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不要讓這一輪圓月照得我這離家的人無法安眠。面對滿月,孤身一人,心中的那個她在哪兒呢?月宮里,只有桂樹的影子斑斑駁駁,無人賞看。
圓蟾:圓月。蟾:蟾蜍。屈原《天問》有“顧菟在腹”之句,即蟾蜍在月亮腹中。后來就以蟾蜍為月亮的代稱。
桂影:月影。嬋娟:美好。這兩句是說月中桂影空自婆娑,而月下卻不見伊人佳影。
夜空中的一輪圓月,慣會助人哀傷快樂。人們高興時,那明月便灑下皎潔的柔輝,為人助興、湊趣——“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人們憂傷時,那月色也頓時變得冷幽幽的,照得人倍感凄涼,令人難耐,——“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馮延巳詞)。
《蒼悟謠》里的這位“離人”,叫明月照得失眠了,于是他苦惱極了,呼天而嘆:“天!休使圓蟾照客眠!”(圓蟾,即圓月;傳說月中有蟾蜍。)意思是說老天啊,不要再讓這圓月照得這我離家的人睡不著覺了!這位他鄉之客本來就滿懷離愁別緒;何況月下獨立,又怎能不思念“隔千里兮共明月”的那一位呢?
再說,如水月光,也容易使人毫無睡意,“明月皎皎照我床”,“牽牛織女遙相望”(曹丕《燕歌行》),這怎么能睡得著呢?而那月光,又偏愛照失眠人,這真是:“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月圓之夜,本是親人團聚之時。可是詞人呢?卻是月圓人未圓。難怪這位離人終于壓抑不住,不得由仰天長嘆了。可見,這句“天!休使圓蟾照客眠”。是經過一番千回百折的苦惱之后發出的百般無奈的嘆息之詞!
月光如練,然而人隔千里,這邊是他鄉仰望,那邊是閨中獨看。這位癡情人不禁異想天開了,說:月亮啊,據說你是一面寶鏡,你能照出她的芳姿倩影嗎?“人何在?桂影自嬋娟!”他凝視著那輪明月,那嫦娥般美麗的身影在何處呢?只有桂影疏密有致,空自盤旋罷了。
此時此地,他可能情不自禁地想起他倆月下攜手漫步的美好時光。然而此時呢?人卻遠隔千里,這多么令人愁悵啊!
這首小詞通過對圓月觀感,抒發出沉摯的思念之情。寥寥十六個字,然而曲折有致。這種“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梅堯臣語)的高妙描寫手法,真可謂“以少勝多”了。
漢樂府里有《上邪》一曲,意思就是“天哪!”這首小詞也采用這種詠嘆手法,且全用口語述之,富有民謠色彩。這首小詞在婉約詞中,顯得十分清新別致。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趙構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檜當國,以趙鼎黨被罷,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為浙東安撫司參謀官,提舉崇道觀。紹興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傳。伸少有文名,擅書法,得祖襄筆意。工詞,與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屬,屢有酬贈。有《友古居士詞》一卷。 存詞175首。 ...
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趙構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檜當國,以趙鼎黨被罷,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為浙東安撫司參謀官,提舉崇道觀。紹興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傳。伸少有文名,擅書法,得祖襄筆意。工詞,與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屬,屢有酬贈。有《友古居士詞》一卷。 存詞175首。
齊天樂?庚申三月重過象坊橋。近現代。陳匪石。 番風過盡春如夢,紛紛墜紅誰管。絮逐云飛,塵隨馬起,時霎輕寒輕暖。經行未懶。正如血斜陽,鳳城西畔。隔葉黃鶯,數聲啼破翠云晚。探芳前事暗省,小桃依舊笑,何處人面。錦瑟年華,秋千院落,禁得柔腸幾轉。天涯望眼。怕殘纈無多,寸波難剪。點素成緇,纻衣和淚浣。
宮詞 其三十七。。花蕊夫人徐氏。 曉吹翩翩動翠旗,爐煙千疊瑞云飛。何人奏對偏移刻,御史天香隔繡衣。
夏日喜雨寫懷 其三。。金幼孜。 玉堂清切地,瀟灑出氛埃。雨點疏疏過,天香冉冉來。隔花鶯歷亂,近水燕飛回。朝退有馀暇,新詩取次裁。
江行雜感 其一。清代。王孫蔚。 才離越嶺又吳湄,寥落江湖憶故居。感憤千秋《鸚鵡賦》,雅騷一代《鷓鴣》詩。籬栽黃菊知今是,路入桃花自古疑。乘興莫停明月棹,輞川山色待王維。
別詩三首(2)。兩漢。佚名。 其一有鳥西南飛,熠熠似蒼鷹。朝發天北隅,暮聞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箋彩繒。因風附輕翼,以遺心蘊蒸。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意欲從鳥逝,駑馬不可乘。其二晨風鳴北林,熠耀東南飛。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樓,想見余光輝。玄鳥夜過庭,仿佛能復飛。褰裳路踟躕,彷徨不能歸。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饑。其三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連翩游客子,于冬服涼衣。去家千余里,一身常渴饑。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漢湄。寒風吹我骨,嚴霜切我肌。憂心常慘戚,晨風為我悲。瑤光游何速,行愿去何遲。仰視云間星,忽若割長帷。低頭還自憐,盛年行已衰。依依戀明世,愴愴難久懷。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
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
自容趨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葉扶疏行人庇賴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宋代。李綱。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如何錐刀徒,使爭爝火明。傷膚及肌骨,風雨因摧傾。顛倒委榛棘,氣象猶崢嶸。行人失庇賴,佇立空凝情。緬想栽培初,愛護如目睛。合抱始毫末,幾經霜露零。一日毀有馀,百年養不成。忍使易凋喪,此理真難評。憶昔陶士行,為政有善經。擢禾與移柳,一一糾以刑。既往不及追,將來猶可懲。感動遂成章,庶幾知者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