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園垂柳徑,西堰落花津。
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處染囂塵。
仲春郊外。唐代。王勃。 東園垂柳徑,西堰落花津。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處染囂塵。
前往東園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壩的渡口,落花繽紛。
好風景已經連續多月了,這里的美景是周圍所沒有的。
鳥在村里飛翔,人們便感覺到天亮了;魚在水中嬉戲,人們便知道春天來了。
剛剛雨過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會染上世俗塵雜呢。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二月。
東園:泛指園圃。徑:小路。
堰:水壩。津:渡口。
物色:景色、景物。連三月:即連月。三,表示多數。
絕四鄰:指這里的幽雅景致是周圍四鄰所沒有的。絕:《全唐詩》一作“繞”。
曙:破曉、天剛亮。
魚戲:樂府古辭《江南曲》:“魚戲蓮葉間。”
山院:山間庭院。
囂(xiāo)塵:喧鬧的俗塵。
參考資料:
1、張超.名勝詩詞經典賞析:線裝書局,2007年:11頁
2、倪木興.初唐四杰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27頁
3、王國安 王幼敏.初唐四杰與陳子昂詩文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5-16頁
這首詩作于詩人虢州參軍任內(673-674)。詩人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嫉,因此萌發了歸隱的念頭。詩人春天在郊外踏青,領略春光時有感而作。
參考資料:
1、王國安 王幼敏.初唐四杰與陳子昂詩文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5-16頁
這首詩描寫了無處不在的春天,處處傾瀉出活潑潑的生機,表現了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抒發了詩人超塵出俗、思歸田園的思想感情。
首聯描寫詩人信步走到東園、走過西堰,發現處處春意盎然。頷聯詩人從時間長、空間廣兩方面寫春光無處不在。“連”表示時間持續不斷,“絕”表示分布很廣,用詞精煉而準確。頸聯兩句寫細小的動態“鳥飛”、“魚戲”,并夾雜了詩人的感受,“覺”、“知”非常細膩、逼真地傳達出詩人面對大好春光時欣喜萬分、輕松愉快的心理感受。尾聯詩人筆鋒一轉,從另一個角度,即雨后天晴這一特定時段寫春天山村里特有的靜謐與潔凈,擴大了春天的內涵,春天不僅生機勃勃,春光無限,而且還有明凈與和諧。
這是一首吟詠春天的詩,以詩人特有的感覺感受春天,以詩人特有的筆觸瞄寫春天,清新自然,生機無限。尤其是第三聯,“鳥飛村覺曙”與孟浩然的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曉》),語意暗合。“魚戲水知春”聯想到蘇試的名句“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但不同的是,作者王勃從詩人的感受寫起,流露出詩人內心的驚喜意外,而蘇軾的詩句卻是從鴨的感受寫起,鴨子最先感受到春天江水溫度的變化,詩人只是作純客觀的描述。
另外,詩人采取由面到點,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描寫春天。第一、二聯是面,“東園”、“西堰”、“四鄰”是從地域上寫春滿人間,“連三月”是從時間上寫春光無限。第三聯是點,寫“鳥飛”、“魚戲”,把春意渲染得強烈濃郁、無處不在。
最后一聯即景抒懷,抒發了詩人“何處染囂塵”的出塵脫俗之心態。王勃面對色彩斑斕的春色,看到東園、西堰的花紅柳綠,魚鳥戲春,借“初晴山院里,何處染囂塵”的明凈美景,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長期萌動的超塵出俗、思歸田園的心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送曹守司直二首。宋代。劉克莊。 莫作封君看,慈祥若父兄。化教虞芮遜,和了觸蠻爭。列戟猶森衛,曹裝忽趣行。要知莆俗厚,冠蓋送傾城。
挽左司江公 其三。。許景衡。 憲府叨新渥,京華會卜居。迂疏慚瑣瑣,許與獨渠渠。酬唱看遺墨,漂零送輤車。他年桐水上,雪涕更躊躇。
題劉幼云先生潛廬讀書圖。。陳曾壽。 我皇即位初,輔導資賢王。進賢宰相事,首舉講官良。妙選十二輩,劉侯何卬卬。燕坐抱冰翁,獨許侯文章。深心紀綱地,諷議回肝腸。稱嘆不去口,手撫霜髯長。哀哉元祐政,朝露事不常。陰壬遂漸進,群兒攬天綱。張公起抗爭,嘔血去堂堂。啁啾見孤鳳,百憂瘏一吭。處人骨肉間,苦口非激揚。至誠無不動,乍起旋迷盲。我時數周旋,相對憂旁皇。但言臣力竭,無藥回膏肓。天地猝翻覆,流言破斧斨。掩袂出國門,無狀徒自傷。終始義不負,此志日月光。幽幽東海廬,讀書穴匡床。龍潛自成德,天意方微茫。披圖感往事,北望涕浪浪。
九日。宋代。方岳。 逢人提菊賣,方省是重陽。山曉雨初霽,江秋樹亦涼。年華猶故我,烽火更殊鄉。有客那無酒,令人憶草堂。
次韻寇司戶春懷。宋代。陳師道。 諱窮懷祿得辭勞,腰折頭低不復高。夢幻更堪追鳥跡,去來何有校牛毛。依違玩世從君好,叱咤生風蓋代豪。聞說妙年心尚在,忍看花絮受風飄。
六月二日客途逢亡內期日二首 其二。明代。黃省曾。 去年愁里客京華,今日逢期不在家。桂醴蘭肴□里奠,遙懸淚眼灑天涯。