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寒儒,謾讀書,讀書須索題橋柱。題柱雖乘駟馬車,乘車誰買《長門賦》?且看了長安回去!
撥不斷·嘆寒儒。元代。馬致遠。 嘆寒儒,謾讀書,讀書須索題橋柱。題柱雖乘駟馬車,乘車誰買《長門賦》?且看了長安回去!
可嘆那貧寒的讀書人,白白地讀了那么多的書,讀書必須要題字在橋柱。即便題柱后乘坐上了駟馬車,可乘了車又有誰能像陳皇后那樣重金求買《長門賦》?先到長安看看,就回鄉去吧!
寒儒:貧窮的讀書人。
謾:徒然,枉自。
須索:應該,必須。
題橋柱:司馬相如未發跡時,從成都云長安,出城北十里,在升仙橋橋柱上題云:“不乘駟馬高車,不過此橋?!?/p>
《長門賦》:陳皇后失寵于漢武帝,退居長門宮,聞司馬相如善作賦,以黃金百斤請其作《長門賦》,以悟主上。武帝看后心動,陳皇后復得寵。
參考資料:
1、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1245
作者生活的時代缺乏賞識人才的君王,而作者的追求和理想主要地于能施展自己的才華,而這個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作者作此由慨嘆讀書無用、求取功名的艱難,決定歸隱是最好的歸宿。
參考資料:
1、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1245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馬致遠。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避地白巖山中書懷。宋代。吳說。 胡虜憑陵甚,長驅青海邊。攜家遭困頓,憂國憤迍邅。不省歲月換,徒驚花草鮮。到頭蘇息否,灑淚問蒼天。
江南春色渺無涯,借得芳枝似酒賒。點染已經元老手,品題還許大方家。
丹心獨對年年樹,玉貌空傳處處花。雪夜門深清夢遠,敢將桃李向人誇。
雪中賞紅梅奉次涯翁先生時邃翁攜酒共飲懷麓堂二首 其二。明代。邵寶。 江南春色渺無涯,借得芳枝似酒賒。點染已經元老手,品題還許大方家。丹心獨對年年樹,玉貌空傳處處花。雪夜門深清夢遠,敢將桃李向人誇。
摘星嶺。宋代。洪適。 披山鑿道何崄巇,上摘星漢摩虹霓。七襄終日往曾問,一握去天今可躋。叱馭已排蘿蔓去,下車不復煙云迷。舉頭此際長安遠,愿借六翮凌丹梯。
五十九歲生日作。清代。屈大均。 紫髯雖滿鏡,終奈二毛何。白日從他暮,朱顏且自酡。楚丘神智少,萊子笑啼多。明歲杖鄉得,居然六十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