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
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折楊柳。唐代。楊巨源。 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沿著河岸依依行走,河邊的楊柳低垂著像酒曲那樣細嫩的長條,這不禁勾起了我這個將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馬來,請送行的您幫我折一枝楊柳吧。
只有春風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經離開樹干的楊柳枝吹拂。
和練秀才楊柳:詩題一作“折楊柳”,樂府歌曲,屬橫吹曲。
曲塵絲:指色如酒曲般細嫩的柳葉。塵:一作“煙”。
向:一作“肯”。
折柳贈別的風俗始于漢人而盛于唐人。《三輔黃圖》載,漢人送客至灞橋,往往折柳贈別。傳為李白所作的《憶秦娥·簫聲咽》“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即指此事。這首詩雖未指明地點,從詩意看,寫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贈別的事。
詩的開頭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了這樣的場景:初春,水邊(可能指長安灞水之畔)的楊柳,低垂著像酒曲那樣微黃的長條。一對離人將要在這里分手,行者駐馬,伸手接過送者剛折下的柳條,說一聲:“煩君折一枝!”此情此景,儼然是一幅“灞陵送別圖”。
末兩句“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就語氣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來,此時此地,萬物之中只有春風最相愛惜,雖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風還是殷勤地吹拂著,可謂深情款款。柳枝被折下來,離開了根本,猶如行人將別。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將送行者比作春風。這層意思正是“煩君折一枝”所表現(xiàn)的感情之情的深化和發(fā)展。詩人巧妙地以春風和柳枝的關系來比喻送者和行者的關系,生動貼切,新穎別致。
這首詩是從行者的角度來寫,在行者眼里看來,春風吹柳似有“相惜”之意與“殷勤”之態(tài),仿佛就是前來送行的友人。這是一種十分動情的聯(lián)想和幻覺,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滲透到物象之中,本來是無情的東西,看去也變得有情了。這種化無情之物為有情之物的手法,常用于中國古典詩歌中,如唐元稹《第三歲日詠春風憑楊員外寄長安柳》云“三日春風已有情,拂人頭面稍憐輕?!彼蝿憽缎虑纭吩娫唬骸拔┯心巷L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都是移情于物,中國古代文學評論稱為“物色帶情”(《文鏡秘府論·南·論文意》)。這不是一般的擬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態(tài)服從人的主觀精神,成了人的象征,而是讓人的主觀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態(tài),保持物的客觀形象,達到物我同一的境地。
末兩句之所以耐人尋味,主要是因為采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帶情的藝術手法,這正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唐代詩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yè)。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zhí)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于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于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xiāng)”語。由此推斷,楊當生于755年,卒年不詳。 ...
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yè)。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zhí)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于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于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xiāng)”語。由此推斷,楊當生于755年,卒年不詳。
廣州竹枝辭 其五。。何絳。 坡山渡口春草齊,番山謝豹山中啼。可憐一夜瀟瀟雨,猶向東風憶蜀西。
水中蒲。元代。胡奎。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魚。楚楚東家女,盈盈樓上居。泠泠撫瑤瑟,粲粲被羅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濁水珠。美玉尚待價,明珠終不污。
秭歸屈原墓。。朱帆。 汨水騷人骨,還鄉(xiāng)瘞秭歸。巫山鄰楚女,香澗近明妃。莫道文章顯,須知愿向非。可憐詩共酒,長與世相違。
風兮吾心其淅淅,云兮吾身其幕幕。天兮吾道行踧踧,日月吾章光焃焃。
燃此電炬照斯堂,燭此數子如孩嘻歒赥。壺觴共引祛霜風,座中暫卸鞍韉靮。
癸巳九月朔日與貽柏漫堂暮闌薇室夜飲海陵分韻得覓。。秦鴻。 風兮吾心其淅淅,云兮吾身其幕幕。天兮吾道行踧踧,日月吾章光焃焃。燃此電炬照斯堂,燭此數子如孩嘻歒赥。壺觴共引祛霜風,座中暫卸鞍韉靮。且談且笑數巉巖,一杯頓泯確與壢。眸炯炯兮心生文,人其車乎詩素簚。詩者人生自醞之,毋庸身外窮搜覓。為汪洋兮淼浩茫,為灘瀨兮涓且濗。豈慚河伯觀海若,吾之面目須自覿。中心磐石白宜堅,幽如深谷擯扃鼏。橐龠鼓蕩兮灶陘突,乃有其詩騰煙兮搶攘復趯趯。耽詩久已技例窮,繞頸累累如瘰疬。天賚迷盳莫可祈,仢約倏忽無從繴。卻看檐滴凹瓴甋,既愨勵兮靈乃吊?;蛉缣钼弑咳彰{鬩,或如中夜戍烽陡鼓鼜。煢煢獨立兀滄溟,運命焉須巫與覡。詩因作質各繽紛,珊瑚玳瑁雜?鼊。吁嗟于時正囂囂,蔽空嗢噦惟螇蚸。其間
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唐代。杜甫。 竇侍御,驥之子,鳳之雛。年未三十忠義俱,骨鯁絕代無。炯如一段清冰出萬壑,置在迎風寒露之玉壺。蔗漿歸廚金碗凍,洗滌煩熱足以寧君軀。政用疏通合典則,戚聯(lián)豪貴耽文儒。兵革未息人未蘇,天子亦念西南隅。吐蕃憑陵氣頗粗,竇氏檢察應時須。運糧繩橋壯士喜,斬木火井窮猿呼。八州刺史思一戰(zhàn),三城守邊卻可圖。此行入奏計未小,密奉圣旨恩宜殊。繡衣春當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還成都。江花未落還成都,肯訪浣花老翁無。為君酤酒滿眼酤,與奴白飯馬青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