疇昔家上京,六載去還歸。
今日始復來,惻愴多所悲。
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
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遺,
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
撥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揮。
還舊居。魏晉。陶淵明。 疇昔家上京,六載去還歸。今日始復來,惻愴多所悲。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遺,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撥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揮。
從前居住在上京,離別六年常來歸。
今日重來舊居處,凄愴哀痛多傷悲。
東西街道仍原樣,有些房舍已坍頹。
故居周圍走訪遍,鄰里老人少存遺。
漫步探尋前蹤跡,某處令我情戀依。
百年只是變幻影,寒來暑往歲月催。
常憂生命到盡頭,身體氣力未盡衰。
丟開不去多思念,姑且痛飲舉起杯。
舊居:指陶淵明故居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疇(chóu)昔:往昔,從前。疇:發語助詞,無義。家上京:詩人大約在義熙元年(405),即由彭澤歸田那一年,從舊居柴桑遷往上京居住。上京:地名,當距柴桑舊居不遠。
六載:即詩人在上京居住的時間。一本作“十載”。去還歸:謂常來常往。指經常回柴桑探望。
今日:指寫此詩的時間,始復來:詩人由上京遷居南村后,已多年(約為七年)未回柴桑舊居,所以稱這次返回為“始復來”。
惻(cè)愴(chuàng):凄傷悲痛。
阡(qiān)陌:本指田間小道,此處指邑中街道,南北為阡,東西為陌。不移舊:沒有改變原先的樣子。
邑(yì)屋:邑指縣城。上京里在柴桑城外近鎮內,故稱民屋為邑屋。或時非:有的與從前不同。
履(lǚ)歷:所經過之處,周:全,遍。
鄰老:鄰居家的老人。罕復遺:很少有還活著的。
往跡:過去的蹤跡。
有處:意為某些地方。有,或也,此處轉為“某”的意思。依依:依戀不舍的樣子。
流幻:流動變幻,指人生漂流動蕩,蹤跡不定。百年中:即指人的一生。
寒暑日相推:寒來暑往,日月相互交替,形容歲月流逝得很快。
大化盡:指生命結束。大化:原指人生的變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后遂以“大化”作為生命的代稱。
氣力:指體力。不及:不待。衰:衰竭。古人以五十歲為入衰之年。《禮記·王制》:“五十始衰。”詩人此時已五十余歲。這兩句是說,我常擔心死亡到來,還沒等我體力完全衰竭。
撥置:猶棄置,放在一邊。撥,拂開。
觴(shāng):古代一種酒器。揮:一飲而盡的動作。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29-131
此詩約作于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陶淵明四十八歲;一說作于十三年(417年),陶淵明五十三歲。詩人居上京時。尚常往來于柴桑之間,然遷至南村后,已多年未回柴桑。這次回到闊別已久的柴桑故地,感慨人生無常,于是寫下這首凄涼哀怨的詩歌。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29-131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蕭瑟衰敗的舊居景象,基調凄涼哀怨。房屋的變遷,人事的推移,直接的原因是社會的動蕩,而又像是生命枯榮變幻的必然。全詩以“一觴聊可揮”做結,看似要以及時行樂來驅散心中的“惻愴”和“所悲”,但是詩人的“及時行樂”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是其人生智慧的表現形式:縱浪于“自然”之中,身心達到適意之境。陶淵明的生活建立在田園生活的“自然”的基礎之上,他解決人生問題的智慧也是由此生發出來。
陶淵明在回舊居之前已經歷了辭官歸田后的六年躬耕生活,可以說歷盡艱難困苦,而今體力漸衰,迫使他不得不回到老家。眼前破落的故里,又增添了詩人的惻愴之情。潯陽(今江西九江)為京都建康(今江蘇南京)與西境重鎮江陵(今湖北荊州)之樞紐。在過去十年中,桓玄篡亂,盧循起義,潯陽地區及左近都有激戰。社會動蕩與戰亂,使潯陽日益凋敝。這首詩表面上似乎是專因環境、體衰而悲慨,但如果聯系“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八首》之五)來看,那就會令人感到陶淵明可能有更多而未明言的悲哀。詩的最后兩句“撥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揮”,便透露了這一消息。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客中遇雪不勝家山之思催晦庵寫詩及書。宋代。趙蕃。 旅枕驟疑風徹屋,曉窗還見雪填渠。梅花未放臘前蕊,雁足渾無別后書。故意誰其哀范叔,倦游身自困相如。贈言故愈綈袍賜,載路何須駟馬車。
五月八日敝宅修會得春字。明代。湛若水。 盛夏郁郁苦炎氛,諸公一來滿座春。翠筱炊煙浮雜俎,腐儒粗糲薦香蘋。酒行未幾起者半,會合況豈由乎人。欲托長歌歌不足,金蘭為我盡殷勤。
睡足軒二首。宋代。秦觀。 長年憂患百端慵,開斥僧坊頗有功。地撤蔽虧僧界凈,人除荒穢玉奩空。青天并入揮毫里,白鳥時興隱幾中。最是人間佳絕處,夢殘風鐵響丁東。
暮春張考功助甫邀游韋氏園時梁舍人思伯偕至 其五。明代。黎民表。 林壑晚逾勝,風塵遠暫忘。物情嫌骯臟,吾意在耕桑。敗葉蟲行篆,濃花密占房。浮生堪濁酒,窮遠任蒼蒼。
酬王十八見招。唐代。武元衡。 王昌家直在城東,落盡庭花昨夜風。高興不辭千日醉,隨君走馬向新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