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獨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江上望皖公山。唐代。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獨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奇特的山峰,奇特的云,相映成趣,滿山的秀木郁郁蔥蔥,秀色無邊。
清爽無云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嶺,特別中我心意!
獨自一人在滄江上游玩,整天都提不起興趣。
但是由于鐘愛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徑?
皖公山,我已經對你傾心,但是,還不是流我在這里的時候。我們簽個約定:
等我丹藥煉成,我將在此地歸隱,陪你,永遠陪你!
①《唐書·地理志》,舒州潛山縣有皖山。《太平御覽》:《漢書·地理志》曰:皖山在灊山,與天柱峰相連,其山三峰鼎峙,疊嶂重巒,拒云概日,登陟無由。《山經》曰:皖山東面有激水,冬夏懸流,狀如瀑布,下有九泉井,有一石床,可容百人。其井莫知深淺,若天時亢旱,殺一犬投其中,即降雷雨,犬亦流出。《方輿勝覽》:皖山在安慶府淮寧縣西十里,皖伯始封之地。《江南通志》:皖山,一名皖公山,在安慶府潛山縣,與潛山天柱山相連,三峰鼎峙,為長、淮之捍蔽。空青積翠,萬仞如翔,仰摩層霄,俯瞰廣野,瑰奇秀麗,不可名狀。上有天池峰,峰上有試心橋、天印石。甕巖狀如甕,人不可到。有石樓峰,勢若樓觀。
②揚雄《校獵賦》:于是天清日晏,顏師古注:晏,無云也。陸游《入蜀記》:北望,正見皖山。
③太白《江上望皖公山》詩:“巉絕稱人意。”“巉絕”二字,不刊之妙也。
④《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⑤甄鸞《笑道論》:《神仙金液經》云,金液還丹,太上所服而神。今燒水銀,還復為丹,服之得仙,白日升天,求仙不得此道,徒自苦耳。
此詩當作于安史之亂以前,李白離開長安以后曾經一度迷戀于煉丹。
此詩一路平平道來,好像和老朋友嘮嗑一樣,情緒也是一波三折,味道濃郁。一開篇既是兩好句:可以看出李白真的很喜歡此地。
“巉絕稱人意”這句曾經被親臨此地的陸游倍加贊賞,認為是絕佳的詩句。“默然遙相許”,更是把李白喜愛此地的心情表露無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 荻浦。宋代。蘇轍。 離披寒露下,蕭索微風觸。摧折有余青,従橫未須束。
甘肅總督吳達善奏報麥收詩以志慰。。弘歷。 甘涼二麥熟,喜值王師班。去歲谷踴貴,今已減七錢。正供雖屢免,其如災旱連。軍需所會地,寧免物價艱。嗟哉淳樸民,安靜無他言。是予所深嘉,不靳澤頻頒。予澤惟補罅,天澤斯普全。從此雨旸時,秋成更冀焉。詎易復元氣,庶稍救眉燃。時若寧可必,西望仍憂先。
己未九日對菊大醉戲作四首 其三。明代。袁凱。 只今何處無黃菊,醉著茅茨有幾人?賢婦稍能知此意,殺雞為黍莫辭貧。
滿江紅。清代。陸求可。 蝶粉蜂黃,才過了、牡丹天氣。朱檻外、石榴紅綻,照人衣袂。芳草堤邊鴉影亂,垂楊岸上鶯聲碎。正新裁、紈扇手中攜,槐陰憩。花已落,門空閉。常禁受,愁滋味。更雨意云情,許多無謂。搔首看天忘日午,引杯獨酌難成醉。到不如、重到北窗前,昏昏睡。
金剛隨機無盡頌·持經功德分第十五。宋代。釋印肅。 小法勿貪焚,無二亦無三。唯此一事實,何用廣言談。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晦翁千載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送漢節,凜凜和霜威。皇華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須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