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一載,有詔伐西南夷,右相楊公兼節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擊之。道路險艱,往復數萬里,蓋百王所未通也。十二載四月,至于長安,君子是以知廟堂使能,李公效節。適忝斯人之舊,因賦是詩。
圣人赫斯怒,詔伐西南戎。
肅穆廟堂上,深沉節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敵,顧恩寧顧終。
鼓行天海外,轉戰蠻夷中。
梯巘近高鳥,穿林經毒蟲。
鬼門無歸客,北戶多南風。
蜂蠆隔萬里,云雷隨九攻。
長驅大浪破,急擊群山空。
餉道忽已遠,懸軍垂欲窮。
精誠動白日,憤薄連蒼穹。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收兵列亭堠,拓地彌西東。
臨事恥茍免,履危能飭躬。
將星獨照耀,邊色何溟濛。
瀘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歸來長安道,召見甘泉宮。
廉藺若未死,孫吳知暗同。
相逢論意氣,慷慨謝深衷。
李云南征蠻詩。唐代。高適。 天寶十一載,有詔伐西南夷,右相楊公兼節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擊之。道路險艱,往復數萬里,蓋百王所未通也。十二載四月,至于長安,君子是以知廟堂使能,李公效節。適忝斯人之舊,因賦是詩。圣人赫斯怒,詔伐西南戎。肅穆廟堂上,深沉節制雄。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料死不料敵,顧恩寧顧終。鼓行天海外,轉戰蠻夷中。梯巘近高鳥,穿林經毒蟲。鬼門無歸客,北戶多南風。蜂蠆隔萬里,云雷隨九攻。長驅大浪破,急擊群山空。餉道忽已遠,懸軍垂欲窮。精誠動白日,憤薄連蒼穹。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收兵列亭堠,拓地彌西東。臨事恥茍免,履危能飭躬。將星獨照耀,邊色何溟濛。瀘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歸來長安道,召見甘泉宮。廉藺若未死,孫吳知暗同。相逢論意氣,慷慨謝深衷。
根據詩前小序可知:公元752年(天寶十一載),楊國忠奏請由李宓出征南詔。此戰異常艱苦,轉戰行程達數萬里之遙。幾經周折,李宓于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四月回到長安,向詩人自述其征戰之慘烈,詩人為之感動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1-113頁
征南詔這場戰爭是楊國忠把持朝政,為博名邀功而隨意派遣邊鄙一太守盲目攻擊周邊弱小民族的冒失行為。事先沒有經過仔細調查,事中又不能隨機應變,導致了這場戰爭大敗的滅頂之災。然而這些內幕則不是高適所能深知,或者雖知而不敢言,但詩中所描述的山窮水盡的情形,所歌頌戰士們無所畏懼的氣概,的確蕩氣回腸,足以警戒世人,發人深省。
在這首詩中,詩人目的不在分析這場戰爭的前因后果和成敗得失,而在稱贊戰士們為國赴難,不顧自身安危的慷慨激昂的感人舉動。但詩人選取這么一個材料,卻只是為了表達如此片面的見解,不免有掛一漏萬之嫌,十分書呆子氣,給人一種本末倒置之感,這自然是詩人見識為時代和自身經歷局限所致。
高適。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聊城夜泊聞揚州寇急愴然有作。明代。黎民表。 殺氣朱方徙,妖星太白低。三江分部曲,五月斗鯨鯢。箭滿蕪城郭,笳哀邗水堤。肉飛腥赤海,炬列障丹梯。紅粟千艘盡,青樓萬甲齊。秋陰連斥堠,白日慘虹蜺。推轂漢庭上,屯兵吳苑西。至尊愁玉食,諸將走桐圭。東岱嚴軍壘,聊城入鼓
自遣。明代。許繼。 臥疴人事違,流景自如昔。年年溪南村,霜葉千樹赤。既為升平民,所好胡不得。耕鑿給妻孥,相看至頭白。
偕容瞻公同年北上漫興。明代。陳慧嶪。 雀舫翩翩發大江,江干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意氣如虹鼎并扛。萬里浪頭鰲駕六,五云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群英力盡降。
過南墅懷寒巖二首。宋代。釋善珍。 草沒亭臺不見蹤,故交掩淚立寒風。食魚客去余空館。放鶴童歸棄舊籠。病悟前書藏夏口,死留好句在江東。徐陵元是麒麟種,天上應須見寶公。
送張仲實之宜興。元代。楊載。 南渡邦初造,西山將獨賢。立功何赫赫,流慶尚綿綿。報國橫戈數,登壇授鉞專。風云方際會,江海固周旋。控險千鈞弩,臨危七寶鞭。忠誠深足仗,智勇實兼全。自返高橋役,端持宥府權。兵威終抗敵,人力可回天。甲第無踰者,諸孫固穎然。初生同燕頷,有美自蟬娟。善學聞當代,能詩起妙年。衛公猶故物,鄭老竟寒氈。矯矯青云器,泠泠白雪弦。同游雖未達,自視已無前。政事兼留意,時髦孰比肩。知機無轉石,縱辨若奔川。特達群公薦,酸寒眾目憐。姑為文學掾,會覓孝廉船。必見公侯復,無論雨露偏。秋風鵬鶚健,萬里正翩翩。
好因魴鯉答枯魚,總覺蛩蛩念巨虛。白日懷人當檻坐,紅云羨爾對江居。
身名莫笑中條叟,鄉里須乘下澤車。丙舍一椽松數尺,未妨他日訪吾廬。
送繆公子公儼之江浦兼簡孫大淵如三首 其三。清代。洪亮吉。 好因魴鯉答枯魚,總覺蛩蛩念巨虛。白日懷人當檻坐,紅云羨爾對江居。身名莫笑中條叟,鄉里須乘下澤車。丙舍一椽松數尺,未妨他日訪吾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