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減字木蘭花·競渡。宋代。黃裳。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競渡的龍舟高高地掛起一面面紅旗,從柳陰深處的水洲出擊。鼓聲像春天的雷電,沖破煙霧,劈開波濤,直奔遠處奪標目的地。
圍觀人群的歡呼聲震天動地,有驚退萬人爭戰的豪氣。在金碧輝煌的小閣樓西,奪得錦標的龍舟獲得第一名回來了。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簡稱《減蘭》?!稄堊右霸~》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雙調四十四字,即就《木蘭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轉兩平韻。
競渡(dù):劃船比賽。每年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為表達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尊敬和懷念,在民間形成的一種傳統風俗。
紅旗高舉:高高舉起紅旗。
渚(zhǔ):水中間的小洲。
春雷:形容鼓聲像春雷一樣響個不停。
遠遠回:形容龍舟的速度之快。
驚退萬人爭戰氣:龍舟競爭之激烈氣勢,就像打仗一樣,把觀眾都驚呆了。
金碧樓西:領獎處裝飾得金碧輝煌。
銜(xián)得:奪得。
錦標:古時的錦標,也就是一面彩緞的獎旗,一般都懸掛在終點岸邊的一根竹竿上,從龍舟上就可以摘取到。
參考資料:
1、《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2638頁
2、曾強.唐宋詩詞名篇 詮注詳析 插圖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06:第179頁
3、夏于全.中國歷代詩歌經典 唐詩·宋詞·元曲 宋詞卷(下卷)(繡像版):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214頁
4、伍心銘.宋詞三百首鑒賞:時事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123頁
北宋詞人黃裳在端午時節看到了劃船健兒競渡奪標熱烈的場面,觸發了詞人的詩興,于是寫下這首詞來贊揚了劃船健兒們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參考資料:
1、夏于全.中國歷代詩歌經典 唐詩·宋詞·元曲 宋詞卷(下卷)(繡像版):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214頁
上闋首句“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以“高舉”、“飛出”兩個動態的詞語,寫出龍舟賽開場的景象,開篇就將緊張激烈的比賽氣氛渲染出來?!肮膿舸豪祝逼茻煵ㄟh遠回”這一句,寫各條龍舟上的人擂鼓歡呼,聲抵云霄,如同轟響的“春雷”,震人心魄。這些鼓聲使劃船人士氣高漲,他們將小舟劃得飛快,使它“直破煙波”,像離弦的箭一般前進。“遠遠回”是指龍舟到達遠處再折回來。上闋兩句,猶如一個緊追龍舟的特寫鏡頭,將龍舟從出發到加速,再到折回的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其問數艘船爭渡的激烈氣氛,以及船上人高漲的氣勢,無不清晰呈現。
下闋轉而寫周圍的人群:“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薄罢稹弊譁蚀_重現了萬人雷動的場景,可見此時已有龍舟勝利抵達終點,因此圍觀的人群爆發出了震天動地的歡呼?!绑@退”的主語并非圍觀者,而是參加比賽的人,他們爭相競渡的豪氣,能“驚退”萬人,以豪語寫豪情,相得益彰?!敖鸨虡俏鳎暤缅\標第一歸?!暋弊值倪\用,將龍舟奪勝的姿態寫活了。“金碧樓”與前面的“紅旗”、“楊柳”、“煙波”一起,在視覺上豐富了整個場面。“第一歸”呼應了“競渡”的主題,對首句的“飛出深深楊柳渚”進行了完美的收結。
此詞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竟渡奪標的熱烈緊張氣氛。同時,詞還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龍舟飛駛,鼓擊春雷,這是寫參與競渡者的緊張行動和英雄氣概。歡聲震地,是寫群眾的熱烈情緒。銜標而歸,是寫勝利健兒充滿喜悅的形象與心情。如此一來真實地再現了當日龍舟競渡、觀者如云的情景。
黃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豐五年(1082)進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卒贈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黃裳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詞人,其詞語言明艷,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詞作以《減字木蘭花》最為著名,流傳甚廣。 ...
黃裳。 黃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豐五年(1082)進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卒贈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黃裳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詞人,其詞語言明艷,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詞作以《減字木蘭花》最為著名,流傳甚廣。
罨畫溪行四首 其二。宋代。孫覿。 蝶趁花飛爭入坐,倚空百尺游絲墮。亂山銜日半船明,斷云載雨前村過。蕨芽戴土小兒拳,漁市人歸柳貫鮮。罨畫溪頭人語好,烹魚煮蕨餉春田。
洋河曲。明代。葉元玉。 西風吹洋河,北風吹洋河,風水相激如鳴珂。少年巳有四方志,今日果向窮邊過。我有千里驥,可以空駱駝。我有雙龍劍,當為斬黿鼉。江山風景自殊異,肯把雙淚徒滂沱。韓范亦是書生輩,豈必一一親揮戈。
洮湖紀興 其二。明代。王樵。 西對三茅意自閒,誰知湖外有青山。小樓堪筑平沙上,兩面回看興未闌。
古有採鞠茱萸篇而無一語及淵明長房舊事鞠茱。宋代。楊冠卿。 落英拾秋鞠,委佩紉芳蘭。以其清且芬,可服仍可餐。吳茱味苦辛,奚亦登君盤。囊紗縈臂玉,恍記汝南山。黃鵠招不來,仙子何時還。
石門。明代。殷序。 石門我來不厭頻,悠然欲酌還自酌。千崖冥冥送雨來,萬木紛紛向人落。丹邱已會煩青鳥,青田猶未見元鶴。句漏小住亦多時,便欲從此凌寥廓。
水調歌頭 吳江別潘次耕。清代。沈岸登。 一樹冷楓葉,六幅軟帆船。五湖秋色無恙,空翠竟長天。竹塢籬邊稚子,桂巷堂前老母,遲爾已經年。落日尚明滅,歸燕也翩躚。閒居好,應寫賦,砑吳箋。紛紛笳鼓,南北穩臥枕流泉。莼菜山廚幾握,鱸鲙霜刀如縷,入饌定能鮮。似我無歸計,分手但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