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善堂中三十載,舊人多是凋零。與君相見最傷情。一尊如舊,聊且話平生。
此別要知須強飲,雪殘風細長亭。待君歸覲九重城。帝宸思舊,朝夕奉皇明。
臨江仙·資善堂中三十載。宋代。晏殊。 資善堂中三十載,舊人多是凋零。與君相見最傷情。一尊如舊,聊且話平生。此別要知須強飲,雪殘風細長亭。待君歸覲九重城。帝宸思舊,朝夕奉皇明。
在資善堂一直呆了三十年,舊的朋友都過世了。跟您相見最讓人傷感,一杯酒還沒有喝一點,只顧在敘述平生的經(jīng)見。
這一次在微風殘雪的長亭上分別要勉強飲酒,待您回去覲見侍奉皇帝時,再懷想舊時的美好光景。
臨江仙:雙調小令,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后片六平韻。
資善堂:宋朝培育官才的學堂。
凋零:引中為過世。
覲:朝拜天子。
九重:官禁。
帝宸:帝王住的地方、宮殿。
參考資料:
1、李志敏編著.宋詞名家名篇鑒賞 超值珍藏版:京華出版社,2011.01:第64頁
這是一首送別友人之作,也是《珠玉詞》中可以考證出確切寫作年代的作品。慶歷八年(1048),這時,他罷相后由知潁州(今安徽阜陽),徙知陳州(今河南周口地區(qū))。本年正月,范仲淹自鄧州(今河南鄧縣)移杭州,路過陳州,拜謁晏殊,歡飲數(shù)日,此詞即這次送別范仲淹之作。
參考資料:
1、費振剛主編 陶爾夫 楊慶辰著,,,,.中國歷代名家流派詞傳 晏歐詞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72頁
詞之起句,或先寫景后抒情,或先抒情后寫景,或情景俱到。蓋觸景而生情,緣情而后托意,若發(fā)端便直敘其事,處理不好往往流于平板呆滯。沈雄在《柳塘詞話》中云:“起句言景者多,言情者少,敘事者更少。”這是詞家一般應遵循的經(jīng)驗之談。晏殊這首詞卻一避熟路,起句敘事,以逞其妙。“資善堂中三十載,舊人多少凋零。”點明地點“資善堂”,時間“三十載”。“凋零”一詞下得切人肺腑,使上句頓增厚意。經(jīng)過幾十年風風雨雨,舊人多與草木一樣化為塵土,加一“多”字修飾,可見幸存者無幾了。“洛陽舊友一時散,十年會合無二三”(歐陽修《圣俞會飲》)十年尚且如此,三十年也肯定是如此。今日與君相見真屬意外,傷情悲傷。這意義豐富,它曲折地告訴讀者,“最”字,含平日傷情之事很多,而在眾多的傷心事之中以“與君相見”為“最”了。表明詞人與舊友的感情之深、相見之難了,為相別作為鋪墊。“一尊如舊”承,’舊人多是凋零”而發(fā),人變而物如舊,以不變之物突出凋零多變之人生。當然,闊別數(shù)十載,一旦相見,當有說不完敘不盡的心酸事,但“聊且話平生”,話未出口即戛然而正,仕途不順,苦難太多而難以傾吐,還是相見日淺所敘不多,多少難以直陳的隱曲盡在這不言之中。
下片以一“別”字承接上文,又領起下文,乃這首詞主眼,它把上下片連鎖在一起,點明詞人與舊友的相會,既是相見,又是相別。“相見時難別亦難”。歷經(jīng)三十載而相遇,可見相見之難,故而離別之尤覺之不易,相會已屬罕逢,而相見即相別,更覺別之難舍難分。此時此刻,欲飲而不能飲,欲醉而不能醉,滿腔感慨盡傾于“強飲”之中。“雪殘風細長亭”,得力處突入一景語,使舊友重逢的凄黯心理因景物的烘托而愈見突出。殘雪寒風,長亭送別,更添離別的凄涼之氣,時間、地點、人物、景物巧妙地結合,起到了景語皆情語的妙用。最后三句,從未別寫到再相逢于京城,是詞人對朋友的寬慰之詞。實際上,是“歸魏”還是“凋零”完全取決于皇帝,皇帝思舊則可以留京,反之則如何,其結局是不言而明的。晏殊雖稱太平宰相富貴詞人,也曾多次被貶職離京,屢見遷徙。因此對舊友的坎坷仕途深表同情,同時,也流礴出對朝廷的不滿,這在詞人的詞作中實是少有。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送耕甫弟赴補。宋代。杜范。 所性常存存,危者惟人心。子才秀吾宗,一歕凡馬喑。俊快恐易蹶,謹勿輕千金。賢關集多士,轡策方骎骎。功名亦漫爾,培護在資深。我嘗評京華,真是穢濁林。繩約稍自寬,一縱不可尋。蚤夜貪倚門,翼翼如有臨。亟歸慰慈抱,毋浪花邊吟。
諸路發(fā)解勸駕。宋代。吳潛。 東郡衣冠盛,南宮榜帖新。諸科唐取士,數(shù)路漢得人。鳴鹿殷勤意,攀龍變化身。若為明主獻,忠讜要披陳。
水郭人家處處幽,太平久已息邊籌。箜篌曲奏虹橋月,刁斗聲傳雉堞秋。
展席恍驚珠露滴,據(jù)床遙指玉繩流。封書欲寄南飛雁,翠竹窗西人正愁。
用五河縣孫驛丞行簡秋涼感懷詩韻 其六。明代。鄭真。 水郭人家處處幽,太平久已息邊籌。箜篌曲奏虹橋月,刁斗聲傳雉堞秋。展席恍驚珠露滴,據(jù)床遙指玉繩流。封書欲寄南飛雁,翠竹窗西人正愁。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shù)招不應,曾與先生護名節(jié)。
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shù)本忽照眼,所喜風流未中絕。
用伯初韻再和一篇請子溫戶曹同賦。宋代。張擴。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shù)招不應,曾與先生護名節(jié)。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shù)本忽照眼,所喜風流未中絕。不嫌青女暫試粉,卻要風師小回轍。君看萬點已可憐,半雜春泥封地裂。版曹平生詩作史,坐陋故人探禹穴。惜花未忍任零落,借酒生春面如纈。酒醒定作返魂章,筆底有丹工點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