
瑞峰院夜語奉酬鄭簿。宋代。林亦之。 百級上層巒,呼鐙同所歡。瓷杯真有道,行李似無官。妙語勝熊掌,疎才愧鹖冠。古人相見意,不作酒肴看。
答楊銀臺實夫。明代。周倫。 華省得高彥,道誼端可即。暌違苦炎熱,書記每相憶。因擬翠微寺,侵晨計登陟。適我絆公事,躋馬復停勒。薄午始入山,石磴恒喘息。諸老巳偕至,樽俎羅酒食。解衣各就坐,虛禮厭繁飾。候吏戒遠去,各令息足力。掀簾覿遐景,迢遞詎堪測。三山接江渚,連江亙如翊。云深忽復斷,萬象筵幾逼。須臾出畫圖,一似曾剪拭。漠漠水田白,隱隱露溝洫。誰當擘泰華,高下平崄仄。斜日墜林杪,飛鳥斂歸翼。茲游滌煩暑,涼思滿胸臆。
步虛詞二十三章 其十四。。沈鍊。 軒黃方好道,我本列仙才。每過蓬萊島,曾上凌云臺。非無遠游意,自多塵世哀。眷風回玉管,夜月隱金罍。將軍營細柳,宰相調鹽梅。丹砂即經濟,寶鼎誰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