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擊收田鼓,時稱大有年。
爛傾新釀酒,飽載下江船。
女髻銀釵滿,童袍毳氎鮮。
里胥休借問,不信有官權。
村豪。宋代。梅堯臣。 日擊收田鼓,時稱大有年。爛傾新釀酒,飽載下江船。女髻銀釵滿,童袍毳氎鮮。里胥休借問,不信有官權。
這是一首揭露鄉村中土豪的詩篇。村豪,指鄉村豪富之家。農民辛勤勞動了一年,果實全被地主村豪掠奪去了。這些土豪在地方上勢力很大,連官府也干涉不了他們。他們不是官,但勢傾官府,是農村中的惡勢力。
詩的開頭兩句:“日擊收田鼓,稱大有年。”寫秋收日程已到,村豪們每天敲擊收田之鼓,召集佃農們為他們收割,他們督催別人辛苦勞動,讓人家頭頂烈日,腳踩污泥,汗水滴在田地里,自己只在一旁監收。他們占有絕大部份的土地,剝奪別人的勞動果實。除了打鼓催喚佃農刈禾之外,還不時在嘖嘖稱道說:“今年是大有的豐年。”他們沾沾自喜,恬不知恥,自居田地的主人,在他們看來,連佃農們最低限度的窮苦生活,也全出于他們的恩賜。
三四兩句寫村豪在奪取佃農勞動成果之后,狂歡享樂,盡情享用用糧食新釀的美酒,包載下江運谷的船只,頤指氣使。這兩句反襯佃農勞苦終年,吃的卻是粗糲之食。五六兩句,寫這些村豪家里的人全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婦人的頭上插滿銀釵;兒童的衣袍,全用細軟的毛皮和絲綢制成。這兩句反襯勞動者衣不蔽體,女無裙褲,孩子們在秋天,也全無衣著。一旦天寒,只有忍饑受凍。
結尾兩句:揭露村豪是一股頑固的勢力,不僅鄉村的小吏不敢過問他們,更教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權勢熏天,終年魚肉人民,毫無顧忌,就是地方官,也奈何他們不得。這“不信有官權”一句,寫得極為沉痛,逼近杜甫。
全詩所述,都是實況。作者同情人民,疾惡豪霸,在做地方官的時侯,對農村現實,有深切的了解。他對貧富不均、苦樂懸殊這一社會現實,則是深惡痛絕的。這首五律正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的。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感詠二十首 其二。明代。李時行。 孔子五十齡,欣然常讀易。讀至損益時,喟然自嘆息。益者終必損,損者必見益。持盈在守謙,履盛當自抑。盛衰互相倚,達者貴先識。易理本元元,圣心相合一。
關山月。明代。薛蕙。 迢遞關山道,凄涼霜露時。如何秦地月,亦自到天涯。切切胡笳怨,蕭蕭邊馬悲。高樓有思婦,苦樂詎相知。
泊舟大湘。明代。曹學佺。 停棹投漁火,人煙自一區。遠行銜月淺,隔水度營孤。夕露無聲墜,寒猿有淚呼。臨流歸夢促,安得涉江湖。
干樓晚眺 其一。明代。李贄。 呼朋萬里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斷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謾書 其二。宋代。周邦彥。 舊識回文譜,新諧遠調謳。望歸朝對鏡,合飲夜藏鉤。融蠟粘花蒂,燒檀暖麝油。雙眉誰與畫,張敞自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