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清代。納蘭性德。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千萬頂行軍氈帳之中,將士們酣歌豪飲,酩酊大醉,滿天繁星搖曳,那星空仿佛搖搖欲墜。狼河阻隔,回家的夢,被那河水滔滔之聲攪的粉碎。閉上眼睛,讓夢境延續吧,我知道,夢醒之時,更加百無聊賴。
如夢令:相傳為后唐莊宗自制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句,因改今名。
穹廬:圓形的氈帳。
歸夢二句:言家鄉遠隔狼河,歸夢不成。縱然做得歸夢,河聲徹夜,又把夢攪醒。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遼寧省西部。
解道:知道。
此詞是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從圣駕東巡時所作,時年作者二十八歲。即使扈從圣駕風光無限,但離家萬里,思歸折磨著詩人,因而作者寫下這首詩表達了深沉的思鄉之情,以及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煩。
參考資料:
1、施議對.納蘭性德集:鳳凰出版社,2011
歌詞以穹廬、星影兩個不同的物象,于宇宙間兩個不同方位為展現背景,并以睡夢和睡醒兩種不同的狀態通過人物的切身體驗,揭示情思。布景與說情,闊大而深長。
王國維論詩詞之辨,既曾提出“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亦曾提出“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中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于詞,唯納蘭性德塞上之作。
塵世中總有著夜闌獨醒的人,帶著斷崖獨坐的寂寥。就算塞外景物奇絕,扈從圣駕的風光,也抵不了心底對故園的冀盼。
諾瓦利斯說,詩是對家園的無限懷想。容若這闕詞是再貼切不過的注解。其實不止是容若,離鄉之緒、故園之思簡直是古代文人的一種思維定式,腦袋里面的主旋律。切膚痛楚讓文人騷客們創作出這樣“生離死別”、這樣震撼人心的意境。
那時候的人還太弱小,缺乏馳騁的能力,要出行就得將自己和行李一樣層層打包。離別因此是重大的。一路上關山阻隔,離自己的溫暖小屋越來越遠,一路上晝行夜停風餐露宿,前途卻茫茫無盡,不曉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隨時被不可預期的困難和危險擊倒。
在種種焦慮不安中意識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此渺小。這種惶恐不是現在坐著飛機和火車,滿世界溜達的人可以想象的。歸夢隔狼河,卻被河聲攪碎的痛苦,在一日穿行幾個國家的現代人看來簡直不值一提。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五色鸚鵡。明代。張穆。 東溟千萬里,誠許鳥中英。豈不能言累,徵從慧業生。撩人低婍妮,饑啄謝憑淩。地僻無談客,青窗感友聲。
臺郡八景。宋代。章甫。 置身高踞澄臺上,放眼遙空碧海中。不使一層樓尚隔,真誇千里目能窮。龍門倒射滄溟日,蜃氣消沉島嶼風。浩淼流波歸巨壑,茫茫大半是朝東。
園中賞梅。宋代。陸游。 行遍茫茫禹畫州,尋梅到處得閑游。春前春後百回醉,江北江南千里愁。未愛繁枝壓紗帽,最憐亂點糝貉裘。一寒可賀君知否,又得幽香數日留。
游圓超院登挾溪亭次盧公。宋代。王十朋。 路入剡山腰,風生玉川腋。孤亭物外高,雙溪眼中碧。山僧作亭知幾春,賞音端怕逢詩人。自從妙語發丘壑,遂使絕境多蹄輪。我來首訪維摩詰,問訊雙溪自何出。發源應與婺溪同,賦物慚無沈郎筆。憑欄欲洗名利塵,入眼翻驚客恨新。山城重重水如帶,可能挽住思鄉人。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宋代。文天祥。 寥陽殿上步黃金,一落顛崖地獄深。蘇武窖中偏喜臥,劉琨囚里不妨吟。生前已見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薩心。萬里風沙知己盡,誰人會得廣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