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國訪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與顏長道攜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飲酒,乘月而歸。余時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佇立于黃樓上,相視而笑。以為李太白死,世間無此樂三百余年矣。定國既去逾月,復(fù)與參寥師放舟洪下,追懷曩游,以為陳跡,巋然而嘆。故作二詩,一以遺參寥,一以寄定國,且示顏長道、舒堯文邀同賦云。
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
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
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四山眩轉(zhuǎn)風(fēng)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
險中得樂雖一快,何異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覺一念逾新羅。
紛紛爭奪醉夢里,豈信荊棘埋銅駝。
覺來俯仰失千劫,回視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邊蒼石上,古來篙眼如蜂窠。
但應(yīng)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駛?cè)缬嗪巍?/p>
回船上馬各歸去,多言譊譊師所呵。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輕舟弄水買一笑,醉中蕩槳肩相磨。
不似長安閭里俠,貂裘夜走胭脂坡。
獨將詩句擬鮑謝,涉江共采秋江荷。
不知詩中道何語,但覺兩頰生微渦。
我時羽服黃樓上,坐見織女初斜河。
歸來笛聲滿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羅。
奈何舍我入塵土,擾擾毛群欺臥駝。
不念空齋老病叟,退食誰與同委蛇。
時來洪上看遺跡,忍見屐齒青苔窠。
詩成不覺雙淚下,悲吟相對惟羊何。
欲遣佳人寄錦字,夜寒手冷無人呵。
百步洪二首。宋代。蘇軾。 王定國訪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與顏長道攜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飲酒,乘月而歸。余時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佇立于黃樓上,相視而笑。以為李太白死,世間無此樂三百余年矣。定國既去逾月,復(fù)與參寥師放舟洪下,追懷曩游,以為陳跡,巋然而嘆。故作二詩,一以遺參寥,一以寄定國,且示顏長道、舒堯文邀同賦云。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四山眩轉(zhuǎn)風(fēng)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險中得樂雖一快,何異水伯夸秋河。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覺一念逾新羅。紛紛爭奪醉夢里,豈信荊棘埋銅駝。覺來俯仰失千劫,回視此水殊委蛇。君看岸邊蒼石上,古來篙眼如蜂窠。但應(yīng)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駛?cè)缬嗪巍;卮像R各歸去,多言譊譊師所呵。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輕舟弄水買一笑,醉中蕩槳肩相磨。不似長安閭里俠,貂裘夜走胭脂坡。獨將詩句擬鮑謝,涉江共采秋江荷。不知詩中道何語,但覺兩頰生微渦。我時羽服黃樓上,坐見織女初斜河。歸來笛聲滿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羅。奈何舍我入塵土,擾擾毛群欺臥駝。不念空齋老病叟,退食誰與同委蛇。時來洪上看遺跡,忍見屐齒青苔窠。詩成不覺雙淚下,悲吟相對惟羊何。欲遣佳人寄錦字,夜寒手冷無人呵。
