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擬栩仙人王云鶴贈予詩云:“寄與閑閑傲浪仙,枉隨詩酒墮凡緣。黃塵遮斷來時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后玉龜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予因以詩寄之云:“玉龜山下古仙真,許我天臺一化身。擬折玉蓮聞白鶴,他年滄海看揚塵。”吾友趙禮部庭玉說,丹陽子謂予再世蘇子美也。赤城子則吾豈敢,若子美則庶幾焉。尚愧辭翰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意焉。
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
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語滄浪流水,曾識閑閑居士,好為濯冠巾。卻返天臺去,華發散麒麟。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元代。趙秉文。 昔擬栩仙人王云鶴贈予詩云:“寄與閑閑傲浪仙,枉隨詩酒墮凡緣。黃塵遮斷來時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后玉龜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予因以詩寄之云:“玉龜山下古仙真,許我天臺一化身。擬折玉蓮聞白鶴,他年滄海看揚塵。”吾友趙禮部庭玉說,丹陽子謂予再世蘇子美也。赤城子則吾豈敢,若子美則庶幾焉。尚愧辭翰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意焉。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語滄浪流水,曾識閑閑居士,好為濯冠巾。卻返天臺去,華發散麒麟。
過去王云鶴曾贈詩給我,意思是:告訴你這個高傲散漫的仙人閑閑居士,你因為既喜飲酒又愛吟詩而墮入了塵世。漫天黃塵遮蔽了來時的道路,你不到蓬萊仙山已五百年了。斯有個隱士玉山人對我說,你的前身是神仙赤城子。于是我寫了一首七絕回答他們,詩的意思是:玉龜山下的真仙人,說我是天臺山上神仙的化身。準備騎著白鶴去折仙境的玉蓮花,待到將來再看滄海變桑田時揚起的塵埃。我的朋友禮部官員趙庭玉告訴我說,丹陽子說我是北宋文學家蘇舜欽的后身。說我是神仙赤城子,那真擔當不起,說是蘇舜欽再世還差不多,慚愧的是我的文章比他還差一點。因此,我寫了下面這首《水調歌頭》以寄意。
像當年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一樣,友人也稱我為“謫仙人”。我歷盡千劫依然塵緣未了,就落到了紅塵中。我原本想騎著大鯨返回仙界,又擔心神仙官府中的規矩會約束我,嫌我太過于率真。在夢中我幾度和群仙暢談,言笑晏晏。
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起云落,樂哉悠哉。不時以紫毫之筆,蘸天上的黑霓作墨,醉酒當書,狂放恣意。告訴那滄浪之水,可識得我閑閑居士,我要用你去洗凈那塵世間的骯臟,把清白還給人間,然后我再返回天臺,在那里披著頭發騎著麒麟遨游于仙界。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
擬栩仙人:王云鶴(中立)的別號。
丹陽子:馬鈺(從義)的別號。蘇子美:北宋文學家蘇舜欽(字子美)。
千劫:千世。劫為佛教用語,世界經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稱一劫。
紫毫:筆的一種,用紫黑色的獸毛制成。
閑閑居士:作者自號。
天臺: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州境內,是仙霞嶺的余脈。
麒麟:傳說中的神獸。
參考資料:
1、(宋)蘇軾等.豪放詞 插圖本:鳳凰出版社,2012.12:第229頁-第230頁
詞人處世頗有太白遺風,所以其友人常以神仙或前代才人相譽并有詩文相贈,于是,詞人便也作了這首游仙詞予以回應。
參考資料:
1、(宋)蘇軾等.豪放詞 插圖本:鳳凰出版社,2012.12:第229頁-第230頁
這是一首充溢著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游仙詞。
上片借神仙境界、前代才人的文壇佳話引發開來。“四明狂客”即唐代才子賀知章,因是四明人,故自號四明狂客。“謫仙人”指唐李白,傳說賀知章初見李白文章,驚為天人所作,故稱之為“謫仙人”。所以首句既借用了李白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的典故,又用“四明狂客”來指作者自己的朋友,用“謫仙人”來自比,語句雙帶,一舉兩得。“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意為因“俗緣未盡”,所以仙人謫落凡世,與首句相聯。“我欲騎鯨歸去”三句,典故頗多。“騎鯨人”仍指李白,傳說李白死后騎鯨歸去,而李白自己也曾自稱“海上騎鯨客”。“神仙官府”緣自唐顧況集《王源訣》:“下界功滿方超上界,上界多官府,不如地仙快活。”意思是神仙也不自在,照樣要受管束,“嫌我醉時真”就是原因之一,所以倒不如謫去仙籍,反倒自在。“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是以“謫仙”身份,對還是仙人的人們談大徹大悟的感慨。上片圍繞“謫仙”層層展開,從古到仙,渾然一體。
下片承上片,進一步發揮詞人的豐富想象,“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區區九字,一幅地仙游樂圖躍然約上,悠然自得,瀟散閑逸之態表現淋漓盡致。然“忽然”二字,急轉筆鋒,由靜至動,以紫毫之筆,蘸天上的里霓作墨,醉酒當書,這時的詞人的興致更加高昂。“寄語”三句,化用古謠“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閑閑居士”乃詞人自號,意思是用滄浪之水洗凈塵世間的骯臟與不平,還一個清白人間,抒了作者的高遠理想。“卻反天臺去”意“返回天臺作地仙”,“華發散麒麟”緣自韓愈《雜詩》“被發騎麒麟”,這更進一步道出了詞人意欲遠離塵囂的欲世,追求清明境界的愿望。
趙秉文(1159~1232)金代學者、書法家。字周臣,號閑閑居士,晚年稱閑閑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同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能詩文,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又工草書,所著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 ...
趙秉文。 趙秉文(1159~1232)金代學者、書法家。字周臣,號閑閑居士,晚年稱閑閑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同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能詩文,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又工草書,所著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
田家行。元代。徐賁。 溪南種田溪北住,屋東栽桑屋西樹。阿翁八十不出戶,長男踏車婦織布。大女送飯小絡紗,幼男放牛未還家。年年納得官家足,篋有馀布甑有粟。田家古來多苦辛,飽煖各自全一身。我愿子孫親
秦樓月 關盼盼。清代。武鐵峰。 春寂寂。落紅飛滿闌干碧。闌干碧。危樓空結。素心誰白。去年歸燕今年識。獨留清怨千秋惜。千秋惜,畫成纖影,試臨風說。
題沈啟南問寢圖 其一。明代。張萱。 莪蒿露結葉初乾,白首萊衣歲若干。此日開圖空掩泣,終天無復夢魂安。
題云林畫。元代。黃公望。 遠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擁陂陀。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
即席贈任棠山。明代。楊慎。 紅濕城中仙里,香霏閣下人家。幸遇風流地主,渾忘飄泊天涯。六彩狂呼瓊略,百杯爛醉金沙。何日公尋黃石,壁津共泛靈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