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望竟何極,閩云連越邊。
南州饒奇怪,赤縣多靈仙。
金峰各虧日,銅石共臨天。
陽岫照鸞采,陰溪噴龍泉。
殘杌千代木,廧崒萬古煙。
禽鳴丹壁上,猿嘯青崖間。
秦皇慕隱淪,漢武愿長年。
皆負(fù)雄豪威,棄劍為名山。
況我葵藿志,松木橫眼前。
所若同遠(yuǎn)好,臨風(fēng)載悠然。
游黃檗山。南北朝。江淹。 長望竟何極,閩云連越邊。南州饒奇怪,赤縣多靈仙。金峰各虧日,銅石共臨天。陽岫照鸞采,陰溪噴龍泉。殘杌千代木,廧崒萬古煙。禽鳴丹壁上,猿嘯青崖間。秦皇慕隱淪,漢武愿長年。皆負(fù)雄豪威,棄劍為名山。況我葵藿志,松木橫眼前。所若同遠(yuǎn)好,臨風(fēng)載悠然。
這首詩作于江淹被貶為建安吳興令期間。黃蘗山的地點(diǎn)據(jù)舊注說在“吳興府城”(今浙江吳興)附近,這不足為信。因?yàn)樵娭蟹Q“閩云連越邊”,是在今福建和浙江交界之地,而吳興則在江浙二省交界處,古人稱之為“吳地”,與詩的地望不符。按:《宋書·謝方明傳》記謝方明在東晉末孫恩、盧循起義中,從浙東取道“黃蘗嶠”經(jīng)今江西一帶,逃到建康。可見“黃蘗嶠”在今閩浙贛三省交界處,這地方離江淹被貶的建安吳興(今福建浦城)不遠(yuǎn)。此詩當(dāng)是被貶在建安吳興后作。此詩寫作時間,當(dāng)比《渡泉嶠道出諸山之頂》、《遷陽亭》諸作稍晚。這時他的心情已較遷謫之初稍為平靜,所以不像那些詩有明顯的怨憤之情而傾向于游仙詩的情調(diào)。
江淹的詩風(fēng)在南朝比較特殊,他的詩一般較具古氣,和謝朓、沈約為代表的永明詩人不同。但較之劉宋初年的謝靈運(yùn)、顏延之又顯得略見平易。但他有一些寫景詩則用了一些古奧的辭語,似與謝靈運(yùn)、鮑照等人相近。這首《游黃蘗山》亦屬此類。詩中“殘杌千代木,廧崒萬古煙”二句就很古奧費(fèi)解。“殘杌”當(dāng)指枝葉已盡的枯樹干,“廧崒”據(jù)余冠英先生說:“疑‘廧’作‘崷’,‘崷崒’,高峻貌”(《漢魏六朝詩選》)。這兩句是借此形容黃蘗山是一個人跡罕到的險僻幽靜之地。從全詩看來,作者是到了一個高峻的深山之中,為那里的景色所打動而興起了求仙的想法。在詩中,作者以形象的語言寫出了山勢的險峻:“金峰各虧日,銅石共臨天”,這“金”、“銅”都是形容南方閩、贛諸省山區(qū)的紅黃色土壤,“金峰虧日”、“銅石臨天”無非形容山石的高峻。“陽岫”、“陰溪”則寫面臨日光的山峰和背陰的溪谷。山峰在日光下五色繽紛,而溪谷中又有泉水噴流,這一景色也引人入勝。“殘杌”兩句既寫出了這里的偏僻,因此“禽鳴”、“猿嘯”二句更突出了深山的特點(diǎn)。這兩句詩原是化用鮑照《登廬山望石門》中的“雞鳴清澗中,猿嘯白云里”二句。但江淹這兩句所展現(xiàn)的景色與鮑詩頗為不同。“雞鳴清澗中”仍為人境,只是高山中才為猿猴所居的深山。因?yàn)檫@是廬山,而江淹所寫的黃蘗山則不同,在當(dāng)時,這里是人口稀少的深山。所以這兩句詩雖有禽鳴、猿嘯,卻適見其僻靜。正因?yàn)檫@黃蘗山是如此幽僻、險峻之處,就自然而然地給人以一種幻覺即這里是神仙出沒之處。因?yàn)閺奈鳚h司馬相如以來,人們總以為神仙是居“山澤間”的。因?yàn)橄氲缴裣桑髡哂致?lián)想起了歷史上秦皇、漢武這些曾熱衷于求仙的帝王。作者說這些人“皆負(fù)雄豪威,棄劍為名山”,似乎這些威震一時的帝王尚且求仙,自己當(dāng)然更有理由持這種觀念了。
當(dāng)然,秦皇、漢武求仙,到頭來仍不免一死。求仙的無成,江淹當(dāng)然不是不知道。他所以要求仙,和他早期的不得志有關(guān)。無可否認(rèn)的是,在江淹的詩文中,有不少篇講到過求仙,如《丹砂可學(xué)賦》、《贈煉丹法和殷長史》和《與交友論隱書》等。這是因?yàn)榻驮诋?dāng)時雖對仕途頗有企冀,但又備受壓抑,頗知官場的險惡。特別是在建平王劉景素幕下,他深知景素的密謀,屢諫不聽,未免產(chǎn)生悲觀,而幻想在求仙中找尋解脫。這種情緒,早在貶官以前就有所表現(xiàn),而謫居建安吳興以后之作像《采石上菖蒲》等作,亦然如此。但當(dāng)齊高帝蕭道成掌握政權(quán),并拔他為自己的參軍,并委以重任之后,這種游仙之作就很少出現(xiàn)了。
江淹這首詩的風(fēng)格,是繼承了元嘉詩人顏延之、謝靈運(yùn)“極貌寫物”的傳統(tǒng),而且在寫景時,又并有鮑照那種“不避險仄”的作風(fēng)。所以風(fēng)格顯得還較古樸。但這種詩風(fēng)發(fā)展到江淹已近尾聲,到了齊代永明(483-493)年間,初開唐音的謝朓等人出來,詩風(fēng)為之一變。于是就有了江淹“才盡”的故事。其實(shí)所謂“才盡”并非指他真的不能寫作,而是他那種奇險古奧的詩體,已不再適合當(dāng)時文壇的風(fēng)氣。