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夜雨辭寒食。塵香明日城南陌。玉靨濕斜紅。淚痕千萬重。
傷春頭竟白。來去春如客。人瘦綠陰濃。日長簾影中。
菩薩蠻·落花夜雨辭寒食。宋代。吳文英。 落花夜雨辭寒食。塵香明日城南陌。玉靨濕斜紅。淚痕千萬重。傷春頭竟白。來去春如客。人瘦綠陰濃。日長簾影中。
《菩薩蠻》,又名《子夜歌》、《重疊金》。唐教坊曲,《宋史·樂志》、《尊前集》、《金奩集》并入“中呂宮”,《張子野詞》作“中呂調”。唐蘇鶚《杜陽雜編》:“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據此,知此調原出外來舞曲,輸入在公元八四七年之后。但開元時崔令欽所著《教坊記》已有此曲名,可能此種舞隊前后不止一次前來中國。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情調由緊促轉低沉,歷來名作最多。
“落花”兩句,述春景。“寒食”,在清明前二日,傳為晉文公因紀念介子推,而于此日禁火,故曰“寒食”。“落花夜雨”,唐韓翃《寒食》詩有“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之句;杜牧《清明》詩也有“清明時節雨紛紛”句,都是寫寒食清明時的景象,夢窗也應景而作。此言詞人在夜雨淅淅瀝瀝落英繽紛之中告別了這一年一度的寒食節。明后天如果天氣轉晴,他就將去南郊踏青游春。“玉靨”兩句,由清明想到女子上墳時的哀哭狀。婦女們清明外出上墳,祭掃先人之墓,必將因哀痛而淚落如雨,“千萬重”,即言其落淚之多。臉上的胭脂、花粉,也將因涕淚滂沱而污損。這兩句,著重寫女子的重情。
“傷春”兩句,轉而寫男子之情。舊有“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頭”之說,故詞人用其意而曰:光陰如箭,來去匆匆、春光好比過客,轉瞬即逝,因此我將因哀傷春天的難留而也會愁白了自己的頭發。“人瘦”兩句,實寫其閑極無聊之狀。此言詞人漫步踱到軒園中綠樹的濃蔭底下,發覺自己的身影因陰暗而顯得更加細長消瘦。回到室內,見陽光從簾隙之間漏入,又覺得這時光實在是顯得太悠長了。一副無所事事,徘徊不定的無聊形象躍然于紙上。又結尾兩句因為需要押韻,所以都為倒裝句式,即“綠陰濃濃人更瘦,簾隙影中日愈長”之謂。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挽左司江公 其三。。許景衡。 憲府叨新渥,京華會卜居。迂疏慚瑣瑣,許與獨渠渠。酬唱看遺墨,漂零送輤車。他年桐水上,雪涕更躊躇。
秋夜望月 其一。兩漢。佚名。 皎皎山頭月欲低,月厭羈愁睡轉迷。忽覺淚流痕尚在,不知夢里向誰啼。
依韻和陳秘校見寄。宋代。梅堯臣。 郁郁東堂桂,常期接袂攀。羽翰殊不及,蓬蓽卻空還。江水幾經歲,監中無壯顏。音塵能見問,誰道隔云山。
送達天山融州大守。元代。吳當。 五馬翩翩渡五溪,玉融更在桂林西。連山晴黛分巖洞,列戍昏煙疊鼓鼙。隴上梅花無雁過,庭前榕葉有鶯啼。使君自是金閨彥,暫為分憂及遠黎。
渡錢塘七首 其七。明代。胡應麟。 坐擁輕橈入亂山,蓬萊東望彩云閒。麻姑是處堪攜手,重疊秋江倚翠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