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棲遲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宋代。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棲遲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江山確實美好但這里不是我的故鄉(xiāng),我漂泊異鄉(xiāng)暫棲于此已經(jīng)將近百年。
青山、屋舍、墳墓、田地、曲折的流水和家鄉(xiāng)的相同,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我不能忍受夢中醒來聽到杜鵑凄苦的鳴叫聲。
至正:1341年,元順帝改年號為“至正”,這一年(農(nóng)歷辛巳年)的寒食日,寫了這首詩,給自己的弟弟子侄輩們看。
夢覺:夢醒。
寒食時節(jié),詩人與族中后輩祭掃先人之墓,不禁感慨系之。首句以三國時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語意,抒發(fā)故土之情。意謂此地雖富饒美麗,卻非故鄉(xiāng),不免有漂泊離根之感。虞集家鄉(xiāng)本在四川,自其父遷居江西,至今已有多年。面對葬于異鄉(xiāng)的先人墳塋,故土之思就更加強烈了。富足的江南水鄉(xiāng),怎能隔斷對蜀中故土的深切思念。每當清晨醒來,杜宇之啼聲聲縈耳,此種情懷更顯得刻骨銘心。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字伯生,號道園,人稱邵庵先生。少受家學,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李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jīng)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并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字伯生,號道園,人稱邵庵先生。少受家學,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李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jīng)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并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送傅守歸。宋代。劉宰。 仕至二千石,富貴有足樂。官為諫大夫,亦足究所學。蘭階擢珠樹,金閏聊棣萼。何妨赤松游,不負黃石約。
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飲浦江高樓有詩紀事依。近現(xiàn)代。陳三立。 寄命湖船帶夢游,又依海客戀殘秋。楹書壁掛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樓。映照須眉能玩世,支離皮骨故工愁。持杯各在飛鴻側(cè),咽入天風與唱愁。
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游西湖。宋代。蘇軾。 詞源灩灩波頭展,清唱一聲巖谷滿。未容雪積句先高,豈獨湖開心自遠。云山已作歌眉淺,山下碧流清似眼。樽前侑酒只新詩,何異書魚餐蠹簡。
題潘臞齋客安書院。宋代。陳深。 屋上即青山,柴扉鎮(zhèn)日嵌。煙霞三徑足,天地一身閑。歸去詞堪和,間居賦右刪。簞瓢差自樂,高視眇塵環(huán)。
鄭惠叔閣學守建寧三首。宋代。袁說友。 周這士也貴,如圭璧璠璵。東陜與南土,出入本裕如。高冠不可羈,位次實有余。輕此一葉舟,孰肯戲魯儒。自公抗章行,益以貴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