當(dāng)然,從江淹自身來說,入齊以后,他在仕途上日益顯貴,不再嘔心鏤骨于文藝創(chuàng)作,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xué)家、散文家,歷仕三朝,宋州濟(jì)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quán)縣)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xué),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轉(zhuǎn)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淹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令。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蕭道成執(zhí)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并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受重用。 ...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xué)家、散文家,歷仕三朝,宋州濟(jì)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quán)縣)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xué),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轉(zhuǎn)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淹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令。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蕭道成執(zhí)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并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受重用。
題零陵石屏 其一。。舒岳祥。 大山插洪瀾,定是關(guān)仝筆。縑素不能永,壁石寫雄逸。
集義齋。魏晉。張載。 小齋新創(chuàng)得新名,大筆標(biāo)題字勢輕。養(yǎng)勇所期戾孟子,動心那肯詫齊卿。川流有本源源聽,月入容光處處明。此道幾人能仿佛,浪言徒遣俗儒驚。
臨江仙 其一。宋代。周紫芝。 水遠(yuǎn)山長何處去,欲行人似孤云。十分瘦損沈休文。忍將秋水鏡,容易與君分。試問梨花枝上雨,為誰彈滿清尊。一江風(fēng)月黯離魂。平波催短棹,小立送黃昏。
哭肯堂趙公擬老杜八哀體。元代。方回。 飛鴻離魚網(wǎng),玉石有俱焚。冥冥豈無志,鬼物妒玙璠。今代趙廣漢,誰歟哀王孫。粹然東南稟,頑薄推廉敦。悠悠桐江水,父老至今言。聽訟古楠下,審克薛且溫。郡將不解事,禍變生軍屯。婺米給濕腐,營壘胡無飧。出甲火府庫,僚吏爭潰僨。黃堂坐者誰,微服逾缺垣。公急啊府寺,眾涅忽自蹲。大呼好知縣,肩輿坐和轅。卒輩匪怙亂,猾刻專饕惛。各欲贍老幼,等死有本原。公仇斥私橐,致米諸鄉(xiāng)村。稍撫以金帛,汝飽可無喧。頃刻事底定,闔城免屠燔。聲名由此起,褒語本天閽。就擢半刺吏,遄又典大藩。東西浙河節(jié),祥刑謹(jǐn)平反。芟亂保鄉(xiāng)郡,剿馘殲盜根。我時守馬目,鄰疆約相援。天地既翻覆,氣數(shù)難預(yù)論。箕子歌麥秀,邵平灌瓜園。展轉(zhuǎn)落閩嶠,勁翮終弗騫。燕趙朔風(fēng)路,飲馬滹沱渾。據(jù)鞍始識面,雞群見丹鵷。乍聚忽驟散,歲月流沄沄。不謂桑梓地,辱公弭朱幡。草堂屈大尹,驚農(nóng)壓籬樊。屢接月下麈,稍醉花前樽。近之若冰雪,三伏無歊袢。一朝怪事作,傳聞聲為吞。奴告主者斬,貞觀法令存。況乃肆誣衊,奸人執(zhí)仇冤。眾知無是事,避嫌口若鞬。衢州之駔胥,移文恣瀾翻。至欲加鉗紲,責(zé)以徒步奔。意公即自裁,足快私排拫。扁舟載公去,戈戟圍其門。面對事即白,大明揭覆盆。受辱固已甚,何待加辦圈。析爵地千里,如古諸侯尊。飛語一點(diǎn)染,視苦砧上飩。二子縻譏禁,遠(yuǎn)睨驚弟昆。竟?fàn)柌【冶常坏眯囓帯1藘瓷鯒n獍,俗薄徒實(shí)繁。非人類則已,心愧當(dāng)自捫。鳴呼古明哲,豈不憂元元。沮溺隱季叔,唐虞有由拳。與其青蠅矢,狼藉污瑤琨。孰與逃閴寂,忍饑擷蘭蓀。我賤無力氣,淖曾不能掀。貧亦靡賻賵,奠酹無雞豚。激烈擬八哀,些歌招公魂。萬古萬萬古,遺退凄乾坤。
艷曲十首 其十。明代。胡應(yīng)麟。 淥水蕩漣漪,江南日暮時。吳姬木蘭棹,越女竹枝詞。惱殺橫塘下,紛紛輕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