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
短雨殘云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宋代。毛滂。 淚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短雨殘云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你臉上淚水縱橫,像一枝鮮花沾帶著露珠,憂愁在你眉間緊緊纏結,又像是碧山重疊攢聚。這別恨不僅屬于你,我們兩人平均分取。你我久久地、久久地互相凝望。再說不出一句話語。
雨收云散,一切歡樂都成為過去,令人無情無緒。從此朝朝暮暮,我將空守孤寂。今夜,當我投宿在荒山野店,我深情的靈魂會跟隨潮汐回到你那里。
惜分飛:詞牌名,又名《惜芳菲》、《惜雙雙》等。毛滂創調,詞詠唱別情。全詞共50字,雙調,上、下闕各四句,句句用仄韻。
富陽:宋代縣名,治所在今浙江省富陽縣。瓊芳:當時杭州供奉官府的一名歌妓。作者任杭州法曹參軍時,和她很要好。
闌(lán)干:眼淚縱橫的樣子。
眉峰碧聚:古人以青黛畫眉,雙眉緊鎖,猶如碧聚。
取:助詞,即“著”。
覷(qù):細看。
斷雨殘云:雨消云散。喻失去男女歡情。
山深處:指富陽僧舍所在地。
斷魂:指極度的哀思。分付:付予、付給。潮:指錢塘江潮。
參考資料:
1、李炳勛 .宋詞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127-128 .
2、蔡義江 .宋詞三百首全解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 :106 .
3、沙靈娜 .宋詞三百首全譯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0 :198-199 .
據《西湖游覽志》載:元祐中,蘇軾知守錢塘時,毛滂為法曹椽,與歌妓瓊芳相愛。三年秩滿辭官,于富陽途中的僧舍作《惜分飛》詞,贈瓊芳。
參考資料:
1、蔡義江 .宋詞三百首全解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 :106 .
2、唐圭璋 等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1072-1074 .
這首詞是毛滂青春戀情的真實記錄。情人決別,后會無期,送別一程接一程,從杭州直送到百里之遙的富陽。然而這黯然銷魂的別離還足不可避免地到來了。令作者心碎的帷幕就從此拉開:“汨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掛滿淚珠的臉頰猶如帶露的花朵,顰蹙的黛眉像遠山一抹。一幅嬌憐痛惜的模樣,經過妙筆的摹寫,就這樣呈現出來了。它同周圍的景色化成一片,構成一種凄麗哀惋的色調。白居易的“梨花—枝春帶雨”(《長恨歌》),張泌的“黛眉愁聚春碧”(《思越人》),為此二句所本。然卻用得脫化無痕,形神兼勝,真是色繪高手。這兩句塑造了一位含愁帶淚的佳人形象。隋唐國力強盛,崇尚雍容富態、健康自然的女性美。宋朝國力漸衰,在審美觀念上也一反唐代的標隹,以文弱清秀為美,多愁多病的弱女子形象占據了文學作品的主導位置。到明清時期,“愁病美人”仍然很受歡迎,《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代表。
“此恨”句,說明離愁對于雙方是同樣的沉重,要知道兩人的地位是不同的。一個是宦游四海的貴胄公子,一個則是淪落風塵的煙花女郎。但是地位的懸殊并沒有阻止他們傾心相愛。他們熱戀著,共同承受著離恨的折磨。當然,他們也知道這種戀情是難以維持的。今番解手,就要相見無期了。所以這次分離,多半成了長別。“更無言語空相覷”一句,純乎寫情,有直指奔心的力量。語已盡,淚已枯,無聲的飲泣往往比呼天搶地的號啕更加沉痛,“空相覷”三字反映出一種木然相對的絕望的悲哀。浯樸而情摯,傳神之極筆也。
下片“斷雨”二句,寫景色之荒殘;零零落落的雨點,澌滅著的殘云,與離人的心境正相印合。這是一層意思。另外,還有一層雙關之意。宋玉《高唐賦》有“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之語,即后人所謂神女生涯也。毛滂兼取此意來形容他與瓊芳的戀情。而這種殘云斷雨的凄涼景象,也正象征著這段露水姻緣已經行將結束了。從此以后,只剩下岑寂的相思來折磨著這一對再見無期的離人了。結拍兩句,設想別后的思念,付斷魂于潮水。情景交融,綿綿無盡,可說是極悱惻纏綿之能事了。
總的來說,上片寫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作者用畫龍點晴之筆,特寫淚眼愁眉,營造出一種凄麗哀婉的氛圍。接著以“平分取”、“無言”、“空相覷’’寫離愁的難言,從外表的神態寫到內在的心態,簡中有繁。下片寫詞人深山羈旅的凄苦與思念。先寫別后的惆帳,再設想別后的心愿,愿付斷魂于潮水,由此再現二人的情義纏綿。
從藝術風格來講,這首詞與一般鏤刻藻繪的別情之作不同,它是以淺近之語傳銥至之情而獨擅勝場的。愁眉淚頰,斷雨殘云,本是尋常物態,可是一經作者感情之醞釀融注,便含情吐媚,搖蕩人心。
毛滂,字澤民,衢州江山人,約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東堂集》十卷和《東堂詞》一卷傳世。 ...
毛滂。 毛滂,字澤民,衢州江山人,約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東堂集》十卷和《東堂詞》一卷傳世。
寄荅子立董兄。明代。邊貢。 書來休更問新銜,蹇命非才久自諳。游屐謾誇探虎窟,釣竿何用狎龍潭。終知展季三宜黜,豈但嵇康七不堪。傳語故交虛北望,已看華發住江南。
夏日即事。宋代。陳良貴。 青氈坐對此虛堂,惟有荷風過短墻。早起卻憐春已去,閒來自覺日偏長。綠迷隋苑顰楊柳,紅褪唐宮怨海棠。光景如流寒又燠,天時未定雨違旸。梅梢細聽瀟瀟雨,草色行吟淺淺塘。盡有蓬門堪問字,更無勝地可尋芳。詩從得句吟偏苦,鬢到中年覺漸蒼。贏得蕓編頻課子,官貧方免此身忙。
效陸士衡百年歌十首 其四。明代。黃省曾。 四十時,履方砥節名譽揚。二府九列共翱翔,龍樓佳宴飛玉觴。歸來意氣何洋洋,艷妻愛子牽錦裳。高堂朱戶奈樂何,高堂朱戶柰樂何。
別詩三首(2)。兩漢。佚名。 其一有鳥西南飛,熠熠似蒼鷹。朝發天北隅,暮聞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箋彩繒。因風附輕翼,以遺心蘊蒸。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意欲從鳥逝,駑馬不可乘。其二晨風鳴北林,熠耀東南飛。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樓,想見余光輝。玄鳥夜過庭,仿佛能復飛。褰裳路踟躕,彷徨不能歸。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饑。其三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連翩游客子,于冬服涼衣。去家千余里,一身常渴饑。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漢湄。寒風吹我骨,嚴霜切我肌。憂心常慘戚,晨風為我悲。瑤光游何速,行愿去何遲。仰視云間星,忽若割長帷。低頭還自憐,盛年行已衰。依依戀明世,愴愴難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