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星耿耿逼人寒,清漏丁丁畫角殘。
客淚久從悉外盡,月明猶許醉中看。
棲烏繞樹冰霜苦,哀雁橫天關塞難。
料得故園今夜夢,隨風應已到長安。
獄中對月。明代。宋琬。 疏星耿耿逼人寒,清漏丁丁畫角殘。客淚久從悉外盡,月明猶許醉中看。棲烏繞樹冰霜苦,哀雁橫天關塞難。料得故園今夜夢,隨風應已到長安。
逼人的寒氣耿耿的星光,漏聲丁丁角聲悠悠夜正長。
他鄉為客愁多淚已流盡,醉眼朦朧只見窗外月光。
繞樹烏鴉風霜凄苦無棲處,橫空哀雁關塞艱難向何方。
遙想故園親人今夜之夢,定然是隨風來到我身旁。
耿耿:明亮的樣子。
漏:見黃景仁七絕《癸巳除夕偶成》注。丁丁(zhēng zhēng):滴漏聲。畫角殘:軍中畫角聲音凄慘。
客淚句:意為自己老淚縱橫,隨著無邊無際的寒夜和悲苦已經流盡了。
醉中看:看見月亮朦朦朧朧,如同醉后看月。
棲烏繞樹: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意為自己有家難回。
哀雁: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虜弦哀,云外驚飛四散哀。”以哀雁比喻人民流離失所。
故園今夜夢:指故鄉妻子的夢境。
長安:代指當時京城北京。此二句系運用杜甫《月夜》純從對面寫去的手法。
參考資料:
1、鄧楚棟,鄧亞文編注. 五朝千家詩 下 明清千家詩[M].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8.01.第137頁
2、劉琦,郭長海,呂樹坤譯注. 清詩三百首譯析[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4.02.第29-30頁
清順治末年,山東于七起義。時任浙江按察使的宋琬,因遭族誣陷說與山東登州起義者于七相通,被捕入獄,拘囚三年。這首詩即是作者當時在獄中所作。
參考資料:
1、劉琦,郭長海,呂樹坤譯注. 清詩三百首譯析[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4.02.第29-30頁
2、魏清榮編著. 中國百家文學名著鑒賞 詩歌 2[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7.第146頁
此詩抒發了作者蒙冤受屈后的孤棲之苦、憤懣之情和對妻子的深沉懷念。
首聯寫夜深難眠,以景寫情。“疏星耿耿”,明寫星光幽冷,暗寫獄中對月。月明星稀疏星耿耿,只有幾顆晶亮的星星發著清光,只有對月時才可見。但詩人沒有直接寫對月,這主要是為了突出“逼人寒”。寒氣逼人,說明季節已是深秋,時間已是深夜,內心的凄苦和氣溫的寒冷互為作用,一個“逼”字盡傳精神。“清漏丁丁”,丁丁之聲清晰可辨,夜靜無嘩,愁人失眠;這漏聲敲擊著詩人的心扉。“畫角殘”,畫角聲殘,其聲如嗚咽哀鳴,且暗寓夜深之意。這一聯取星、漏、角等物,從空中寫到地上,從遠方寫到近處,以形象、聲音氣溫諸方面來渲染獄中凄冷的氣氛。
頷聯寫冤苦不盡,以態寫情。一寫“淚”,久系獄中,辛酸的眼淚已同那無邊無際的愁苦流盡了。說“盡”,意為不盡的淚水已完了,顯示了愁苦之深,實為說愁不盡淚不止。一寫“醉”,以酒澆愁愁更愁,醉中看月,一片漾朧,是醉眼惺松,也是淚眼模糊,身陷囹滿腹愁怨,無處申說,無法辯白,只有將無盡哀苦傾向天邊月亮。因“淚”而要以酒解愁因“醉”使淚更無法遏止。詩人沒有寫呼天地的呼叫,也沒有寫滔滔不盡的訴說,只有流淚、酒醉之態,充分流露出苦情深衷。同時,醉中看月,拓展了詩人思想翱翔的空間,引出了下文的兩層具體的敘寫。
頸聯寫處境艱難,以喻寫情。一是借棲烏繞樹喻被囚之苦。曹操《短歌行》詩云:“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曹操說棲鳥無枝可棲是講自己無所依托,詩人于此則進一層說在冰霜苦寒的環境中,烏鵲無處可棲,自己只有蹲在這冰冷的監獄中。一以哀雁喻自己有家難歸。雁南來北往,有一定規律,哀雁為失群的雁,要想南歸可是關塞阻斷,十分艱難。詩人以哀雁橫天的景象,喻指自己流落他鄉,有家歸不得。“棲烏”、“哀雁形象本身就傳達出令人心悸的情味。“冰霜苦”言獄中苦況,“關塞難”言途中險阻,既反映了詩人囚居的艱苦生活,也表現了對蒙冤的怨憤之情。
