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
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
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
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
病中感懷。五代。李煜。 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
近年來一日比一日憔悴,環顧身邊親人多有亡故而日漸蕭條,令人黯然神傷。
悲傷而致病,風雨之下病骨難支、愁腸百轉不能勝情。
深夜鼎中彌漫著藥香,早晨醒來發現髭須斑白。
我的人生因果究竟如何?誰能替我去求問佛祖?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侵:侵害。
咽愁腸:使愁腸哽咽。
鼎(dǐng):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兩耳。
髭(zī):嘴邊的胡子。
前緣:佛教以世間諸物皆因緣和合而成,故善緣結善果。惡緣生惡果。又以生死本是輪回相報,故人今生之善,皆因前生善緣之成,而今生之惡,則為前生惡緣之果。
空王:佛家語,佛之尊稱。佛說世界一切皆空,故稱空王。
參考資料:
1、董希平編著.李煜:中華書局出版社,2010.03:第131頁
2、柯寶成,操戈,胡成佳注評.南唐李后主詞詩全集: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5.12:第134頁
《病中感懷》作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秋冬之際的金陵。詩人心愛的兒子小仲宣身亡還不到一個月,周娥皇皇后又不幸去世。失子、失妻之痛讓詩人的身體日益憔悴。詩人憂思纏綿,感喟良多,于是寫下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周小蕾著.情念李煜 心系納蘭: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09:第57頁
首聯“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兩句便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傷感的云霧。“蕭條”二字交代了詩人此時的生活,已經沒有了侍從簇擁、嬪娥相伴的富貴繁華。他是舊目的南唐君主,今日的宋人囚徒,生活不唯冷清,對比過去,尤覺蕭條。詩寫在入宋之后,這樣的一種厭倦情緒也就有了理解的線索。詩以“憔悴”領起,對以“蕭條”,前者重在寫人,后者刻畫環境。二者相互映對,寫出人因蕭條而憔悴,也因憔悴而更覺蕭條。意思還不止于此一層。“年來甚”與“益自傷”相對,這是說,人是一年一年的老去,憔悴本來就一年更甚于一年,偏又處在這周遭蕭條的環境中,于是便生出無盡的感傷而加快了人憔悴的速度。
中間兩聯刻畫詩人的生活狀態。頷聯“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緊承首聯而發,寫憔悴的“病骨”受“風威”所“侵”,傷感的“愁腸”為“雨氣”所“咽”。使病體與愁懷緊密關合,以見病因愁起,愁使病篤之意。這一聯尤為傳神,把病中的敏感形象地寫了出來,正因為有病骨,正因為有愁腸,才感受到秋風格外寒,秋雨格外冷。頸聯“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句,悲嘆寶鼎已無他用,“唯煎藥”而已,自己也垂垂老矣,已是“朝髭半染霜”了,更是哀戚尤深。
尾聯“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語氣悲憤。“前緣”“空王”之說,更涉佛事,益見消沉。愁病交加,無所排遣,便只好求助于佛,而幻想從了解“前緣”中得到解脫,從詢問“空王”中得到指點。可是“前緣竟何似”,仍不得而知。“誰與問空王”,亦不得其門而入。詩至此煞筆,流露出無限的惆帳與憂思。其中深沉的內容,耐人尋味。
詩中以“威”寫風,以“氣”寫雨,將政治處境中所有的威逼與壓迫都轉為自然現象的感受,就文學手法而言是擬人。而在詩人,怕也有不能直言而曲折抒寫的現實考慮。全詩把體病、心病、人情、秋景、家事、國事等融合在一體,籠罩了一層傷感的云霧。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陽羨溪山好,吾將老、曾見昔賢心。念此語空留,買田未遂,桃源一別,舊路難尋。
嘆人生,幾回王子棹,徒付伯牙琴。爭似山人,煙霞占斷,洞天深隱,高臥長吟。
風流子 用顧東橋韻,寄史恭甫。明代。夏言。 陽羨溪山好,吾將老、曾見昔賢心。念此語空留,買田未遂,桃源一別,舊路難尋。嘆人生,幾回王子棹,徒付伯牙琴。爭似山人,煙霞占斷,洞天深隱,高臥長吟。向仙臺佛窟,看紫煙斂散,白日升沉。時聽端流激玉,巖溜淙金。更健步堪游,底須策杖,直鉤可釣,不用敲針。何日扁舟滆水,獨訪云林。
送傅守歸。宋代。劉宰。 仕至二千石,富貴有足樂。官為諫大夫,亦足究所學。蘭階擢珠樹,金閏聊棣萼。何妨赤松游,不負黃石約。
雷陽道中即事 其八。明代。李之世。 欹木崩厓架短橋,盤岡幾轉度山椒。牛堪負囷歸村壟,水自推車灌稻苗。瘴雨灑林煙不掃,火云酣午葉如燒。雖然也是南中地,卻望家園首重翹。
又題伍相廟。。周南。 廢堞披榛舊,羈臥畢命心。江湖吞故壑,貌相匪斯今。激烈功名在,低徊歲月深。胥門沙衍淺,碑首未應沉。
紅棉寺次韻。清代。潭溥。 載酒茱萸合,尋山粵秀開。海光浮地出,秋氣并云來。烽火連邊徼,艱危憶將才。徘徊寺前路,落日滿蒿萊。
瀟湘八景圖為鎦養愚賦 其五 平沙落雁。元代。凌云翰。 相逐云間侶,翩翩落遠沙。晚風吹不斷,愛此一行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