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得綠楊栽后院。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
幾葉小眉寒不展。莫唱陽關,真個腸先斷。分付與春休細看,條條盡是離人怨。
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后院。宋代。張先。 移得綠楊栽后院。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幾葉小眉寒不展。莫唱陽關,真個腸先斷。分付與春休細看,條條盡是離人怨。
從外面移來了一株小小楊柳,將它栽種后院。它在初春二月枝干尚短,也著舞動自己纖細的腰肢。不像那灞陵邊上的柳樹,因為人們折柳送別而殘絲亂絮地被人拋棄在東西岸邊。
幾片眉毛一樣的小葉因春寒而皺巴巴的。不要唱《陽關曲》了,還沒唱它就因為別離而斷腸了。告訴春天休要細看它了,它的一根根枝條都展現出與戀人分別的哀怨。
蝶戀花:詞牌名,即《鵲踏枝》。此名取自梁·簡文帝《東飛伯勞歌》:“翻階蛺蝶戀花情”。
綠楊:綠柳。
宮腰:即楚腰,纖腰。《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后世即以楚腰泛指女子的細腰。
青猶短:指楊柳鵝黃初現,而綠尚不足。
灞(bà)陵:地名,本作‘‘霸陵”,漢文帝陵墓,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東,附近有霸橋,為古人折柳送別處。
殘絲:折斷的柳枝。亂絮:散亂的柳絮。
小眉:喻楊柳初生的嫩葉。
陽關:即《陽關三疊》,又稱《渭城曲》,曲調名。唐、宋時的送別歌曲。陽關,古地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南。
分付:付托。
條條:指柳條。
參考資料:
1、姚小鷗.宋代名家詞選:海南出版社,1994 :60
2、竺金藏,馬東遙.分調絕妙好詞 蝶戀花:東方出版社, 2001:17
3、史杰鵬.宋詞三百首正宗:華夏出版社,2014:51
這首詞創作于熙寧七年(1074年),詞人八十五歲,納一位叫“綠楊”的歌妓為妾,稱她為“六娘子”。綠楊進了張府后,詞人對其寵愛有加,便冷落了其他妻妾,其他妻妾們一合計,乘詞人不在家,將綠楊趕出了張府。眾怒難犯,詞人只能默認,唯一能做的就是寫下這首詞。
參考資料:
1、郭英,雷鴻昌.故事里的文學經典 宋詞 :蘭州大學出版社,2013:24
上片寫從外間移來了一株小小楊柳,將它栽種后院,從此它就脫離了橫遭攀折飄零之苦,言下之意頗為自得。楊柳垂條輕盈裊娜,詩詞中常與美人纖腰互為比喻。此處“學舞宮腰”就將楊柳擬人化,開篇便宛然有一個歌女兼舞女的形象。“學舞”云云,可見其年尚小,不特“二月青猶短”的形容而然。這樣,移柳之事似乎暗示著一個小歌女脫離風塵,進了人家宅院,于是境遇大變:“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灞陵自漢唐以來均為折柳送別之地,“殘絲亂絮”拋置之多,不言自明。這二句暗示歌女脫離為人隨意作踐的境地,有了一個好心的主人扶持。
下片詞意忽生轉折。“寒不展”的葉兒,是皺眉的樣子,看得出是情緒低落。以楊柳嫩葉比美人之眉,仍是繼續前面的擬人,連下句依舊是描述那年少歌女的樣貌。“莫唱《陽關》”,這一句點出離愁別緒,因為《陽關》乃是送別曲,而自然是與上文中的好心人離別了。主人將外出,故伊人依依難舍。“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白居易《楊柳枝詞》)可見“真個腸先斷”中的“腸”與“眉”均是借喻柳。末二句則是更清楚地說明了腸斷的緣由,兼寄詞人的感慨,其中代用了唐人雍陶《題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的名句,似乎那柳絲也不是柳絲,條條盡是離人怨苦之具象了。
此詞將人柳合一,若粘若脫,暢而不拘,收放隨心,末句點明題意,尤貴于深有寄托。將柳葉、柳枝比作纖腰、美目、愁腸,這在詞人之前便已有之,然而妙于運用,以此造成一個渾然天成的藝術人物,展示出一段曲折哀婉的特殊情事,則是獨創。詞先寫佳人于坊間飽受折磨,移入人家后有所改變,但仍有不美滿者。詞人將此種曠怨之情融入柳寄離情的比興境界中來表現,確是別有一番風味。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
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有客。明代。韓上桂。 有客形容黯如漆,裙短不覆才到膝。不知兩眼為誰青,但取高歌留白日。讀書十載北山中,泉石泠泠常溯風。興狂便掣青萍劍,氣奮欲掛扶桑弓。年來上策獻天子,彩筆揮成裂云綺。勢蹋昆崙萬仞峰,更傾百折東流水。風云散合近如何,點額屢困空蹉跎。春草春花長駐世,祇應蠟屐捫青蘿。桂枝糾結徒相戀,下看世俗成滂沱。嗚呼,下看世俗成滂沱,古來偃蹇何其多。
壽周益公。。李商叟。 百年能幾見英豪,主圣臣賢未易遭。□□□□新制度,宗臣當國大勛勞。三師告老恩榮備,□□藏書日月高。猶有治安貽百世,天教仙子見蟠桃。
江南春色渺無涯,借得芳枝似酒賒。點染已經元老手,品題還許大方家。
丹心獨對年年樹,玉貌空傳處處花。雪夜門深清夢遠,敢將桃李向人誇。
雪中賞紅梅奉次涯翁先生時邃翁攜酒共飲懷麓堂二首 其二。明代。邵寶。 江南春色渺無涯,借得芳枝似酒賒。點染已經元老手,品題還許大方家。丹心獨對年年樹,玉貌空傳處處花。雪夜門深清夢遠,敢將桃李向人誇。
路鳳岡民部第中牡丹冬開寄題四首 其二。明代。于慎行。 沈香亭北醉多時,霜后依然絕代姿。道是經秋渾不解,先春早發向陽枝。
贈商水連尉同年。宋代。祖無擇。 場屋相知最有情,去年同試便同榮。神仙名籍輪梅福,典冊文章滯馬卿。泣玉淚收休積恨,擲金詞在藹新聲。公卿好致歸臺閣,莫遣徒勞浩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