尾聯寫想念家人,以思寫情。詩人獄中望月,舉頭見雁,其思想飛越關山,回到自己的家園。“料得故園今夜夢,隨風應已到長安”,“故園”指作者家鄉山東萊陽,“長安”借指北京,詩人不直說自己思念家中的妻子兒女,而說家人夢中應到自己這里,這就如杜甫《月夜》中所寫“今夜州月,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餐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晃,雙照淚痕干。”從對面寫來曲折宛達。由此適見其思念之深,且楚楚動人,別有韻味。這首詩以明月作為情感的觸媒,通過獄中“對月”,極寫被囚之人心中的無限悲愁,以及對故園、親人的深切懷念。同時,又由明月引出棲烏、哀雁,抒寫人生道路的曲折、艱難,通篇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感人至深。
此詩通過獄中“對月”,極寫被囚之人心中的無限悲愁,以及對故園、親人的深切懷念。同時,又由明月引出棲烏、哀雁,抒寫人生道路的曲折、艱難。圍繞著《獄中對月》的詩題,多側面、多層次地展開敘寫,又處處緊扣著怨憤之情,由于取景典型,用喻貼切,刻畫入微,想象合理,通篇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感人至深,余味不匱。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詩人,清八大詩家之一。字玉叔,號荔裳,漢族,萊陽(今屬山東)人。順治四年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永平兵仆道、寧紹臺道。族子因宿憾,誣其與聞逆謀,下獄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吳、越間,尋起四川按察使。琬詩入杜、韓之室,與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與嚴沆、施閏章、丁澎等合稱為燕臺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鄉亭詞》。 ...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詩人,清八大詩家之一。字玉叔,號荔裳,漢族,萊陽(今屬山東)人。順治四年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永平兵仆道、寧紹臺道。族子因宿憾,誣其與聞逆謀,下獄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吳、越間,尋起四川按察使。琬詩入杜、韓之室,與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與嚴沆、施閏章、丁澎等合稱為燕臺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鄉亭詞》。
春懷 其一。宋代。韓淲。 蝴蝶為莊周,黃粱熟邯鄲。蘧然一夢覺,茫茫天壤間。相推明日月,來往成暑寒。山林與鐘鼎,胸中了不干。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晦翁千載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送漢節,凜凜和霜威。皇華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須疑。
次韻徐太博。宋代。方岳。 蘆荻花寒山月小,西風吹雁又江南。夜談往事六太息,老覺吾儕七不堪。舉世人情如格五,平生分量等朝三。次山亦復漫吾耳,清夢何曾到四參。
送勤照和尚往睢陽赴太守請。唐代。劉長卿。 燃燈傳七祖,杖錫為諸侯。來去云無意,東西水自流。青山春滿目,白日夜隨舟。知到梁園下,蒼生賴此游。
溪居。明代。陳曰昌。 人多物外役,而我獨無營。浩浩復落落,湖山注夙情。因之不適俗,壯心淹老成。園林聊日涉,守拙若硁硁。欲散今古意,每每踏潮行。一溪入花氣,萬木度風聲。遙巒層聳逸,瞻顧別開明。念慮此俱滌,水鳥時嚶嚶。縱浪東皋外,于焉得此生。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
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
惜秋華·庚子秋攜家避地廣平,重九日出郭游蓮亭。十八年重到,堤柳蕭瑟,大有江潭之感。用夢窗重九韻。清代。夏孫桐。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城畔翠楊老。盡霜乾曠野,秋光偏好。念倦旅,華發變,漢南重到。無邊墜葉聲凄,甚處吟、庾郎園小。遲了。陣云寒、雁群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