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遷客,不得文章力。賦寫曹劉興廢,千古事、泯陳跡。
望中磯岸赤,直下江濤白。半夜一聲長嘯,悲天地、為予窄。
霜天曉角·赤壁。宋代。辛棄疾。 雪堂遷客,不得文章力。賦寫曹劉興廢,千古事、泯陳跡。望中磯岸赤,直下江濤白。半夜一聲長嘯,悲天地、為予窄。
雪堂主人未借文章之力而青云直上,反因詩文致禍貶謫黃州。他當年在此寫下感嘆曹、劉興亡的詞賦,而今千古歷史遺跡已無蹤影。
一眼望去,但見岸石盡赤,赤鼻磯直插白浪翻滾的江心。半夜慨然一聲長嘯,天地為之生悲,并且變窄。
霜天曉角:詞牌名。又名“月當窗”“長橋月”“踏月”等。雙調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赤壁:赤壁有二,均在湖北境內。一在今嘉魚縣東北江濱,有赤磯山,為當年孫、劉聯軍大破曹兵之地。一在今黃岡縣,臨江有赤鼻磯。當年蘇軾貶黃州曾游赤壁,因地名相同起興,寫下著名的懷古詞賦。辛詞所指,當是蘇軾筆下的黃州赤壁。
雪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筑室于黃州東坡,取名“雪堂”。遷客:遭貶遷的官員。
泯:消失。陳跡;舊跡;過去的事情。
磯(jī)岸赤:即 赤壁。磯,水邊突出的巖石或石灘。
參考資料:
1、劉乃昌 編選.辛棄疾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65-166
辛棄疾曾二官湖北,并于江西、湖北兩處調任頻繁。此詞當作于淳熙四年(1177)。
參考資料:
1、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6:764-765
這是一首赤壁懷古詞。上片說蘇軾貶黜黃州時所作赤壁詞、賦,是抒寫現實感觸而借興亡之感出之。下片先揚后抑。通篇隱含江山依舊、英杰流逝、人生瞬息、功業渺茫之慨。將這首詞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相比,可以感到蘇詞雖流露壯志難酬、自覺蒼老之感,但善于自解自慰,以舉酒賞月收煞;辛棄疾則更多執著現實,耿耿國憂,故其結處有長嘯泣歌之舉、天狹地窄難納憤懣之悲。由此足見東坡詞偏于清雄超曠,稼軒詞趨于沉郁悲壯,此正蘇辛之異。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摸魚兒。元代。馬熙。 買陂塘旋栽楊柳,參知漁艇機務。巨川冒涉風濤險,此際纜煙維雨。朝泊渚。到日落滄波,移傍寒梅嶼。翠禽無語。甚雪意方深,月明空載,獨棹始成趣。鑾坡夢,年少紛紛權許。功名更欲侔呂。桃花浪暖多肥鱖,不識綠蓑詞句。常載醑。豈特與、筆床茶灶聯文譜。閑忙今古。是世上何人,淵明日涉,董子不窺圃。
寄張達道先生。宋代。曹勛。 永懷凝神公,履正群仙夸。流目厭塵土,軒冕卑泥沙。羽蓋承倒景,飆輪泛晨霞。前旌絡霄隊,駐節王母家。真童發清謠,云表翔哀笳。樓居映朝日,服采明珠華。萬春等朝菌,歡事詎可涯。瑤席未終醼,零落蟠桃花。想同董奉君,更尋上漢槎。
夫人閤端午帖子 其六。唐代。胡宿。 魚龍曼衍夸宮戲,湘虙浮沈衒水嬉。齊上圣皇千萬壽,飄然仙樂在瑤池。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宋代。陸游。 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郲九折途。我老正須閑處著,白云一半肯分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