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辭我,向何處?怪草草、夜來風雨。一簪華發,少歡饒恨,無計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尋無路,試向我、小園徐步。一欄紅藥,倚風含露。春自未曾歸去。
金鳳鉤·送春。宋代。晁補之。 春辭我,向何處?怪草草、夜來風雨。一簪華發,少歡饒恨,無計殢春且住。春回常恨尋無路,試向我、小園徐步。一欄紅藥,倚風含露。春自未曾歸去。
這首詞抒寫春恨。上片著力描寫留春無計的遺憾,下片寫尋春而覓得的欣慰之情。
“春辭我,向何處?”這二句起首便設問,這一方面為下面的感嘆找到一個適當的噴射口,另一方面又為下片尋覓春的歸路設下伏筆。
“怪草草、夜來風雨”與“春辭我”相呼應,詞人說:春?。∧銥槭裁匆o我而去呢?你為何去得又是那樣草草匆忙呢?既不打招呼,又毫無留戀,便這樣匆匆走了?!耙箒盹L雨”似乎是在回答一二句的詰問,實際上只是點明了春歸的緣由和去向:春啊!你是被夜來的橫雨狂風挾持而去了吧!這橫風狂雨既指自然界的“夜來風雨”,也可指政治的雷雨風暴。詞人在仕途中并不得意,他曾有過幾度宦海浮沉顛沛的經歷,因而不管是實寫還是虛寫,這“夜來風雨”送春歸的意象,總包含著詩人自己命運的影子,是宦海中的風風雨雨,草草地送走了詩人的青春年華。這表達了詞人對“春去也,太匆匆”的留戀、怨懟與惋惜之情。
“一簪華發”幾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情,正由于青春草草而逝才落得今朝“一簪華發”。這“一簪華發”不僅意味著年齡的衰老,青絲成雪,而且還包含著飽經滄桑、遍嘗憂患的內涵。由此,下句的“少歡饒恨”則是自然而然的了。春光是留不住的,從而青春也是難以挽回的。這含蓄曲折地表達了詞人對青春易逝的憾恨。
下片,詞人的情緒心態卻來了一個巨大的轉折,“春回常恨尋無路”是情緒上的過渡,對上片抒寫的情景是一個形象的總括,而“?!薄奥贰倍謪s為下文的詞句進行了鋪墊:“常恨”意味著往昔,而今將有一種新的心境產生,往昔的“無路”即暗示著今朝的有路,這樣詞作便極為自然地過渡到下句。
“試向我、小園徐步,”這里“試”與“無路”緊密相連,正因為“無路”而企求“有路”,才“試”著前去探索?!霸囅蛭摇敝械摹拔摇弊?,強調了只有在“我”自己慘淡經營的園地里才有永恒的春色,這正是一種象征性的暗示。
“一欄紅藥,倚風含露”緊承上句,十分形象傳神地顯現了詞人的小園中,春光永駐的景象。一欄鮮艷嬌嫩的芍藥花倚風而立,含露而開,儀態萬方,艷麗異常。這里“倚風”,寫出了芍藥綽約飄灑的風姿,“含露”畫出了它鮮潤欲滴的嫵媚。那臨風搖曳含露而開的芍藥花,不正是春天的極富情趣的象征嗎?不也正是詞人理想、希望、事業、追求的寫照嗎?不也正是一個純潔無瑕的美的縮影嗎?
“春自未曾歸去”緊承前兩句,詞人以芍藥花作為不凋的春光的標志,由“倚風含露”的“一欄紅藥”聯想到“春自未曾歸去”便顯得十分自然,毫無矯飾之處了。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海幢寺。。李符清。 城市忽已隔,林泉遂見招。盈盈涉珠江,望眼增迢遙。小艇呼蜑人,駕以木蘭橈。僧雛解好事,為我茶瓜要。入門優曇香,花雨氤氳飄。長林蔽修景,天籟鳴刁調。塔鈴語云何,如聽風過簫。比邱三五輩,宴坐圍松寮。一聞梵唄宣,余聲靜不囂。俄頃鏗華鐘,汩起滄江潮。馮夷跋浪舞,靈怪爭來朝。神魚似銜珠,鮫人或獻綃。所過皆殊境,頓覺心神超。始知青蓮宇,變幻非意料。棲棲塵土中,無乃同鷦鷯。
寄匡山人。元代。陳基。 早春相見又經秋,秋水迢迢阻泛舟。每見玉山問消息,荔漿何日寄江樓?
四月朔旦過黃山哭刑部百求弟道中五首。宋代。陳著。 河流曲折二十里,過了黃山始直礴。今日卸船須得早,鄮峰已在眼花中。
次吳白樓卷中韻。明代。林俊。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西崦山前逢首夏,與君一笑共扁舟。已無梅花爛刺眼,賴有太湖清散愁。
晴日菰蒲鵝鸛下,遠風波浪魚龍游。酒酣忽憶鴟夷子,長日掛帆天漢流。
夏朝同顧九和侍講湛次泉編修應元忠吉士汎舟出西崦游太湖。明代。鄭善夫。 西崦山前逢首夏,與君一笑共扁舟。已無梅花爛刺眼,賴有太湖清散愁。晴日菰蒲鵝鸛下,遠風波浪魚龍游。酒酣忽憶鴟夷子,長日掛帆天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