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無阿童,猶唱水中龍。
白草侵煙死,秋藜繞地紅。
古書平黑石,神劍斷青銅。
耕勢魚鱗起,墳科馬鬣封。
菊花垂濕露,棘徑臥干蓬。
松柏愁香澀,南原幾夜風!
王濬墓下作。唐代。李賀。 人間無阿童,猶唱水中龍。白草侵煙死,秋藜繞地紅。古書平黑石,神劍斷青銅。耕勢魚鱗起,墳科馬鬣封。菊花垂濕露,棘徑臥干蓬。松柏愁香澀,南原幾夜風!
世上已經沒有王濬,還聽到有人傳唱但畏水中龍。
墓草被煙霧籠罩日益枯萎,秋藜經霜后顏色愈紅。
墓牌所刻的文字也模糊不清了,隨葬的青銅劍因銹蝕而爛斷。
墓地周邊已漸成農田,墳冢已被馬鬣般的荒草所封蓋。
菊花在雨露多時會茂盛繁發下垂,干枯的蓬草倒伏在荊棘叢生的路上。
略帶澀味的松柏之香,王濬已死于南原,沒有了風光。
王濬:字士治,恢廓有大志,平吳有功。卒,葬柏谷山。
阿童:王濬的小名。
水中龍:指王濬。
白草:草經霜而白。
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一作“黎”。
古書:指碑刻上的文字。黑石:墓石。
魚鱗:形容耕地連接排列之狀。
墳科:墳上的土塊。一作墳斜。馬鬣封:墳墓封土的一種形式。
南原:王濬的墓地所在。
參考資料:
1、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63-64
朱自清《李賀年譜》認為此詩作于李賀北游潞州時。錢仲聯《李賀年譜會箋》認為此詩作于元和四年(809)十月李賀赴長安途中。吳企明《李賀集》認為此詩作于元和三年(808)十月李賀赴長安途中。
參考資料:
1、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33-35
此詩為懷古之作。率領水軍平定東吳的王濬,雖然逝去多年,但他的功業一直為后世人們所傳頌。詩人來到他的墓地,所見一片荒涼。寒煙之中,衰草發白枯死。荊棘叢生,藜草紅得凄慘。墓碑上的字跡,隨著歲月的侵蝕,早已模糊不清。想必當日殉葬的青銅寶劍,恐怕都已經斷裂。農民開墾的耕地,一天天逼近墓地。在這馬鬣形的土封,在荒野中顯得那樣突兀。周遭枯萎的菊花,叢生的荊棘,更增添了幾分悲涼。在松柏的芳香中,它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易守建業毅夫有詩贈別次韻五首 其四。宋代。陸佃。 春渚秋潭不可尋,回頭城郭礙高林。但知自白三分鬢,更與誰論一寸心。紅粉淚痕消片玉,故人情分重千金。臨岐不忍醒時別,一任玻瓈酒盞深。
朱曰藩寄升庵先生一首。明代。朱曰藩。 亭花落盡鷓鴣飛,吉甫臺邊春事稀。錦水毓華添麗藻,禺山金碧有光輝。僰中僮隸傳書至,煎上人家沽酒歸。笑挈一壺江浦去,輕紅剛值荔枝肥。
游南薰亭。明代。陳璉。 桂林名勝地,臺觀跡多陳。空馀南薰亭,屹立漓水濆。使君喜登臨,從游有嘉賓。拂石坐紫苔,援琴鼓南薰。神暢情所感,理契意爰臻。忽茲縱遐矚,躋攀極嶙峋。下瞰皇澤灣,流水碧沄沄。石洞深窈窕,清虛絕垢氛。昔賢有遺刻,半雜苔蘚紋。江山宛如故,韶音誰復聞。登臨稍畢景,感慨懷古人。早晚聽履聲,行當近星辰。
上京次貢待制韻(三首)。。涂穎。 蓬萊仙子學長生,群帝朝天絳節迎。昨日六龍回北極,云裾霞佩集灤京。
過韓氏莊登小閣 其二。宋代。釋道潛。 玉秀蘭芬好弟昆,時來挾冊視田園。囷場古木千章合,彷佛秦人避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