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來自是于春懶,但別院、笙歌一片。蛛絲網遍玻璃盞,更問舞裙歌扇。
有多少鶯愁蝶怨。甚夢里、春歸不管。楊花也笑人情淺,故故沾衣撲面。
杏花天·病來自是于春懶。宋代。辛棄疾。 病來自是于春懶,但別院、笙歌一片。蛛絲網遍玻璃盞,更問舞裙歌扇。有多少鶯愁蝶怨。甚夢里、春歸不管。楊花也笑人情淺,故故沾衣撲面。
這闋詞鄧廣銘先生附于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原因說是由于詞中“病來自是于春懶”等語,和是年所作之“病笑春先到,閑知懶是真”的《南歌子》所述意興正相合之故。
首句“病來自是于春懶”。病了,自然是于春事就懶得管了。這“病”,也許是生理的,窮愁潦倒嘛,病也不新鮮。但古來病字多作憂患貧窮的同義詞。人一窮困了,當然于春事也就勤快不了。自己于春事為懶,然而別院此時的笙歌,正響成一片。兩兩對照,何等鮮明。這不僅想起昔日的繁華、熱鬧都衰歇了,更傷心的是,既然主戰派落到了如此地步,那個笙歌一片的別院,作為政治對立物,當然就是主和派了。自己這里既然是酒杯塵封,那么昔日的清客此時也都過到那邊去了吧。當“下官歌舞轉凄惶,剩得幾支笛”都不得不作為貨幣而付作酬勞的時候,就不用談什么歌舞了。歌妓云散,酒杯塵封,則無人上門也就可想而知了。這時唯一和以前一樣的就只有楊花,對他是依舊是熱情地沾衣撲面,沒有因他這么窮病而嫌棄得遠遠地離開他。而且當作者正感到辛酸時,倒感到一如平時的楊花,反而因憤世俗之澆薄,似更故意的親熱了。這親熱,正表現在它“笑人情淺”。這一“笑”字,冷峻極。人們往往以水性楊花比喻薄情,他這里卻認為楊花反而比人之情是更為深厚的。對輕薄的楊花,居然有不能承受之重的感慨,則這個世道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軟如輕絮的楊花,在他手里卻成了沉重的鞭撻。寄慨之深,不止翻案文章寫得好而已。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葛仙行祠。宋代。鄭玠。 身為俗吏趨行部,手藝名香祝有年。五色雀飛慶薦祉,七星松古自通仙。
宋宗廟登歌八首 其七 高祖武皇帝歌。兩漢。佚名。 惟天有命,眷求上哲。赫矣圣武,撫運桓擾。功并敷土,道均汝墳。止戈曰武,經緯稱文。鳥龍失紀,云火代名。受終改物,作我宋京。至道惟王,大業有劭。降德兆民,升歌清廟。
和徐天泉劉完庵同過沈石田友竹居韻。。史鑒。 去湖三里近,種竹萬竿馀。徑轉通幽處,朋來問索居。散金時買畫,補屋為藏書。千古王摩詰,輞川應不如。
灤京雜詠一百首 其三十一。元代。楊允孚。 北闕東風昨夜回,今朝瑞氣集蓬萊。日光未透香煙起,御道聲聲駝鼓來。
建炎己酉十二月五日避亂鴿湖山十絕句 其三。宋代。王庭圭。 幡竿插入千巖底,鳥語飛來絕壁間。洞口行人迷處所,不知鐘梵鎖孱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