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來自是于春懶,但別院、笙歌一片。蛛絲網遍玻璃盞,更問舞裙歌扇。
有多少鶯愁蝶怨。甚夢里、春歸不管。楊花也笑人情淺,故故沾衣撲面。
杏花天·病來自是于春懶。宋代。辛棄疾。 病來自是于春懶,但別院、笙歌一片。蛛絲網遍玻璃盞,更問舞裙歌扇。有多少鶯愁蝶怨。甚夢里、春歸不管。楊花也笑人情淺,故故沾衣撲面。
這闋詞鄧廣銘先生附于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原因說是由于詞中“病來自是于春懶”等語,和是年所作之“病笑春先到,閑知懶是真”的《南歌子》所述意興正相合之故。
首句“病來自是于春懶”。病了,自然是于春事就懶得管了。這“病”,也許是生理的,窮愁潦倒嘛,病也不新鮮。但古來病字多作憂患貧窮的同義詞。人一窮困了,當然于春事也就勤快不了。自己于春事為懶,然而別院此時的笙歌,正響成一片。兩兩對照,何等鮮明。這不僅想起昔日的繁華、熱鬧都衰歇了,更傷心的是,既然主戰派落到了如此地步,那個笙歌一片的別院,作為政治對立物,當然就是主和派了。自己這里既然是酒杯塵封,那么昔日的清客此時也都過到那邊去了吧。當“下官歌舞轉凄惶,剩得幾支笛”都不得不作為貨幣而付作酬勞的時候,就不用談什么歌舞了。歌妓云散,酒杯塵封,則無人上門也就可想而知了。這時唯一和以前一樣的就只有楊花,對他是依舊是熱情地沾衣撲面,沒有因他這么窮病而嫌棄得遠遠地離開他。而且當作者正感到辛酸時,倒感到一如平時的楊花,反而因憤世俗之澆薄,似更故意的親熱了。這親熱,正表現在它“笑人情淺”。這一“笑”字,冷峻極。人們往往以水性楊花比喻薄情,他這里卻認為楊花反而比人之情是更為深厚的。對輕薄的楊花,居然有不能承受之重的感慨,則這個世道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軟如輕絮的楊花,在他手里卻成了沉重的鞭撻。寄慨之深,不止翻案文章寫得好而已。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登廬山天池寺。明代。尹臺。 匡廬秀出九江水,攬結天池翠幾重。萬壑云開青錦繡,千峰日照紫芙蓉。危林裊霧晴兼合,飛瀑垂虹斷忽逢。北望長安忻在目,朝氛莫遣蔽高舂。
霜后紀園中草木十二絕 其六。宋代。范成大。 牡丹初剪時,已具新花眼。代謝不容發,笑殺鐵門限。
送張穆之還鯨山舊居二首 其二。明代。何鞏道。 駑駘無力自蹉跎,重過龍門感自多。南海甘棠留世澤,西淮流水嘆恩波。操同清□常依鶴,書寄山陰好換鵝。一奏玉琴江月上,倚流閒聽縣人歌。
寓滇陽寄京中友人。。郭登。 霜重梧桐葉漸飛,淺黃欺綠上荷衣。鱸肥江上秋將晚,酒熟山中客未歸。鄉夢夜長雞唱早,故人書遠雁來稀。黃花兩負東籬約,空對西風賦《式微》。
次周紀善韻。元代。胡奎。 大鵬摶九霄,不如海鷗逸。白首歸故里,心神猶恍忽。我足不良行,我言竟誰述。多君富文藻,詞源倒溟渤。安流既崩奔,坦途亦崎崛。升沉任云止,禍福由中出。緬思七閩地,云是錦繡窟。寄言塞上翁,善保千金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