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唐代。薛昭蘊。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不語含嚬深浦里,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薛昭蘊不是畫家,但他的這首《浣溪沙》卻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幅蒼涼寂寞的秋雨渡頭待人圖。
詞的上片寫沙灘上秋雨中的渡頭,水邊長著紫紅色的蓼花鷗跡成行,描繪出渡頭的蒼涼、寂寞。在這樣的環境中,卻孤零零地站著一個盛裝的佳人。這三句給讀者在聽覺上的是風雨聲,在視覺上的是熱色的紅蓼花,成行的沙鷗足跡和盛裝的佳人,在嗅覺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這些并沒有使畫面熱鬧起來。秋風、秋雨、紅蓼、鷗跡、孤獨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覺到的是渡頭環境的蒼涼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飄袖野風香”還給讀者留下了這佳人站在渡頭要干什么的懸念。“整鬟”,在這里不僅有盛裝的意思,還包含著“女衛悅己者容”的意思。
過片“不語含嚬深浦里”承上啟下。“不語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飄袖”的佳人,這是承上。為什么“不語含嚬”,這是啟下,也是詞人安排的又一個懸念。緊接著“幾回愁煞棹船郎”寫佳人心事重重地皺著眉,默默地立在渡頭,又不要擺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這里并沒有有些注家所講的要“放船自適”、“臨流往返”的意思。“煞”是表示極甚之辭,不過“愁煞”在這里是“為難了”、“難壞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輕很輕的。詞的最后一句,拓開一層講:“燕歸帆盡水茫茫。”說在佳人默望中,燕子歸去了,江上的征帆過盡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點明了懷人的主題,暗示了佳人的癡情和痛苦,也解開了上文一個又一個的懸念,結束了全詞。最后一句,從表面上看來,燕歸、帆盡、水茫茫,都是寫景,而深含著的至真至切的懷人之情,卻緊扣讀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語”中。這樣以一個饒有余味的畫面結尾,既合水鄉秋景,又關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薛昭蘊,字澄州,河中寶鼎(今山西榮河縣)人。王衍時,官至侍郎。擅詩詞,才華出眾。《北夢瑣言》:薛澄州昭蘊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風。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無人。好唱《浣溪沙》詞。 ...
薛昭蘊。 薛昭蘊,字澄州,河中寶鼎(今山西榮河縣)人。王衍時,官至侍郎。擅詩詞,才華出眾。《北夢瑣言》:薛澄州昭蘊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風。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無人。好唱《浣溪沙》詞。
莊浪趨張掖。清代。許孫荃。 酒泉張掖近天山,大漠風云指顧間。莫道行邊人萬里,最西還有玉門關。
燈下小酌。宋代。陸游。 江湖雙鬢禿,宇宙一身窮,酒浪搖輕碧,燈花落碎紅。交情元易見,春事半成空。尚覬身強健,煙畦擷芥菘。
即事。元代。項炯。 江南水闊疑無地,漢北風高忽似秋。鴻雁定應驚悄悄,麒麟何許泣幽幽。步兵阮籍唯耽酒,隱士龐公不入州。敢饜朝盤惟苜蓿,封侯渾是爛羊頭。
錢江歸舟。清代。王泰偕。 道出錢塘江,十里無頑壤。斗然怒潮來,激岸成滉瀁。波勢倏低昂,帆影隨俯仰。蛟涎濺衣濕,鹢舟蕩人晃。峽危疑五丁,石削強千丈。穿漏虞崩奔,迥旋益惝恍。境險禽鳥稀,氣盛魚龍養。乾坤渺一身,陡覺心神暢。碧血認孤墳,千秋結遐想。歷歷平江堡,昔年資保障。犀軍射潮跡,滅沒勞揣象。夕陽崦嵫下,皓月海門上。沿洄溯前川,漁歌厲清響。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
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又露掠篷低,風銷蠟黯,草草別君去。
邁陂塘 金陵王木齊追送予海上,以詞錄別,依韻和答。清代。程頌萬。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又露掠篷低,風銷蠟黯,草草別君去。人間世,都似看花隔霧。庾郎何必詞賦。卅年爭笑屠龍技,誰共靈修相訴。聊慰汝。盼等到重陽,買棹江南雨。艷才何補。剩十里青溪,二分明月,兜影照離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