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唐代。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在路途的馬上渡過晚春的寒食節(jié),
可惜在江邊的碼頭上望,卻看不見來自洛陽灞橋的離人。
雖然被貶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還是惦念著北方的英明的君王,
故鄉(xiāng)家園,令人傷心斷腸的地方,經(jīng)歷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條又長出來了!
寒食:寒食節(jié)。
可憐:可惜。
洛橋:今洛陽灞橋。
懷:惦念。
故園:家園。
日夜:日日夜夜。
柳條新:新的柳條。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與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誅殺二張,迎立唐中宗,宋之問與杜審言等友皆遭貶謫。宋之問貶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
這是一首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五言律詩,是詩人被貶到瀧洲后,次年春秘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所作的詩。
前兩句寫寒食景象,為下面的抒情做鋪墊。后兩句直接抒情,抒發(fā)失去家園之痛。
在路途中,正是寒食節(jié),在陽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發(fā)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對君主的惦念。
宋之問。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浣溪紗 連晝蒙霾高臥無緒,素友快遞蟹笥,地址有誤幾未果收,仍倚前調(diào)。。幻廬。 漠漠重霾閟曉陰,凝弦恁會子期心。為迷三徑一時尋。濡沫潮橫思可聽,剔黃月滿慰初噙。潛移清寂午將深。
送文潛歸因成一絕奉寄。宋代。呂本中。 水天空闊片帆開,野岸蕭條送騎回。重到張公泊船處,小亭春在鎖青苔。
舊吏楊時哲王憲相從久入京時復(fù)一至執(zhí)軸乞詩書往事分題各四首予之 其三。。龐嵩。 木密林中出鳳梧,相年臘味稱提壺。尋幽更著東瓜步,羨爾能從亦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