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憑欄干,猶怯春寒。被誰偷了最高山?將謂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間。
卻是曉云閑,特地遮攔。與天一樣白漫漫。喜得東風收卷盡,依舊追還。
浪淘沙·云藏鵝湖山。宋代。章謙亨。 臺上憑欄干,猶怯春寒。被誰偷了最高山?將謂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間。卻是曉云閑,特地遮攔。與天一樣白漫漫。喜得東風收卷盡,依舊追還。
這闋詞,給人印象最深的當是它的構思。“云藏鵝湖山”本是極平常的自然現象,但出現在作者筆下,劈頭就是“被誰偷了最高山?將謂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間。”山被偷,已是相當新奇,何況又具體懷疑到六丁(道教神名,火神)身上,這就更加生動。一個極普通的題材,經這么一構思,便立覺妙趣橫生。上半闋說山已不在人間,這當然是故作的幻想,新巧一些也許并不足怪。可是下半闋說破山被云遮的真象以后,仍然具有無窮的趣味,這是因為作者同樣采取了“直意曲一層說”的手法。本來是云遮山,詞中卻說“曉云閑”,“特地遮攔”;本來是風吹云散,山岳重現,詞中卻說“喜得東風收卷盡,依舊追還。”這里,曉云和東風同六丁神一樣具有生命,而且如若不去“追還”,山還會再次被偷去。藝術之不同于說教,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具有趣味性的精神產品;人們之所以能從藝術品那里得到娛樂和享受,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它有趣味。本篇的作者章謙亨“嘗為浙東憲,風采為一時所稱,然蘊藉滑稽,不同流俗”(《絕妙好詞箋續鈔》)。這種獨特的個性,幫助作者從人們司空見慣的題材中發現情趣,并用幽默生動的語言表現出來,因而使詞篇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當然,風趣不是藝術的根本目的。藝術美應當是對生活美質的表現。拿這首詞來說,它的魅力的根本所在,乃是對“云藏鵝湖山”這一美景的描繪。只是作者的手法過于巧妙,全篇雖然沒有正面描寫鵝湖山之秀美,但經過仔細品味,你不僅能看到山美,而且還能看到云美。首先,作者在“猶怯春寒”的時節,冒著清晨的涼氣去“臺上憑欄干”,自然是由于此時的鵝湖山最美。這里作者沒有直說山美,但他的情趣與追求本身就是一種暗示,引導著讀者對鵝湖山產生無限的向往。其次,六丁、曉云、東風都是優美的,而設想出的偷、移取、收卷、追還等情節也如神話一樣美麗動人。再說,人冒著春寒去看山,不料山卻被六丁“偷取”,最后才有東風追還——人、神、云、風形成你爭我奪的熱鬧場面,當然也是因為鵝湖山太美的緣故。最后,字面的表現雖然著墨較淡,但也不是一點沒有。比如“與天一樣白漫漫”描寫無邊的云海,就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再如“春”日的時令,“曉”間的風光,也都使“云藏鵝湖山”顯得更美。
辛棄疾閑居期思村時作有《玉樓春》詞戲賦云山云:“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西風瞥起云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舊住。”章謙亨在鉛山曾訪問過稼軒期思故居。這首詞在構思上當受稼軒影響,當然也有他自己新的東西,對照讀之,當各知其妙。
章謙亨(生卒年不詳)字牧叔,,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紹定間,為鉛山令,為政寬平,人稱生佛,家置像而祀,勒石章巖,以志不忘。歷官京西路提舉常平茶鹽。嘉熙二年(1238),除直秘閣,為浙東提刑,兼知衢州。《全宋詞》輯其詞九首。 ...
章謙亨。 章謙亨(生卒年不詳)字牧叔,,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紹定間,為鉛山令,為政寬平,人稱生佛,家置像而祀,勒石章巖,以志不忘。歷官京西路提舉常平茶鹽。嘉熙二年(1238),除直秘閣,為浙東提刑,兼知衢州。《全宋詞》輯其詞九首。
授南京吏部郎中 其二。明代。莊昶。 一官老許向南京,遁卦同人萬古情。迂闊自知無一用,祗能開眼看升平。
隱士五首 其一 楚狂。明代。程敏政。 天王不西狩,列國多游士。楚狂獨何人,長歌向夫子。慷慨鳳德衰,當已胡弗已。晏歲草木蕃,吾道亦云否。岐山鳥不至,吾已方自此。
浣溪沙 其三。唐代。張泌。 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繡屏愁背一燈斜。云雨自從分散后,人間無路到仙家,但憑魂夢訪天涯。
狄梁公祠次匏庵韻。明代。王鏊。 歌中嫵媚亦誠豪,覆體何人脫御袍。鍊石有方天可補,檿弧無驗鬼空號。參苓入籠還為用,稂莠當階不受薅。南望河陽如在眼,青山無限白云高。
和田龍圖升之登秋宴口號 其一。宋代。程俱。 赭黃高拱玉霄間,金殿祥驎九色斑。湛露恩濃開鎬宴,大風歌奏仰龍顏。自驚垂老拋農畝,浪逐群仙款帝關。銀甕白環方紀瑞,汗青修竹盡南山。
中原俎豆不足奇,請公乘云游四夷。天西絕塞招靈旗,下有荷戈之人頂禮之。
公生距今八百有七載,元精在天仍為牛斗箕。命宮磨蝎豈公獨,春夢都似黃粱炊。
壬寅臘月十九日嶰筠前輩招諸同人集雙硯齋作坡公生日此會在伊江得未曾有詩以紀之。清代。林則徐。 中原俎豆不足奇,請公乘云游四夷。天西絕塞招靈旗,下有荷戈之人頂禮之。公生距今八百有七載,元精在天仍為牛斗箕。命宮磨蝎豈公獨,春夢都似黃粱炊。要荒天遣作箕子,此語足壯羈臣羈。當時天水幅員窄,瓊雷地已窮邊陲。天低鶻沒山一發,祇在海南秋水湄。豈如皇輿西控二萬里,烏孫突厥悉隸吾藩籬。若將壯游較今昔,恐公猶恨未得周天涯。崆峒之西公所夢,恍見小有通仇池。導公神游合西笑,何必南飛載鶴尋九疑。所嗟公身屢徒復遭屏,官屋欲僦猶阻于有司。合江之樓白鶴觀,居此新宅無多時。寄身桃榔啖薯芋,南冠九死真瀕危。吾儕今猶托代舍,憶公倍感皇天慈。謫所一生過也得,公言曠達真吾師。南陽詞人涓玉卮,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