百步洪在徐州東南二里。懸流湍急,亂石激濤,最為壯觀,今已不存。根據(jù)詩序可知,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秋,蘇軾在徐州知州任上,曾與詩僧參寥一同放舟游于此,寫下這兩首詩。
參考資料:
1、馬祖熙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91-393
此詩的前半寫舟行洪中的驚險,后半縱談人生的哲理。
前半一大段開頭四句寫長洪為亂石所阻激,陡起猛落,急湍跳蕩。舟行其間,就像投擲梭子一樣,就連經(jīng)常駕船的熟練水手,也會大聲叫喚,甚至水邊的野鴨,也都驚飛起來。一線急流,和亂石互相磋磨,發(fā)出撞擊的聲響。后四句連用妙喻,形容這水波有如狡兔的疾走,鷹隼的猛落,如駿馬奔下千丈的險坡,這輕舟如斷弦離柱,如飛箭脫手,如飛電之過隙,如荷葉上跳躍的水珠,光怪離奇,勢難控制。前兩句寫水波的猛勢,后兩句寫船在波濤上動蕩的情景,有聲有勢,渲染入神。接著以“四山眩轉(zhuǎn)”等四句寫船上乘客此時的感受:人們處于輕舟之中,仿佛四面的山峰都在旋轉(zhuǎn);急風(fēng)掠過耳邊,使人心動神馳。所見的是流沫飛逝,百漩千渦。在這奇險當(dāng)中,雖說精神為之一快,卻料想不到憑著秋水之漲,江水竟然有如此的威力。“崄中”兩句,總結(jié)形容水勢的前文,轉(zhuǎn)而開展縱談?wù)芾淼暮蟀耄浅猩蠁⑾轮P。
后半篇大段,專談?wù)芾怼!拔疑币韵铝洌怯尚蛭闹兴f人生會晤無常所引起的感慨。首兩句是說:人生在世,生命是隨著時光的推移而流逝的,好比逝水一樣,在不舍晝夜地流逝著。但人的意念,卻可以任意馳騁,能不為空間時間所限制,一轉(zhuǎn)念的瞬息之間,就可以越過遼遠的新羅。“一念逾新羅”是化用佛家語:“新羅在海外,一念已逾。”(見《傳燈錄》卷二三),又發(fā)揮了莊子“其疾俯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的思想(《莊子·在宥》),表明生命雖然會像陶淵明所說的那樣:“聊乘化以歸盡”(《歸去來辭》),任聽自然去支配;意志倒是可以由人們自己掌握,不為造物所主宰。“紛紛爭奪”兩句感嘆說:人們在世間,不少人只知道爭權(quán)奪利,好似處在醉夢里一般。然而世事滄桑,變化極快。誰能相信洛陽宮門前的銅駝,竟會埋沒在荊棘里面呢?這種世事變化的反復(fù),看起來比洪水的奔流還要快些,可誰又能理解呢?后兩句“覺來俯仰失千劫,回視此水殊委蛇”,是說覺悟過來,俯仰之間,便像已經(jīng)越過了千種劫波,就是說失去了許多光陰。千劫,意即很長時間;“劫”是梵文佛家語“劫波”的省稱。再回頭看看流水,則依然盤曲如故。就以百步洪而言,也還是安閑自得的。以上六句是作者對生命、意念和世事的看法,雜揉了佛家道家的思想。
“君看”以下四句:是就行舟洪中的人說的。先說,古人在這百步洪里,也留下了不少遺跡,但是其人早已不復(fù)存在,只有岸邊的蒼石上,還留有蜂巢一般的篙眼。然后說,但如能此心無所住著,自己的思想能夠曠達,即便自然界運行得再快,也與他無妨。“住”,即住著,是佛家語,“僵化”的意思。《金剛經(jīng)》里有“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活,詩中采用了這種說法,以示人要自求解脫,不被外物所拘牽。結(jié)尾兩句:“回船上馬各歸去,多言譊譊師所呵。”總束前文,悠然而止,表明關(guān)于人生的哲理,前面已經(jīng)說了個梗概,至此,各人都該離船上馬轉(zhuǎn)向歸途了;再多說多辯,參寥禪師是會呵責(zé)人們的。詩的這一大段,總起來講,是解說人生有限,宇宙無窮,人應(yīng)超脫曠達,不為外物所奴役的道理。詩的結(jié)尾,非常幽默,足以顯示詩人筆之所至、無所不適的超邁風(fēng)格。
