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新從趙地回,自言曾上古叢臺。
云遮襄國天邊去,樹繞漳河地里來。
弦管變成山鳥哢,綺羅留作野花開。
金輿玉輦無行跡,風雨惟知長綠苔。
聽話叢臺。唐代。李遠。 有客新從趙地回,自言曾上古叢臺。云遮襄國天邊去,樹繞漳河地里來。弦管變成山鳥哢,綺羅留作野花開。金輿玉輦無行跡,風雨惟知長綠苔。
有個朋友剛剛從趙國回來,說他曾經登上過古代的叢臺。
站在叢臺上極目遠眺,白云綿綿,飄在襄國上空;繁茂的綠樹順著張恪彎曲的河道蜿蜒而來,經過叢臺的腳下;
叢臺上卻叢臺上,山鳥啼鳴,野花盛開,綠苔遍地,一片荒蕪。
早已看不見當年金輿玉輦來往的痕跡,只有在風雨的見證下不斷生長的綠苔。
聽話:聽人論事 ; 叢臺:在今河北邯鄲市內。相傳戰國時趙武靈王(前325—前299)為閱兵和歌舞而筑。
襄國:古縣名,位于河北邢臺西南。該句又衍“云遮襄國無邊盡”。
漳河:位于邯鄲市南方。該句又衍“樹繞漳河掌上來”。
弦管:管弦樂器,代指音樂。
輿:車,亦指轎子 ;輦:用人推挽的車。秦漢以后特指君侯所乘的車;金輿玉輦:此指趙武靈王寵愛的惠妃,常攜其登臺玩樂。
參考資料:
1、潘百齊著。《全唐詩精華分類鑒賞集成》.天津:河海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9頁
此詩約作于任職京師之時,具體時間不詳,是詩人聽友人談論叢臺而作。
參考資料:
1、繆鉞 ,張志烈主編.唐詩精華:巴蜀書社,1995.06:第779頁
李遠,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慶市云陽縣)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進士,官至御史中丞。李遠善為文, 尤工于詩。 常與杜牧、許渾、李商隱、溫庭筠等交游, 與許渾齊名, 時號 “ 渾詩遠賦”。 ...
李遠。 李遠,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慶市云陽縣)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進士,官至御史中丞。李遠善為文, 尤工于詩。 常與杜牧、許渾、李商隱、溫庭筠等交游, 與許渾齊名, 時號 “ 渾詩遠賦”。
蝶戀花·集詞。近現代。傅熊湘。 二月江南山水路。整整韶華,雅稱嬉游去。終是疏狂留不住。啼紅止恨清明雨。淚眼問花花不語。獨折殘枝,問解相思否。春夢覺來無覓處。杜鵑聲里斜陽暮。
野望。宋代。郭祥正。 暑雨收殘候,秋云結薄陰。山光翠兼紫,水影凈還深。竹密群鴉入,天空一雁沈。興來搔白首,衰颯愧儒林。
灤京雜詠一百首 其三十一。元代。楊允孚。 北闕東風昨夜回,今朝瑞氣集蓬萊。日光未透香煙起,御道聲聲駝鼓來。
送別阿嫂(1) 其二。。費墨娟。 送客逢春可自由,心隨湖水共悠悠。可能相別還相憶,一夕橫塘似舊游。
方洲八景八首 其二 杏圃朝霞。明代。張寧。 春深花正開,天晴海初曙。霞光云際來,艷色溢蓬宇。明明碎錦坊,淡淡秋容圃。聊因旦晚歡,妍麗安足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