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宋代。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西城的楊柳逗留著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離別時的憂傷,眼淚很難收回。還記得當年你為我拴著歸來的小舟。綠色的原野,紅色的橋,是我們當時離別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獨地流著。
美好的青春不為少年時停留,離別的苦恨,何時才到頭?飄飛的柳絮,落花滿地的時候我登上樓臺。即使江水都化作淚水,也流不盡,依然有愁苦在心頭。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遠”。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
弄春:謂在春日弄姿。明徐渭《賦得萬綠枝頭紅一點》詩:“名園樹樹老啼鶯,葉底孤花巧弄春。”
離憂:離別的憂思;離人的憂傷。唐杜甫《長沙送李十一》詩:“李杜齊名真忝竊,朔云寒菊倍離憂。”
多情:指鐘情的人。宋張先《南鄉子·京口》詞:“春水一篙殘照闊,遙遙,有個多情立畫橋。”
歸舟:返航的船。南朝宋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夢寐佇歸舟,釋我吝與勞。”
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唐戴叔倫《暮春感懷》詩:“東皇去后韶華盡,老圃寒香別有秋。”
飛絮:飄飛的柳絮。北周庾信《楊柳歌》:“獨憶飛絮鵝毛下,非復青絲馬尾垂。”
春江:春天的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參考資料:
1、陸林 編注.白話解說——宋詞.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92-93
此詞抒寫別恨,為懷人傷別之作,據詞意可知作于某年的一個暮春,當為秦觀前期的作品,具體作年難以考證。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835-836
2、陸林 編注.白話解說——宋詞.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92-93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于無意中。“楊柳弄春柔”的結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這里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曾有離別情事這地方發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過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
過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此詞寫柳,妙“弄春柔”一語,筆意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于無意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引而不發,語氣微婉,最后由景觸發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
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丙寅正月十日召諸王臣工集重華宮聯句。。弘歷。 韶年和樂會周親,麗藻同賡翰墨臣。宴借傳柑先令節,俗沿桃菜協良辰。矞云已報三階泰,淑序初呈九陌春。爆竹聲多催臘盡,梅花香發競時新。普天共仰升平慶,率土咸沾化育仁。擊壤堯衢民氣豫,紐芽禹甸物情訚。匪今稔歲祥為大,自古天倫樂是真。回憶文筵歌撒荔,久銘帝德粲雕珉。九重瑞靄舒佳景,六出瓊葩應大鈞。絲管清音天上至,瑯玕古色座中陳。曈昽旭日臨青瑣,繚繞祥煙護紫宸。一德景行先圣業,同堂嘉敘古風淳。欣開錦席酬三叔,尚記仙詩和四賓。鋪首宜春書吉字,地衣送暖襲華裀。屏開鸞影輝丹宇,砌轉鰲峰映碧峋。列坐承恩齊搦管,分行肅侍儼垂紳。光生幾研分題遍,響遏韶鈞得句頻。銀漢分支涵雨露,猊煙結篆引璘彬。禮陶樂淑私須克,孔思周情道在純。何必聯吟誇有過,也知群擢愿希荀。九華枝外依仙島,五色云中仰圣人。駘蕩風微騰紫蓋,慈寧福厚錫蒼旻。喜瞻隴麥千疇潤,恰數階蓂十葉勻。魚藻載歌恩似海,龍文健舉筆如神。拜飏頓覺詩懷暢,衎樂過于酒味醇。乳液廣沾仙掌露,雕盤屢給大官珍。寶幡巧剪懸雙勝,脆縷紛堆薦五辛。漸轉晴暉遲藹藹,微生陽氣始礥礥。已教彩燕翔珠箔,未許青牛迓綺闉。歌繼柏梁宗異并,人來枵詣燕游申。爻占云陸鴻儀漸,風詠周南麟趾振。湑露早叨陪上日,需云又慶值初旬。鏗訇仙籟聞鏘佩,優渥宮壺捧賜銀。祥啟重華光糺縵,班隨群列禮遵循。瑞云樂奏聲盈耳,堅齒香浮醴入唇。十八數符瀛苑侶,大千界樂化臺民。輯圭劍履通重譯,獻贐梯航到八閩。遍覆寰區唯豈弟,迪知宅俊在忱恂。芬馨饌玉頒緗核,皦繹摐金葉磬均。艷發唐花嗤羯鼓,風回文沼蹙魚鱗。丁冬蓮漏來西極,錯落珠燈綴大秦。近傍御床邀異數,重揚天藻續前因。探源遠溯龍門浪,覓韻艱披鳥道榛。殿是集賢傳雅事,職司簪筆步芳塵。詔寬禮數無拘束,喜溢天顏展笑嚬。嘉會恰逢幾暇頃,寵光兼被歲寒身。暖隨東陸符星指,霽豁西山帶雪皴。敢擬歡娛同宴鎬,為酬勤動想吹豳。庭羅寶樹霞千疊,詩擘瑤箋韻幾巡。計日夜珠剛就滿,笑看瑞葉尚馀津。
送鄭德新方伯致仕。明代。朱誠泳。 霄漢勛名喜致身,薇垣望重自西秦。心應許國終懷赤,鬢為憂民早博銀。公道定知歸太史,清朝無愧作閒人。從今勘破黃粱夢,習靜虛堂養谷神。
熱河三十六景詩 其二十一 青楓綠嶼。。玄燁。 石磴高盤處,青楓引物華。聞聲知樹密,見景絕紛嘩。綠嶼臨窗牖,晴云趁綺霞。忘言清靜意,頻望群生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