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玩賞著奇麗的彩石,面對著潺潺的溪水觀賞。繞著寺旁那彎彎的小徑,探尋著絢麗多姿的野山花。
百靈聲聲脆,婉轉歌唱。泉水咚咚響,脈脈流淌。
遺愛寺:寺名,位于廬山香爐峰下。
弄:在手里玩。
鳥語:鳥鳴聲。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這首詩即是在江州任上,于元和十二年游覽遺愛寺有感而作。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22-223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這兩句是說是說詩人在小溪邊玩賞那些奇形怪狀的溪石,微風吹來花香撲鼻沁人心脾。詩人四處張望卻不知花在何處,于是詩人繞寺而行,一路上漫步尋花,“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這里山光水色無限美好。小鳥的啾啾聲十分動聽,溪水汩汩流淌不絕于耳。這一切,讓詩人感到心曠神怡。
這首寫景抒情的短詩,詩人將石、溪、花、鳥、泉等多種自然景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生機勃勃的圖畫,勾勒出遺愛寺令人神往的風景,又通過“弄”“尋”“行”等細致的動作描寫刻畫,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詩歌兩聯雖然皆為對仗,但由于詩人善于運用動詞,并在第二聯中,及時變換句式結構,因而使得詩歌既具有整飭之美,同時又充溢著一種流動的、活潑的詩意。生動地表現了遺愛寺周圍生機盎然,清幽雅致的環境氣氛。抒發了作者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齊天樂?庚申三月重過象坊橋。近現代。陳匪石。 番風過盡春如夢,紛紛墜紅誰管。絮逐云飛,塵隨馬起,時霎輕寒輕暖。經行未懶。正如血斜陽,鳳城西畔。隔葉黃鶯,數聲啼破翠云晚。探芳前事暗省,小桃依舊笑,何處人面。錦瑟年華,秋千院落,禁得柔腸幾轉。天涯望眼。怕殘纈無多,寸波難剪。點素成緇,纻衣和淚浣。
東風解凍省試。唐代。徐夤。 暖氣飄蘋末,凍痕銷水中。扇冰初覺泮,吹海旋成空。入律三春照,朝宗萬里通。岸分天影闊,色照日光融。波起輕搖綠,鱗游乍躍紅。殷勤排弱羽,飛翥趁和風。
感寓 其十。明代。童軒。 丹山出異鳥,文采光陸離。高飛薄霄漢,虞網巧空施。昔當有虞氏,此鳥曾來儀。一鳴恊韶樂,千載應昌期。回觀百鳥群,喧啾竟何為。
擬高青邱梅花詩九首 其八。清代。陳世濟。 韶光庾嶺轉青陽,忽訝君來共此鄉。看到瑤華須發冷,吟殘玉屑齒牙香。雨中春樹誰先發,雪后園林獨未荒。聽得漏聲花外盡,一簾清影正飛霜。
次韻昌叔詠塵。宋代。王安石。 塵土輕飏不自持,紛紛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高煙霧,散在人間要路岐。一世競馳甘睬目,幾家清坐得軒眉。超然祇有江湖上,還見波濤恐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