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別我向何處,有人傳道游江東。
謂言掛席度滄海,卻來應是無長風。
東魯見狄博通。唐代。李白。 去年別我向何處,有人傳道游江東。謂言掛席度滄海,卻來應是無長風。
去年我們相別,有人傳話說您游江東去了。
又說您掛帆東海,直渡滄溟,一路上平安無事,風平浪靜。
東魯:魯郡之別稱,唐屬河南道,即今山東兗州市。如魯國、魯中等。
狄博通:戶部郎中光濟之孫,李白的好友。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是梁國公狄仁杰的孫子。
江東:長江流至蕪湖,呈南北走向,江以東為遼東,即今安徽、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區。
掛席:掛風帆。
滄海:此指東海。
卻來:返回之意。
“謂言”:這兩句意為:本說渡海,而今返回,當是無長風之故。
參考資料:
1、武秀主編 .李白在兗州 :山東友誼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143 .
2、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334-335 .
此詩是天寶五載(746)李白在魯郡瑕丘(今兗州)所作。天寶中葉,自玄宗天寶元年(742)到憲宗元和十五年(820)的七十九年里,是唐朝從政治上由盛到衰的轉變時期。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流落江湖,為了生計不得不四處奔波,勉強維持生活。
參考資料:
1、武秀主編 .李白在兗州 :山東友誼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143 .
2、安旗著 .李白詩秘要 :三秦出版社 ,2001年06月第1版 :前言6-7 .
“去年別我向何處,有人傳道游江東”運用鋪敘手法,講述詩人與久別重逢的友人狄博通的親切慰問,突顯出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別我向何處”、“傳道游江東”為李問狄答,增加了詩人與朋友間的相思離別之苦。詩詞新穎別致、平淡無奇,又給人以信增親切之感,似是客套之話而實為肺腑之言。
“謂言掛席度滄海,卻來應是無長風”緊扣上文,拉近朋友之間的距離,字里間處處充溢著詩人對友人狄博通的關愛之情,噓寒問暖,無微不至,抒寫了詩人對友人狄博通的深切懷念和重逢的喜悅之情。“度滄海”能表達李白凌云之志,“長風”,則形容在大浪襲來時的情景,飄逸灑脫,無拘無束,豪情萬丈。詩人運用“長風破浪”的意象來表達自己高遠的志向,這恰恰是突顯出詩人所追求的人生氣質。比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
全詩四句二十八字,廖廖數句就刻畫出詩人與久別重逢友人狄博通的深厚友情,深深地印在了讀者的心上,足見李白清新脫俗的詩風。此詩語言通俗易懂、言簡意賅、信口成章,借用“掛席”、“度”、“滄海”、“長風”等有巨大氣勢的事物和表現大起大落的動詞,使得詩意具有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氣勢,生動詼諧地描寫了友人狄博通“掛席度滄海”、“游江東”的形象,亦似是喻已,側面襯托出詩人不滿足于“孤臣孽子”的現狀,向往著“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凌云壯志、沖天豪情,表達了詩人剛正不阿的高尚品格,想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
此詩字里間處處充溢著詩人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體現了李白與友人狄博通之間相互關心的真摯友誼,抒寫出詩人見到從江東歸來的好友狄博通的欣喜心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寄張達道先生。宋代。曹勛。 永懷凝神公,履正群仙夸。流目厭塵土,軒冕卑泥沙。羽蓋承倒景,飆輪泛晨霞。前旌絡霄隊,駐節王母家。真童發清謠,云表翔哀笳。樓居映朝日,服采明珠華。萬春等朝菌,歡事詎可涯。瑤席未終醼,零落蟠桃花。想同董奉君,更尋上漢槎。
人月圓 即事。。林修竹。 池塘半畝新荷小,夢穩日方長。藤床竹枕,心平氣爽,初夏風光。青春何處,年華如逝,無限思量。寄懷只在,風花雪月,恕我清狂。
孫希汲出示所和杜允迪二詩因次韻并寄允迪以。。郭印。 草木藏春柳報先,誰將蒼馭快如鞭。夜中一雨知無價,陌上三農慶有年。玉糝寒林梅委地,浪翻平野麥連天。陰陽燮理非吾事,新歲調和豈偶然。
送惟良上人歸江南。唐代。盧綸。 落日映危檣,歸僧向岳陽。注瓶寒浪靜,讀律夜船香。苦霧沈山影,陰霾發海光。群生一何負,多病禮醫王。
擬寒山寺 其一一一。。釋懷深。 有求皆是苦,眾生須要求。因名忘性命,為利起戈矛。不足無時足,知休真下休。死生呼吸至,無人替汝愁。
城里高山翠作窩,使君呼酒我能過。一泓如鏡梅妝映,萬井凝脂柳帶拖。
雨后更宜浮月飲,風前偏喜醉仙歌。更傳樂府教人唱,獨客相思愁奈何。
陳使君招飲粵秀山是日聽詞人歌陳喬生新制曲有懷喬生。唐代。張喬。 城里高山翠作窩,使君呼酒我能過。一泓如鏡梅妝映,萬井凝脂柳帶拖。雨后更宜浮月飲,風前偏喜醉仙歌。更傳樂府教人唱,獨客相思愁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