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惟是輕別。翠尊未竭,憑斷云、留取西樓殘月。
羅帶光消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馀滿地梨花雪。
浪淘沙慢·曉陰重。宋代。周邦彥。 曉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惟是輕別。翠尊未竭,憑斷云、留取西樓殘月。羅帶光消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馀滿地梨花雪。
天空陰沉沉的,岸邊的青草已被嚴霜打得萎蔫枯凋。晨霧彌漫,隱沒了城墻上的雉堞。南街上涂足油脂的車子等待出發,東門外的別宴也已經停歇。垂柳拂面,那柔嫩的枝條像是可以采下來編結。美人兒以手掩面,拭去離別的淚水,又伸出玉手把柳枝兒折。想那漢水邊的鴻雁,你究竟去了什么地方?離去那么長時日,音信杳無,可曾知有人把你掛牽?
情意切切,思緒綿綿。登高眺望,只見地遠天闊,哪有她的身影蹤跡。在這露冷風清、無人顧及的地方,只聽得寒夜漏壺滴滴,凄楚嗚咽,更惹人心煩意亂。可嘆世間萬事,唯離別最難忘懷,想那時,悔不該輕易分手道別。翠玉杯中酒未干,待等重逢時再斟滿。但愿那片薄云,留住西樓角上將落的殘月,讓我舉杯對月,遙遙思念。
她送我的絲羅帶久經摩挲,已暗無光澤,花紋繡被久疊一邊,皺折已難平展。雙環相扣的玉連環也已斷開解結,芳馨的異香一時香消氣散。不停地怨唱悲歌,敲壺擊拍,玉壺已被敲得盡是破缺。可恨的是春光竟匆匆逝去,也不與人事先商量相約,空留下滿地梨花,裝點得夜色皎潔如雪。
① 脂車:在車輪軸上涂油脂,以利行走。
② 紅淚:女子的眼淚。傳薛靈蕓別父母進宮,泣淚如血(見《拾遺記》)。
③ 瓊壺敲盡缺:傳晉王敦酒后常詠曹操“老驥伏櫪”詩,并用如意擊唾壺為節拍,壺口盡缺(見《世說新語·豪爽》)。
這首寫離別相思的詞,是一篇曲折回環、層次豐富、變化多端、完整而又統一的藝術佳作。
全詞共分三片,上片,交待分別的時間和地點。“曉陰”、“霜凋”、“霧隱”,說明是在一個秋天霧氣很濃的早晨,在“城堞”,女子“掩紅淚”、“玉手親折”,把情人親自送走了。中片,寫離別時,兩人依依遙望和內心的傷別情懷。“地”是那樣遙“遠”,“天”是那般寬“闊”,而情人卻奔向那“露冷風清無人處”。“萬事難忘”,“唯是”那場“輕別”。此后,只有“斷云”、“殘月”,陪伴自己度過孤獨凄清的寒夜。下片,寫離別以后的相思與懷念。夜不寐,茶、酒無味,“恨春去”、“弄夜色”,離情相思意難絕。
整個篇幅,曲折回環,前呼后應,鋪敘委婉,層次清晰,轉換變化,頓挫有致,巧妙地把這篇多層次的作品融成一體,既照顧到詞的整體結構,又注意到局部的靈活自如,充分顯示出作者駕馭長調、結構長篇的藝術才能。陳廷焯對這首詞評價很高,特別是下片。他說:“蓄勢在后,驟雨飄風,不可遏抑。歌至曲終,覺萬匯哀鳴,天地變色,老杜所謂‘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也。”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一戰聊麾十萬師,西來捷報走黃旗。六騾壯騎終須去,九虎將軍亦謾為。
面內疲民元不改,從中勝算自無遺。臨軒想見天顏喜,百辟歡聲動玉墀。
淮西軍大破賊兵連六告捷喜成口號二首 其一。宋代。葉夢得。 一戰聊麾十萬師,西來捷報走黃旗。六騾壯騎終須去,九虎將軍亦謾為。面內疲民元不改,從中勝算自無遺。臨軒想見天顏喜,百辟歡聲動玉墀。
以行自西山還相訪。明代。何景明。 聞汝西山去,題詩十日還。獨行翠微里,應到玉泉灣。石璧云孤裊,冬巖菊自斑。煙霞發妙思,高詠眇塵寰。
紹興中與陳魯山王季夷從兄仲高以重九日同游。宋代。陸游。 重樓杰閣倚虛空,紅日蒼煙正郁蔥。鄉國歸來渾似鶴,交朋零落不成龍。人生真與夢何挍,我輩故應情所鍾。淚漬清詩卻回棹,不眠一夜聽鳴蛩。
雙廟懷古。元代。王惲。 鐵輿動地來,獵火燼九縣。睢陽東南沖,江淮國所援。蔽遮不使前,恢復可立見。二公明此機,死守誓不變。雖危所保大,如蝮螫解腕。最難結眾心,存歿匪石轉。彼蒼畀全節,誰為落賊便。已矣君不忘,握爪掌為穿。竟能濟中興,淮海了清奠。至今忠烈氣,皎皎白日貫。賀蘭觀成敗,不飲浮屠箭。殺亡計多寡,此論誠可辨。我來拜遺像,凜對如生面。乞靈激懦衷,剸決剛同鍊。朔風吹樹聲,尚想登陴戰。暮倚暈月城,悲歌淚如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