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南柯子·十里青山遠。宋代。仲殊。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潮水漲平了沙路,遠處的青山連綿不斷,偶爾聽到幾聲鳥鳴,好像是在哀怨時光流逝。又是凄涼冷漠的秋天了,我遠在海角天涯。
殘月西墮。白露濕衣,拂曉的涼風慢慢地吹散朝霞。走到那似曾相識綠楊堤畔,我詢問起塘中盛開的荷花:“你可記得,那年我路邊沽酒,敲開的是哪門哪家?”
南柯子:又名《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
潮平:指潮落。
怨年華:此指鳥兒哀嘆年光易逝。
凄涼時候:指天各一方的凄涼的日子。
白露:露水 。收:消除。殘月,一作“殘暑”,指余熱。
散:一作“襯”,送。
年時沽酒:去年買酒。那人家:那個人么?指作者自己。家在此處是語尾助詞。
參考資料:
1、陸林編注 .宋詞 白話解說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2 :116-117 .
2、溫庭筠,柳永等著 .婉約詞 插圖本 :萬卷出版 ,2008 :154-155 .
這首詞的作者仲殊是一位僧人,據說他年輕時風流倜儻,放蕩不羈,妻子對他甚為不滿,甚至食物里下了毒,他得救不死,從此,心灰意冷,棄家為僧,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吳山寶月寺。這首詞便是他出家為僧后所作,從中可以看出一個早年放蕩不羈而半路出家的和尚的自我寫照。
參考資料:
1、關立勛主編 .宋詞精品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年 :118-120 .
、 仲殊,名揮,姓張。安州人,曾舉進士。據說他年輕時風流倜儻,放蕩不羈,因此妻子對他甚為不滿,曾在食物里下了毒,他得救不死。從此,他心灰意冷,棄家為僧,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吳山寶月寺。然仲殊雖出家為僧,卻不甚遵守佛門清規,雖不吃肉,卻嗜蜜、酒如命,每食必飲酒食蜜。這首詞便是他出家為僧后所作,從這首詞作中讀者仍能看出一個早年放蕩不羈而半路出家的和尚的自我寫照。
上片著重從空間方面著筆,首二句便直接鋪敘景物,展示出一幅“青山隱隱水迢迢”的畫境?!笆锴嗌竭h”是遠望所得之景?!笆锴嗌健北疽押斑h”,而這里更著一個“遠”字,不僅點出“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而且透露出詞人不知歸期的惆悵寂冷心態。“潮平帶路沙”是近看所得之景。詞人的視線由“十里青山”的遠景觀賞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賦山轉向摹水,點出行人的具體環境。第三句由寫所見過渡到所聞。遠處一帶青山,偶爾可以聽見“數聲啼鳥”,這對歡樂人來說,便是青山綠水、美景如畫;鶯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賞心樂事,但對感觸特多,凡心未盡的詞人來說,卻似乎覺得啼鳥在怨年光的易逝,青春易老了。這便是詞人的心理情感移入到鳥啼聲所引起的移情聯想。由鳥的啼怨,詞人不期而然地涌起又是“凄涼時候”,又是“遠在天涯”的感嘆了。這是詞人長期的漂泊以及對這種生活的厭倦情緒的反映。
下片主要從時間方面落筆?!鞍茁丁奔戎盖餂龅囊孤?,又表明了節候。“清風”句緊承前句強調白晝的結束。這兩句緊承“啼鳥怨年華”的命意,形象生動地展示出時間推移的進程?!熬G楊”句承前寫景。楊柳堤岸,濃蔭密處,微風過后,荷香飄拂,那荷花又大又麗,正撩人情思。站在荷塘邊,詞人突然想起來了,原來有一年,也是這個時候,他到過此地,在附近的酒家買酒喝,并乘著酒意還來觀賞過荷花。他禁不住又是感嘆又是喜悅,于是向著塘里的荷花問道:“荷花啊,你還記得那年買酒喝的那個醉漢么?”這一問頗含韻致,荷花在佛教徒的心目中,本是最圣潔的東西,所以釋迦佛像都是坐在蓮花上的。而如今詞人雖為和尚,看到蓮花想起的卻是它那世俗的美艷,并將荷花與自己醉中賞花的事緊緊聯系起來,這就表明了詞人雖名為和尚的真實心態。這里詞人由眼前景而追憶往昔事,仍是從時間方面來寫,照應上片“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全詞從時空兩方面構思,寫景抒情,情寓于景,意象清悠,意境清晰。詞作設色明艷,對比和諧,色彩艷麗,美感很強。
北宋僧人、詞人。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本姓張,名揮,仲殊為其法號。曾應進士科考試。生卒年不詳。年輕時游蕩不羈,幾乎被妻子毒死,棄家為僧,先后寓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因時常食蜜以解毒,人稱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稱他為僧揮。他與蘇軾往來甚厚。徽宗崇寧年間自縊而死。 ...
仲殊。 北宋僧人、詞人。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本姓張,名揮,仲殊為其法號。曾應進士科考試。生卒年不詳。年輕時游蕩不羈,幾乎被妻子毒死,棄家為僧,先后寓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因時常食蜜以解毒,人稱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稱他為僧揮。他與蘇軾往來甚厚?;兆诔鐚幠觊g自縊而死。
玲瓏四犯 詠七巧圖。清代。姚燮。 斗角鉤心,仿股直弦斜,裁就鈿表。一卷閑云,花樣別翻新妙。那夕乞向天孫,恁慧解、欠三分到。等繡鴛、度與金針,須值藕心聰皎。午窗清課犀奩悄。伴瓜仁,卐紋排小。天然二五稱佳偶,拚幾回顛倒。誰道片段不成,只頃刻、樓臺瓊造。更合交枝玉,應堪撩得,倩娘微笑。
移居太仆街。明代。石寶。 從仕二十載,卜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轉,無問喧與僻。最后移闕西,地位更平直。趨鼓向啟明,繞盡宮樹碧。城遙漏聲杳,起望恒佇立。憑仗窗間禽,晨晦有消息。迂慢恐非宜,取近愧寡力。暫借鷦鷯枝,豈敢望安逸。
和朱世同夜聞竹聲。宋代。吳芾。 醉臥空齋靜絕人,夜闌霜月白紛紛。寒生枕上渾無夢,聲到窗前疑是君。玉軫誰家調古曲,鐵衣何處角孤軍。羨君寫入新詩里,清壯還應過所聞。
絕句二首 其一。宋代。吳則禮。 華館相望接使星,長淮南北已休兵。便須買酒催行樂,更覓何時是太平。
白鶴吟示覺海元公。宋代。王安石。 白鶴聲可憐,紅鶴聲可惡。白鶴靜無匹,紅鶴喧無數。百鶴招不來,紅鶴揮不去。長松受穢死,乃以紅鶴故。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吾何為而喜。惡者自惡,吾何為而怒。去自去耳,吾何闕而追。來自來耳,吾何妨而拒。吾豈厭喧而求靜,吾豈好丹而非素。汝謂松死吾無依邪,吾方舍陰而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