綜觀全詩,前半寫景,有灘陡渦旋,一波三折之勢;后半談?wù)芾恚瑯O飄逸超脫、不為事物限制之妙。蘇軾詩風(fēng)格上的一大特色是比喻的豐富、新鮮和貼切,在這首詩中寫洪波湍急,在四句中連用七種比喻,各極其態(tài),各逞其妍,筆墨淋漓恣肆,蔚為壯觀,千古罕見。談?wù)芾聿糠郑瑓⑷敕鸺宜枷耄\以莊子文筆,啟示人們應(yīng)掌握自己的意念,力求超越時空的局限,以開脫胸襟求得自由。雖混雜了一些佛、道的消極因素,但從述真、樂觀,不受環(huán)境支配這些方面來說,又具有積極的一面。此詩的藝術(shù)性是高超的,所謂行氣如虹,行神如空,“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蘇軾《答謝民師書》),可以作為此詩藝術(shù)手法的注腳。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赴昆山悼顧武祥。明代。皇甫汸。 東山辭滿日,北郭送歸年。駐馬旌方舉,鳴笳座已遷。傷心宿草地,灑涕菊花天。賴有徐卿子,寧云似舅賢。
送君無奈別情何,五日生朝客里過。心逐懸旌離漢徼,夢隨春柳渡遼河。
重關(guān)復(fù)嶺狼煙接,暮雨朝云海氣多。應(yīng)有大篇吟出塞,不須停馬問干戈。
送王本一如遼陽。明代。邊貢。 送君無奈別情何,五日生朝客里過。心逐懸旌離漢徼,夢隨春柳渡遼河。重關(guān)復(fù)嶺狼煙接,暮雨朝云海氣多。應(yīng)有大篇吟出塞,不須停馬問干戈。
臺灣竹枝詞 其三。清代。謝金鑾。 水仙宮外近黃昏,迤北斜看第幾鯤。潮信來特沙鹵白,亂星漁火簇城門。
同郭師圣司空仲容探韻得江字。宋代。馮時行。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我來無人境,亦復(fù)窺幽窗。好客如佳月,開門輒摐摐。月到客亦到,不隔山{左山上兇下兒}谾。把手入茅廬,笑語鐘新撞。一鳴驚人友,更挾飛鳧雙。連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呼童洗瓦盞,竹葉傾冊山缸。清溪漱鳴玉,老樹森高幢。更招二三子,放懷山水邦。分題得佳句,一字鼎可扛。男兒樹勛德,出手便可椿。愿移詩句力,挽俗還純厖。惟予心已灰,庶幾鹿門龐。
題王叔毅畫。宋代。趙蕃。 天公知君有此畫,要遣題詩與當(dāng)價。故令欲雪還弄晴,盡日神機不容暇。毫端自出右丞維,孫郎一見欣得之。寫真命意兩俱盛,我今落筆胡能奇。
癸酉春送楊君雨人北上。明代。曾曰唯。 杏雨香春江,柳花上行李。立馬一書生,感時涕江涘。握手訪中原,茫茫不可視。今上古武丁,鼎鐺缺雙耳。大川棹腐楫,勁弦控撓矢。翰林養(yǎng)相望,棋枰酒杯底。何不習(xí)吏事,而但討文史。言官無大諫,徒取圣聽鄙。是以越職言,或從小臣起。大學(xué)古成均,諸生與胄齒。今為鬻爵肆,群蟻奔羊市。高皇重積分,中興復(fù)古始。司成冢宰爭,王言若置屣。嗟古舉賢良,選擇勵廉恥。晁賈公孫文,猶云累科舉。胡乃名世才,時藝斯焉取。孔孟雖皇皇,亦當(dāng)事訓(xùn)詁。而況帖括中,安得伊與呂。安石亂天下,種毒今未已。記誦欺主司,田宅遺孫子。大車誇閭巷,竿牘害鄉(xiāng)里。養(yǎng)士三百年,功效如是止。齊寇比帝京,寒齒附唇比。困獸思決藩,恐其渡遼水。西賊秦抵燕,較齊稍緩爾。亦畏走北胡,二寇互表里。即我粵海中,大鯨相銜尾。百城一參戎,犄角將何以。墨牧嚼人骨,大吏倒賢否。清惠被彈文,交章薦狼豕。犯怒長官邪,乃云肅網(wǎng)紀(jì)。雖不非大夫,亦當(dāng)計桑梓。子昔感神京,帝棟礎(chǔ)則圮。萬虜城下薄,無人應(yīng)拊髀。天子自登陴,朋分撓國是。寄書太息言,天下事如此。以致圣主疑,有臣不敢恃。大鎮(zhèn)工戶曹,中官坐協(xié)理。主既疑益深,臣乃化繞指。間有諤諤然,千人而一士。此行又三歲,抱膝熟摩揣。努力經(jīng)世務(wù),明明天子使。若乃逢年事,其道在故紙。黃口拾進賢,沾沾亦自喜。得之不必才,況子已才美。何事立春江,喃喃話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